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近年高三化学复习备考中,依据平衡图像进行的判断与计算,是众多高三学生望而生畏的一类考题.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时,要么不得要领,出错率奇高,要么直接放弃.此类问题已俨然成为高三化学复习备考道路上的“拦路虎”,迫切需要突破与解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此类问题,应仔细琢磨,精心研究,找到问题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突破.  相似文献   

2.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问题,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久考不衰。然而考生对此类问题要么难以入手,要么半途而废,要么容易遗漏等。为了交流有效的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现提出如下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不等式恒成立是导数中一类常见的题型,在高考题、各地模拟试题中屡见不鲜.此类问题不仅知识面覆盖广,而且对基本数学思想的应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导致学生解题时要么解答过程错综复杂要么无从下手.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例1的两种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在解决化学实验中的"仰视""俯视"问题时,我发现很多同学要么死记硬背,要么无从下手。然而死记硬背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与"量取10mL某溶液",关于"仰视""俯视"的结论是完全相反的。因此,我认为应当从实验原理着手解决此类问题。1.未知体积的读取正确操作:(如图1)眼盯凹液面,平视,视线穿过的刻度就是要读取的体积,这是大  相似文献   

5.
在高三复习时,同学们肯定会遇到不少“刁蛮”的难题,这螳题目要么是找不到思路;要么就是有思路了,但计算很繁琐,难以正确进行到底,不好对付.笔者在遇到此类难题时,经探究发现:从曾经做过的题目或用过的方法中找思路,即从“似曾相识”出发,寻找破解之道,颇为有效,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反函数的学习过程中,反函数"还原性"与"单调性"往往被一些学生所忽视,导致在解决有关反函数问题时要么过程繁杂,要么不得要领、无从下手.反函数"还原性"与"单调性"的结合应用,会使有关反函数问题的解决非常简捷.  相似文献   

7.
带电物体在电磁场中运动的考查是近年来也可以说是一直以来高考物理考查的重点,而这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尤其在遇到多解问题时,考生要么错解,要么漏解,能够真正完全解答拿到满分的考生并不多.究其原因,还是没能真正理解这类问题的实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试列举几个典型的多解问题,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8.
放缩法是不等式证明的一种重要数学思想,我们解题时,常因各种原因而思路受阻,导致问题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在放缩过程中,我们经常出现的问题有:要么放得过大,要么缩得过小,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放缩量,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丁点儿的偏差,带来的却是难以  相似文献   

9.
张淑华 《广东教育》2005,(11):14-15
抽象函数、反函数求值、讨论函数奇偶性、对称性等函数问题是现今高考经常考查的问题,综合性的考题更是常见。对于此类问题,许多学生都觉得很难把握,要么束手无策,常做常错,要么做得很繁.为此,有必要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好“相关点”的方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下就几类问题,介绍此法。  相似文献   

10.
圆锥曲线中有很多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涉及到距离或线段的长度,由于受思维定势的束缚,极易联想到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而这个公式牵涉两个点的坐标共四个量,要么难以解出,要么过于繁琐.为了准确选择解题思路,快速解决此类问题,本文作如下探析,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圆锥曲线中有很多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涉及到距离或线段的长度,由于受思维定势的束缚,极易联想到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而这个公式牵涉两个点的坐标共四个量,要么难以解出、要么过于繁琐.为了准确选择解题思路,快速解决此类问题,本文作如下探析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下队到各学校听课,从学生的作文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要么字数不够,要么抄袭,要么文不对题,主次不分,要么文句不通.对此,我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杜绝以上问题,达到提笔有内容可写的目的呢?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熟悉生活,接触生活,观察生活,不断地积累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才能使他们的真情自然流露,更有魅力.生活积累越丰富,作文时越容易从积累中提取自己需要的作文材料.相反,积累少了,学生作文时就要冥思苦想,感到苦恼,把作文当做一种负担,害怕作文.要丰富生活积累,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内容概述 等式或不等式中除了所求未知数x(主元)外,还含有其它代表一定数值范围的字母(参数).含有参数的等式与不等式在高中数学竞赛题中经常出现,每当遇到此类问题时,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想起对参数进行讨论m求得问题的解决,一般地,由参数引起的讨论有两种情形:要么给出命题的结论,由此去探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或须满足的条件;要么由参数的取值去探求命题在参数的制约下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从而归纳出原命题的正确结论.但不管是哪种类型,在对参数进行讨论时都必须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然而,在同一命题中可能含有多个参数,用这种方法处理不一定简单易行,况且此法也并不是对每一道题都适用的“通法”.进一步来看,主元与参数是相对的,当我们选定“主元”时,其余的(代表一定数值范围的字母)就视为“参数”,  相似文献   

14.
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常常容易犯以下四种错误。[错误一]见木不见林此类错误主要出现在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上。考生在阅读中,只意细节而忽视主题,抓不住文章的主旨大意。所选的选项要么涵盖范  相似文献   

15.
熊伟  朱瑛 《辽宁教育》2011,(3):36-39
做语文教师的都知道文本解读的重要,但课改以来,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的问题上似乎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一篇课文今日看与数年前看的视角、方法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很多教师在文本解读时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要么浅尝辄止,要么拿来主义,要么曲解误读,要么脱离文本。  相似文献   

16.
近来在许多试题中都出现了涂色问题,200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中也考察了此类问题.有的同学在求解此类问题时,由于不能正确把握解题的技巧,因而感到比较困难,故经常发生错误.下面我们通过例子来谈谈此类问题的求解.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学生时,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要么太过严格,引起学生的反感,要么太过宽松,引不起学生的注意,要掌握好这个度,笔者认为必须树立“当宽则宽,当严则严”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8.
<正>在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公共点相关问题时,常常会出现非对称韦达结构问题,导致不能直接利用韦达定理完成核心任务.虽然文献[1]—[3]对这类问题都给出了很多的解题策略,但这些策略要么技巧性非常强,很难想到,要么运算量大,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完整解答相关问题.本文通过几个例子谈谈处理一类非对称韦达结构问题的另外一种求解策略,以期抛砖引玉,能从中生发出更多合理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9.
领袖人物的作品给学生的印象总体上是枯燥的;老师也认为这样的文章不好教,一者学生不认真听,二者文章的内容更多的是从理论上进行说教,三者不用教学生也能看得懂.因此,很多教师对于此类文章要么干脆不教,要么简单地照本宣科地念念或安排一些练习题就算过去了,对文章的精华并没有探讨与品味.  相似文献   

20.
学生小王为了不让班级被扣分,"急中生智"绘制了校徽,结果没被检查员发现,保全了班级的"荣誉".但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高兴起来,也由此产生疑惑,这样做是否合理?班主任李老师也不知道如何是好,请大家讨论并表决,班级4位学生弃权,认为这种行为不诚信,但想不出更好的办法;41位学生赞成,认为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 这一问题让班级师生纠结:因为在学生眼里,这是一道难选的单选题:要么"不诚信",要么"让集体扣分".不仅学生为难,教师同样为难;还因为我们目前的道德教育很少引导学生讨论此类生活中的真问题.但这一问题值得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