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家庭农场源于欧美,指的是农民家庭通过租赁、承包或者经营自有土地的一种农业经营形式。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我国的家庭农场主大多是农村的种田能手、村组干部等,他们尽管在农村中素质相对较高,其中一部分人还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但就多数家庭农场经营者而言,与现代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  相似文献   

2.
<正>有一本书值得向对三农问题感兴趣的朋友推荐——法国人孟德拉斯在1964年所写的《农民的终结》。孟德拉斯在书中以法国为例雄辩地说明传统意义上的自给自足的农民已经不存在了,现在那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在农村地区从事家庭经营,参与市场交易,这个过程在本质上与现代化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毫无二致,所以农民已经转变为"农业劳动者"。这本书在20年后的1984年再版,作者写下了  相似文献   

3.
一、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崛起 1.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顺应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急剧转变。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已形成了一个综合经营、多业兴旺,广大农民家庭和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农村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促使农村的生产关系重新进行组合,广大农民家庭有的联产承包,有的专业生产,还有的走向联合,他们要发家致富,开始了商品生产;大量涌现的乡镇企业,把千百年来一直从事着粮食生产的劳动者,陆续地拉进自己的怀抱,让他们亦工、亦农、亦商,成为农村…  相似文献   

4.
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农民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诞生的一种以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为职业,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的社会阶层.其产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结果.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从职业准入、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政策法律层面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丹麦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黄日强丹麦是一个农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80%以上的农民既从事种植业又经营饲养业,农业高度集约化耕作、机械化生产,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率居世界领先地位。丹麦农牧业的高度发达,与丹麦重视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密切相关。一、绿色证书培训...  相似文献   

6.
略论现代农民素质教育要素杨家烈一、现代农民素质要素"农民"与"现代农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农民,《辞海》对农民下的定义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而"现代农民"作为一种全新概念,已不仅仅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他们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是一门科学,一门实用技术,一种高度组织化、专业化的企业。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必须懂得现代农业科学知识,熟悉现代农业技能。他对于农场生产计划的制订、农场管理和经营、农产品的销售、农业市场的竞争等问题都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和判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就现代来看我国正处于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样培育一批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以及熟练技术的职业农民,能够运用合理的管理理念通过专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因此,通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来推动乡村的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最近,接触到一批在国营农场、人民公社生产队里劳动、工作的知识青年,他们是近几年来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中去的广大知识青年中的一部分人。他们大都立志红在农村,专在农村,锻炼自己成为我国第一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民,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他们这种革命的行动和志向,给广阔的农村带去了新的朝气,增添了新的景象。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实践说明:知识青年到了农村以后,只要认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农业生产技术是可以学会的,农业生产劳动是可以胜任愉快的,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和技术改革是能够作出贡献的。他们之中许多人已经成为新的农业劳动者,有的还被评为公社、生产队或农场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这样,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0.
张桂梅 《成人教育》1999,(12):23-24
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需要。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农民技术教育长期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前进的步伐。从事农村教育工作几年来,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并因此有了些感想,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根据农村函授教育的特点,不断探索总结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根据目前我国的国情,农村人才的培养依旧主要是通过函授教育的形式,如何根…  相似文献   

11.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民作为职业,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的现代化农民,在经济学上称为经济理性人。从定量层面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策,对于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个案分析和样本抽样调查的手段,与新型职业农民面对面地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解决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单纯依靠外源性的资源输入难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但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对乡村劳动力的虹吸,留守乡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呈现老龄化、妇女化、原子化特征,部分农民的素质结构制约了他们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主体,这就需要培育一批能够将原子化农民组织起来与市场经济对接的内生性新主体,而再造于农村、具有一定规模经营的青壮年高素质农民就是这类新主体的理想群体.职业理念新、职业素质高、职业情怀深、经营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高素质农民具备乡村振兴对人才的场域、经营和素质等方面的需求,能够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产业振兴的先行者、文化振兴的传承者、生态振兴的维护者、组织振兴的参与者角色.  相似文献   

13.
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农民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宁波市周边农村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调查,对宁波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农民培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4年3月,教育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方案》规定,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招收年龄在50岁以下,初中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及农村新增劳动力;总学时不少于2720,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能力拓展课,共设立种植、禽畜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5个专业.在2至6年的有效学习年限内,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毕业后可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二亿人口,九亿多是农民。农村初中大部分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其中大多数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这部分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和接受劳动技术培训程度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事实上,农村落后的经济面貌没有根本的好转,传统的农业模式不能得到改变,科学技术难以推广等落后现象与劳动者科学素质低下,劳动技术培训不力有很大关  相似文献   

16.
搞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是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物质保证。这些过去主要靠供销社系统实行计划经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林业的技术推广部门,结合技术服务在乡村设立经营服务网点,为农民提供对路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已成为现阶段农村农资经营服务的主要渠道之一,深受农民的欢迎。由于乡村基层农资经营服务网点发展快,从事经营的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从事党的农村工作的邓子恢同志,从建国初开始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见解和主张。尽管这些见解和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并受到不公正的批判,但在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已经确立的今天。回顾这一艰辛曲折的探索历程,我们更能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将从生产主导向经营转变,农业兼业化经营将长期存在,农民可持续增收面临挑战.发达地区职业农民培育出现按户籍选择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适切性差,培训设施、师资欠缺以及课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将常住农业人口尤其签订了中长期农地经营合同的外来人口纳入培训对象,重点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实行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双培育,农业实用技术与农技推广双培训;实施后备职业农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扶持农业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战略选择和重点工程,是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面临着农村劳动力“低素质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政府投入“低度化”、农村劳动力观念“落后化”、农业生产“兼业化”、法制建设“低全化”等多重困境。基于此,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迫切需要政府、基地、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建立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市场带动、农民主动的“五轮驱动”机制,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想要振兴,关键在人,在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职业教育,本身就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职业院校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