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体内或环境中的某些条件改变后,生物体中某一特定物质的含量将随之增多、减少、还是不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此物质是处在“开源节流”还是“开流节源”状态,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谈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2.
解析几何中的定值、定点、定线问题,简称为“三定”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虽然难度较大也比较棘手,但要锁定它,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考化学试题中的“新情境”题逐渐引人注目.“新情境”是课本中未叙述的知识,解答此类题的奥妙在于对题给信息“现场自学”,抽出其本质特征,将其转化成有用的已知条件,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介绍三种易为同学们掌握的思维途径.  相似文献   

4.
“挫折教育”在最近一段时间比较走俏。一些人也开始将其引入幼儿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一味为孩子提供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能保证他们成才,  相似文献   

5.
赵苹 《中学生物学》2006,22(3):53-55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以及生物体内部不断进行物质转换,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维持一种平衡。当改变生物体内或环境中某些因素时,与之紧密联系的某一特定物质的含量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学生对此常感到困惑,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该物质的“来龙”和“去脉”。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mPA+nPB+pPC(m,n,p均为正数)”型最小值问题,系数m,n,p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两类:一是各系数相等型的,此类问题属于费马点问题;二是各系数满足“勾股定理”型的,此类问题可称为加权费马点问题.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旋转,通过旋转最终将最小值问题转化为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下面举例说明,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论日常生活、影视节目,还是报刊书籍、权威辞书,“合适”和“适合”二者的混用、误用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一是使用者自身语言素养不高;二是受“同素逆序词”的影响;三是语法知识的缺失。其现象背后的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只有加强同素逆序词理论研究,重视语法教学,注意使用规范,才能避免此类混用、误用现象的发生和泛滥。  相似文献   

8.
教学“公因数”问题后,我发现学生对于相关问题还是束手无策,出现猜谜式的各种答案。究其原因,是学生缺少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无法找到思路的突破点。于是,我带领学生用“点线面”情境,重返探索之旅。发现了“公因数”问题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9.
机械波是按周期性变化的,具有传播的“双向性”.在变化过程中,有关的物理量将存在一些可能值.在解决波的多值问题时,学生往往感到复杂、陷入困境,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出现漏解现象.如果利用波的“归一化”原理,便能迅速、顺利地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一个结论对于某一个字母在某一取值范围内的所有值都成立时,即谓“恒成立”问题。解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将“恒成立”条件转化为可利用的简单条件。常用的解题策略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误差分析”,无非就是分析质量和体积是变大还是变小,解决此类问题应该重点去判断是哪个环节导致了误差的产生,然后进行分析判断质量和体积是基于什么原因而导致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误差.  相似文献   

12.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无论是哲学的专业课教材还是公共课教材都突出地强调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而对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的介绍甚少。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许多问题很感兴趣,尤其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看法分歧很大。有的认为这种学说是属于唯物主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蓄势而发,逐步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还是目标问题,即“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怎样教”“为什么教”等一系列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上一轮课程改革所推行的“三维目标”已然经历了十多年光景,正被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目标取代。两者之间有何种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数学竞赛和数学杂志“问题征解”栏目中常出现形如“证明…至少有一个不小于…,亦至少有一个不大于…”这样的题目.证明此类问题,方法灵活多变,技巧性很高.本文将介绍证明此类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积式定值法”与“和式定值法”.其基本思想是先根据问题的条件、结论和构形特点,准确地选择若干与题断相关的非负变量,并证明其“积式”或  相似文献   

15.
“图象信息型”应用题是近几年中考中出现的一类新题型,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函数图象信息型”应用题“望而却步”.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解决这类问题呢?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按下面的步骤去思考,对解决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读图”找“点”就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观察函数图象的形状,找出分散(隐含)在图象中的各个知识点.正确提取有效信息,是解决好问题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中“作息时间表”一课所要突破的教学难点之一是“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时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经过时间”这类问题的题型,将“经过时间”问题具象化,从而引导学生顺利解决此类问题.特将此方法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7.
所谓抽象函数是指没有给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对应法则),只给出一些特殊条件(如函数方程、函数不等式、递推式、函数的性质等)的函数.正因为“抽象”,使得不少学生在面对此类问题时感到茫然,找不到思维的突破口.实际上,解决此类问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如何化“抽象”为“具体”,使得抽象函数不再“抽象”呢?本文拟就抽象函数问题的求解策略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社会需要具有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人才,这种需要从未像现在这样紧急和迫切。时代在呼唤我们“学会提问”。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对学会提问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学会提问是教学目的还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小学生不可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训练小学生提问是不是浪费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虚假的’还是‘真实的’?怎样有效的培养学生提出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此类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中物理中的平衡问题,貌似是个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非常熟悉的问题.处理平衡问题的方法有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等,遇到物体受力较多时,大部分的处理方法都是正交分解的方法.从原理上分析,正交分解法是正确的,但往往用正交分解处理时,运算量特别大,甚至遇到非特殊角则无法处理,本文将从“杠杆法”解决此类复杂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20.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把学置于问题之中,把问题解决看做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将学生学习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化为“探索——研讨——创造”,将教师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同当今数学素质教育思想是相吻合的。然而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如何将“问题解决”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呢?一、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根据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