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奥孔》确立了一种新的诗学思想 ,莱辛坚持认为诗在表现内容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上都优越于绘画。诗的精髓就在于表达一颗伟大心灵的观念 ,其中充满了行动、情节和伦理的力量。这种崭新的诗学思想为近代美学开辟了真正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拉奥孔》     
畏惧、恐怖、怜悯,一件雕塑能表现其中之一,就已是难能可贵,而《拉奥孔》却把三种感觉表现出来。古代传说,希腊人与特洛伊人进行了连绵十年的战争,但是还没有攻下特洛伊城。在第十年,希腊人奥德赛想出了一个木马计。他们用木头造了一匹巨大的马,奥德赛率领一批精干的兵士钻在了木马的肚子里,然后将木马运到特洛伊城下。在双方激战中,希腊人假装战败,纷纷撤退,留下了这匹木马。特洛伊人想把木马拖进城去。这时,特洛伊城阿波罗神庙的祭司拉奥孔劝阻众人。他告诫特洛伊人这匹木马是不祥之物,很可能是希腊人的诡计。但特洛伊人出于好奇,还是把木…  相似文献   

3.
《周易》的每一个卦都是一个矛盾体,内、外卦的组合就是按对立统一的原则构建的。每一个卦又都俨然是一个整体,各爻之间不是彼此孤立、静止、毫不相干的;卦象、卦辞、爻辞的含义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斗争。在此基础上,文章论述了内、外卦的矛盾冲突、统一和转化的辩证法取向与性质。因《周易》方法论是机械循环论,其朴素辨证法消失于循环论中,然而,它仍不失为一个合理的内核。  相似文献   

4.
在莱辛《拉奥孔》中叙述了艺术顷刻性的问题,揭示了艺术的一大秘密,那就是审美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则试图从审美情感对于艺术表现中的顷刻性问题作出新的理解,并对比中西方一些艺术现象,来阐述顷刻性中所包涵的审美心理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这一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5.
素描艺术处理的手法是将素描造型基础等艺术处理风格和形成联系起来,对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综合,提出六项基本要求,只有这样素描的艺术处理才能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现代工业文明的一个结果是许多艺术形式和审美标准产生了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化,人们需要一种新的审美的支持,也就是说,审美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环境中需要有新的诠释.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人类的欣赏不再要求缓慢的结构形式,人类的审美意识自然而然地转向造型的简洁明快.现代抽象雕塑创造了一种现代的独特的最具亲和力的有魅力的艺术存在样式,从而提升了审美者的审美愉悦感,使人类更敏锐于观照自我,加深了对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现代抽象雕塑能引起形而上本质的神秘感并引导我们进入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意识流小说与印象派绘画践履一种共同的美学原则,即“反《拉奥孔》”,旨在找出二者美学原则之“接点”,为其可比较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美学对《淮南子》的研究往往关注于形、气、神等方面,却忽略了它对建构审美空间理论的贡献。其实,《淮南子》所建构的审美空间主要在想象中展开、在时间中展开、在物象中展开,表明人们既以审美的态度观照外在世界,又在敞开自身的审美经验。当然,《淮南子》所展开的审美空间还不是艺术美学意义上的审美空间。即便如此,它对后来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依然具有理论上的奠基性。  相似文献   

9.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的一种,具有淳朴浑厚的审美特征,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造型、构图、用线以及设色等方面来揭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杨炯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1):67-68,71
工笔人物画用线条来造型称为“白描”,即用尖细而极小的毛笔单纯用线勾勒形体。线是工笔画的特点之一,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条运用和表现,是中国绘画的一个基本的特点。线是传统工笔画的最基本形式,是主要的造型手段。线,通过熔炼而提升,这在工笔画的线描稿中体现得最为明确。画面线条的组织与安排,不仅是一种推敲经营的能力和修养,而且也是一项具体的技术,有其自身的规则和要求,它奠定了最终的艺术之关。  相似文献   

11.
楚人的视感与审美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艺术造型符号体系不仅是上古楚人的化创造行为,而且还是楚人的视觉体验与审美心态的映射。楚人的视感与审美心态有如下特征:对运动美的神往;对整体造型的把握和对特征部分的敏感;对色彩美的感情;对空间境界的拓展。上述特征是上古楚人视觉与心理选择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楚艺术造型符号的特殊旨趣。  相似文献   

12.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紫陶历史悠久,材料和工艺特色鲜明。同时也因为材料与工艺的特点,建水紫陶长于平面装饰而少有雕塑方面的建树。《哈尼族“十月年”》主题紫陶群雕创作立足建水紫陶的传统材料与工艺,深度挖掘哈尼族文化,探索出一种将模块化与手工艺相结合的建水紫陶群雕创作方法,这一方法可应用于建水紫陶艺术创作、建水紫陶工艺品设计和旅游产品开发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目前《诗经》有多种译本,古代文学研究者开始对《诗经》的翻译进行研究,归纳起来,主要集中体现在题旨的误解、词义的误释、经文的误译等。以现代诗歌形式翻译《诗经》已为广大读者接受。依据几部“国风”译注,从“国风的语义”、“国风的章法句式”、“国风的韵律”、“国风的语言”四个方面谈谈翻译国风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承华 《教育文汇》2003,(8):40-41,44
《淮南子》中有一句话:“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这句话颇可玩味,其中玩味处便是那“美”与“悦”的区分。这个区分很重要,它抓住中国艺术审美的实质。“美而不可悦”,体现了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倾向——重“悦”而轻“美”。这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美主要是指空间的布置,是协调、匀称,是色彩的和谐、艳丽、漂亮,与西方的  相似文献   

15.
雕塑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生命意义积极肯定的艺术,是人类宙美理想的感情凸现,也是人类相互间进行精神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校园是育人的场所,在校园适当场合安置雕塑实际上是审美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座优秀的校园雕塑是一个国家、民族、城市的精神文明象征。能对校园中的每个成员产生凝聚的力量,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师专学报》2017,(2):100-103
线条的节奏和韵律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对线条的形成和组合的灵活处理,增强了作品人物的整体节奏感;线条的粗细、曲直、长短等可以表现出作品的韵律感。通过对中国画家的不同作品进行分析,论述线条节奏和韵律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在德国启蒙运动的背景下,莱辛在《拉奥孔》中阐述的美学思想渗透着深刻的人本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完整地刻画和还原了曾国藩的人格形象,从超越层面对其人生价值作了高度评价,从而为一切奋斗者进行了肯定性的文化定位;小说全方位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笼罩下的人生状态,为我们提供了对传统文化更为客观地观照的思路;小说在艺术上超越文艺美学范畴,具有文史哲相结合的特色,不同于当代正规的文学理论预定的文学作品模式。但小说存在全盘认同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偏失。  相似文献   

19.
20.
论公共环境雕塑的空间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雕塑艺术的创造者和雕塑对象大部分是与人和人的精神紧密关联的,而由人的精神作用的联想空间所要承受的往往会远远超越于其物质性范畴,再由此而及雕塑作品的环境空间的构建,则更成为雕塑家和雕塑作品实现人的精神境界向更高、更广泛的精神领域探求的目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