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朔的成功 ,首先是话语的成功。本文拟从传播学角度对王朔话语进行分析 ,从中探寻王朔话语的传播主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成败之间的关系 ,以期对“王朔现象”的成因作一个新的视角探究。  相似文献   

2.
反讽使王朔赢得了众多的受众,也使王朔远离了受众。文章试图通过王朔的反讽话语与受众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文学作品建构正确的受众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反讽使王朔赢得了众多的受众,也使王朔远离了受众。文章试图通过王朔的反讽话语与受众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文学作品建构正确的受众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话语是一种语言文化,而话语这一概念包含了很多种内涵,本文就是针对话语中的内涵来做诠释,从多方面的角度出发研究与讨论。通过在新闻、报纸、封面等信息可以看出话语的作用和影响,有些时候文案或者是作者并非都是新闻线索的主导者,他们只是新闻案件的写作者,充当了解说和代言的扮演角色,对新闻的权威性和可靠准确、真实的来源及有着刻板印象的新闻话语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探讨了新闻报导中话语再现的趋势,并分析了这些趋势如何与新闻报导中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意识形态保持一致;认为新闻报导并不是绝对的、真正的客观报导,它总是采用一些语言手段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意识形态,因而是带有倾向性的。  相似文献   

6.
7.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都很强的学科。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与近现代以来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和近代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政治形势的发乍,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重点体现在新闻改革、新闻立法、舆论监督及媒介经济等方面。这些研究充分显示了新闻传播学这门学科,具有十分强烈的与时俱进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黎鲲 《文教资料》2008,(27):55-56
王朔的许多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他的电影满足了一些人的审美需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文章简要介绍了王朔电影的改编情况,并从王朔电影对传统的反叛、对小人物的悲悯、对社会现象的透视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王朔电影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话语范围是语域理论中的一个变项,一切的话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话语范围内进行的。通过对新闻发言人的话语范围的特点分析,有助于理解和研究新闻发言人的话语活动。  相似文献   

10.
《招生考试通讯》2008,(Z1):74-75
花语牵牛花俗称"勤娘子",每当公鸡啼过头遍,时针还指向"4"的时候,绕篱萦架的牵牛花枝头就已开放出一朵朵喇叭似的花来。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播扬声名"的特质不仅形似牵牛花,其从业者早出晚归、勤勉工作的精神与牵牛花也有几分神似呢!  相似文献   

11.
王朔在他的“顽主”系列作品里塑造了一群顽主形象,而王小波在他的《时代三部曲》里塑造了相互联系的王二形象,二者对于现有价值的质疑与消解都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王朔与王小波的身份与经历的不同以及写作目的不同,致使两种人物在姿态、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尤其是人物本身所蕴含的意义这几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从王朔的小说看丰富多彩的詈语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詈语就是骂人的话,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研究得十分不够。“痞子”王朔的小说里包含着有限但数量极多的詈语,反映了现实生活中詈语世界的丰富多彩。詈语可分为贬称对方为动物或物品、卑贱残劣的人、小子晚辈、排泄物的;辱骂对方长辈的;有关性器官与性淫乱的;辱骂性直接评价与判断的;诅咒性的等等,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从跨体式新闻语言看传媒语言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常常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向广大的受众宣传政策法规、传递信息、普及文化科技、进行审美娱乐等。其中,由不同大众传播媒介所形成的传媒语言及其规范问题,直接关系到大众传媒功能的实现和国家、民族的语言文化水平。本文结合大众传媒的功能和语体学的理论,以跨体式新闻语言为例,并在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传媒语言的规范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当代科技的发展更新了传播媒介,催生了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相比,网络新闻综合了多种媒体的优势,具有全新的鲜明特色:纵横交错的多层结构,采用了局部简洁明了,整体繁复有致的表达方式;微观精确,宏观模糊的语言修辞,使语篇的文笔繁简得当,富于变化;追求创新,常有谬误的严峻现实,易引来语言规范的纷争;崇尚客观、淡化主观的语言导向领当今时代之先。  相似文献   

15.
王朔小说的语言以反讽叙述为基调。通过运用"新京味"使其反讽具有世俗文化气息;通过"痞子说官话"式的置换语境形式使其反讽同人文、历史、政治相联系;通过譬喻,幽默化,调侃式等手段使反讽具有趣味性。这种语言吸引了许多读者,同时令一定群体的读者对王朔小说产生排斥心理。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王朔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人物,在小说走向通俗化探索上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朔小说的语言以反讽叙述为基调。通过运用“新京味”使其反讽具有世俗文化气息;通过“痞子说官话”式的置换语境形式使其反讽同人文、历史、政治相联系;通过譬喻,幽默化,调侃式等手段使反讽具有趣味性。这种语言吸引了许多读者,同时令一定群体的读者对王朔小说产生排斥心理。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王朔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人物,在小说走向通俗化探索上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对新闻媒介功能认识的不确定,根植于新闻传播普适性价值观的缺位。新闻传播的精神资源不能局限于某些个人、利益集团,而应该是全民性的、全社会性的。民族精神是新闻传播具有普适性的精神资源。把民族精神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精神资源,有利于对新闻媒介功能的全面认识。民族精神从人群、地理、历史等方面都具有广泛性,为新闻传播功能全方位的认识和实现,开拓了视野和道路。民族精神也是新闻从业人员的精神支柱,保证新闻媒介功能实现。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除了物质层面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弘扬和培育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既是我们的目的,也是对待西方文化霸权的重要工具,更是新闻媒体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现有对新闻语言特征的界定往往局限于把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进行对照,试图从文学语言这一特定参照系里厘清新闻语言的本来面目.这种方法虽然便于从学理的层面讲清问题,但却给学写新闻的人设置了一个思维障碍.其实,好的新闻语言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文气,一种节奏.  相似文献   

19.
王朔作品和王朔现象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无法忽视的内容之一,拟通过对王朔作品和王朔现象的分析来揭示他们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高婷婷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7):127-128,130
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练,生动,质朴。简练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迅速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新闻既要信息量大,又要惜字如金,而且要有良好的信息结构。作为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里的一个重要话题,预设现象由于其自身特点可以应用在新闻语言中,为新闻语言服务,而且新闻语言与预设的特点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