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对于这场革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观望到经历了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陈独秀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过程与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相一致:陈独秀最初从民主主义与社会进化论角度看待十月革命;苏俄宣言与巴黎和会的双重刺激加快了他对十月革命的认同;后来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彻底接受了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对十月革命从迟疑、有所保留,到大力宣传,代表着李大钊从一个民主革命者向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再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复杂历程。仔细考察他对十月革命认识的转变,将有助于理解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中国革命前途思想演变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为忧国忧民的近现代著名历史人物和中共创始人,陈独秀一生不懈地探究中国革命的前途,其中不乏值得珍视的思想之光,更有探索中的歧路与迷失。1915年至1921年,陈独秀由主张以法美为师向走俄国之路转折;党的一大后至20年代末期,他曾提出过中国革命前途的三种方案,即“二次革命论”(实质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当然,某些方案仅处在朦胧游移的萌芽状态,并且与其前后期思想有所交叉,因此不能一概而论。纵观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前途的思想,“二次革命论”对他困扰最烈,其演变轨迹是:萌芽——主导——否定——回归  相似文献   

4.
五四道德革命是进步思想界对现实政治深层次思考的选择。宗旨是改善国民的行为,通过人的革新,实现社会改造。  相似文献   

5.
晚年的陈独秀仍然是一直信仰社会主义,主张实行社会主义的,并不曾放弃、否定,所坚持的是生产力发展,实行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义。在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陈独秀认为,当时的中国尚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而只能采用资本主义的办法,尽快地发展生产力来为实现社会主义做准备;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陈独秀主张在经济上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在政治上则应实行"大众民主"。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在国民革命时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如革命的性质、动力、领导权和前途等问题,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论述。陈独秀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些问题的探索,既有积极意识,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论陈独秀的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独秀国家观的核心是实现国家的主权独立和民族解放。他提出用武力的手段建立独立的国家,并对建立主权独立的新国家充满信心。但由于历史局限,陈独秀的国家观也存在缺失之处。  相似文献   

8.
潘小燕 《文教资料》2008,(27):70-73
中国近代是一个风云翻滚的大动荡年代,也是一个爱国思潮蓬勃发展和爱国志士迭出的年代.在这种背景下成长着的陈独秀,一直站在时代前列,适应和推动着历史潮流的发展,他是近代中国一批批不懈地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分子中的一名典型代表.而支配他早期言行的主导思想和督促他不断适应历史潮流的主要动力,正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这种爱国主义思想,随着社会运动的变迁而演变,随着社会思潮的兴替而发展,它也是陈独秀早期成长的主要标志和本质特征.因此,对陈独秀新文化运动前爱国主义思想演变历程的考察,不仅有助于对陈独秀本人的早期成长及对其一生作出更全面的历史的评价,还有益于增进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近代爱国主义思潮发展历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想直接葬送了大革命时期的中国革命。陈独秀的这种错误除部分根源于他自身的错误理论和认识外,更主要的还是根源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向国民党妥协退让的右倾思想、方针和政策。另外,共产国际实行集中领导的制度也直接促成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矛盾·崇尚·敌视——20世纪初期陈独秀基督教观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期,陈独秀基督教观之演变先后经历了矛盾,崇尚、敌视三个阶段,这是与当时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密不可分的,充分反映出中国知识界尤其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救亡图存的普遍心态及频繁出现的政治运动对基督教在华传播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面对近代中国信仰与秩序双重转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出于急切的救国启蒙的功利主义目的,纷纷向强大的西方寻求思想资源,然而他们却仍然没有摆脱中国革命的"实质性传统",走出了不同于法俄革命、英美革命的"第三种革命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和本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注重从国民革命的全局出发,基于无产阶级乃国民革命“督战者”的思想对其劣根性进行了批判。他注意到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着两面性的阶级,并尝试着从经济角度加以说明,这在中国共产党内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初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进行分析,提出了若干反帝斗争的重要思想与策略。考察、研究这一时期陈独秀反帝斗争思想与策略,是对陈独秀研究的深化,也可见证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打倒军阀”是国民革命时期党的主要革命任务之一,此时作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陈独秀一直围绕着这个革命任务进行思考和实践,并提出了关于“打倒军阀”的思想与策略。对陈独秀这一思想与策略的考察和研究,不但是对陈独秀历史评价和个人研究的深化,而且从一个方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和平与统一不懈奋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对民主思想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为新文化运动时期,以自由、人权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第二阶段陈独秀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高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旗帜,主张无产阶级民主;第三阶段是在与自己的托派朋友无休止的争论中,根据苏联的经验教训,又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基础,最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众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基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侵略扩张乃其主要特性的认识,围绕着“帝国主义是革命的第一仇敌”这一中心对其进行了深入批判。批判中,陈独秀有意识的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经典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依据国民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侧重于批判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性。这种批判,促进了反帝意识深入人心,从而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一生的荣誉和遭遇同他鲜明的个性和人品密不可分。分析和探讨陈独秀的个性与人品是深刻了解和认识他的一把钥匙。自信自负、偏激倔强、敢说敢为、义无反顾的个性既决定了他是一个永远的新青年,这使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又注定了他是一个终身的反对派,这又使他遭到各方政治势力的排斥,最终见逐于政坛。然而他的正义凛然、光明磊落、坦诚直率、实事求是的品质必将享誉后人。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的经济思想在当时独具特色,内涵也十分丰富:主张社会更替是历史的必然;社会制度的变化,取决于经济制度的变化;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资本集中、财产公有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平均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原则的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应重视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在探索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三种构想:一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共和国,二是社会主义共和国,三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这三种构想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曲折历程,也体现了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对中国国情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