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主流文学谱系中,赵树理的文学史地位经历了从“赵树理方向”到逐渐边缘化的过程。“农村题材小说”主要指20世纪40—70年代一种以农村阶级斗争、敌对斗争、路线之争为题材,具有主流政治色彩的小说样式。作为被批判的典型作品,赵树理最后一部小说《卖烟叶》是主流农村题材小说的“元小说”和“反叙述”,小说中源于民间的“说故事”叙述模式和写实精神也意味着赵树理对主流农村题材小说形式与内容的潜在颠覆,这构成赵树理被主流文学边缘化的重要内因。因此,赵树理作为新文学主流乡村书写由“乡土小说”向“农村题材小说”转型的重要作家,其写实主义的“民间”色彩蕴含着竹内好所言的“新颖”性,从而沟通并超越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2.
李平在《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对于“十七年”间的文学创作成就给予了比较多的批评与否定。近年来,人们发现那个时代的文学创作并不是一无是处,许多作品在文学史上仍然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农村题材的小说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贡献出了赵树理、孙犁、周立波、柳青和《三里湾》、《铁木前传》、《山乡巨变》、《创业史》等经典作家作品,以及“山药蛋派”、“荷花淀派”、“茶子花派”等当代文坛上仅有的几个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3.
一.《小二黑结婚》的诞生和轰动 1943年5月,抗日战争期间,在太行根据地的武乡(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和辽县(后改为左权县),通俗作家赵树理正在这里从事调查研究,当时他已被调到了中共北方局党校调研室工作,以职责所在,加上作家“采风”的需要,赵树理深入乡村,采集了许多文学素材,不久,就开始酝酿写作小说《小二黑结婚》。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三里湾》的思想立场、人物塑造和小说结构进行了逐一分析,从而反映了赵树理思想中民本立场与官本立场的冲突,以及面对这种冲突时的复杂心境和试图借作品予以调和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人们将赵树理的小说当作“文艺大众化”的典范,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文艺的大众化应当体现为文艺受众面的广泛。赵树理小说与大众化之间其实有诸多的机缘,比如《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范例寻求,评判者的知识分子视角以及赵树理农民出身的错觉等,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赵树理小说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重要作家。赵树理的创作主要面向农民阶层,因而他必须不断寻求一种能够让农民喜闻乐见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新评书体”小说便在他手中应运而生。笔者对“新评书体”小说的产生、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等进行论述,试图能够对这一小说新文体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郭永彬 《考试周刊》2010,(19):24-26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开拓之功的重要作家,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的作家,是一位被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就像和平常说话一样清新、明快,具有动人的力量,这正是赵树理小说语言通俗化、大众化和民族化语言风格的魅力所在。他用概括、清晰、生动幽默的农民语言创作了故事性强的《小二黑结婚》。本文从语言的通俗化、词语的锤炼和修词的运用方面来分析其语言的结构风格。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4 0年代 ,赵树理的创作因“歌颂”了解放区的新生活被认为是《讲话》精神的体现。但是 ,这是对赵树理的一次误读。赵树理一直坚持走为农民创作的道路 ,他的作品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 ,在形式上与《讲话》的倡导一致。赵树理作品并不以“歌颂”为主 ,这是赵树理在解放后陷入写作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人民艺术家、小说家,山西沁水县人,出身于贫苦农家,从小喜爱民间艺术。1925年他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学校学习,1926年因参与学潮被开除,次年被捕入狱。出狱后当农村小学教师,长期生活在农村,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37年抗战开始,他参加了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区长、《黄河日报》副刊编辑、《中国人》副刊编辑等职。上世纪40年代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小二黑结婚》(1943)、《李有才板话》(1943)、《李家庄的变迁》(1946)的创作和发表,奠定了他在新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致力于大众文艺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写的《小二黑结婚》是根据真实原型创作的小说,由于他的语言风格和创作理念非常贴近群众,所以小说刚一杀青封笔,人们就迅速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小范围里流传开来.赵树理最先是把写好的《小二黑结婚》手稿,送给支持器重自己的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长兼北方局党校教务主任的杨献珍审阅,想请他提点意见.杨献珍读后,认为这是一篇通俗活泼、格调清新的好作品,又将它推荐给了北方局妇委书记浦安修看.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浦安修,文化底蕴深厚,政治水平也高,且在文艺上也很内行.  相似文献   

11.
关于赵树理方向和文学史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在解放区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他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把农民和农村生活题材的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在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他的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他以他的小说创作实践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这一切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在前几年“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中,重评者对赵树理和他的创作方向进行了否定,认为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应当改写。这种意见显然不够恰当,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小说收录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共三十三篇小说。自从鲁迅小说问世以来,为其所创作的插图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画家丁聪先生所创作的鲁迅小说插图是公认的优秀之作。李一氓先生曾这样评价丁聪的鲁迅小说插图:“这三卜三幅插图,是三十三篇小说插图的标本”,“每个小说人物的要害,都被他捉着了”。  相似文献   

13.
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  相似文献   

14.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规定了一个国家未来数年的文学艺术秩序、标准和原则,在社会革命体制的调整与重构期,赵树理应运而生。他把农民作为小说真正的主人公,并将其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文学视域里。但我们研读赵树理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作品,就会发现其创作实践与《讲话》强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与工农兵结合"的内在精神少有契合而多有错位。这种不容忽视的错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赵树理及其作品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小说《大街》是他的成名作,本文试图从作者对美国2 0世纪2 0年代一些社会弊病的剖析与抨击以及对主人公卡萝尔的形象刻画两方面来分析这部作品中的反叛精神  相似文献   

17.
赵树理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的《锻炼锻炼》是一篇不断被重读的小说。这篇小说不仅寄予着赵树理一贯秉承五四新文化的启蒙农民的传统,同时也蕴含着他对5、60年代农业现代化的深刻思考。他透过小说发现了农业合作化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即保障农村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才能促进现代化的发展。这彰显了赵树理问题小说在今天文学史上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8.
范伯群的新著《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是按照历史推进的线索和通俗文学发展的周期来建构现代通俗文学史的科学体系的。作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从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萌发一直写到20世纪40年代雅俗融合的新市民小说,把通俗文学的发展轨迹系统地梳理出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流变过程。作者指出知识精英作家是借鉴革新派,通俗文学作家是继承改良派,认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的萌芽与小说转型的任务主要是由通俗文学来承担的,并提出了“都市乡土小说”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张静静 《考试周刊》2014,(46):17-17
<正>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作为一位卓越的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以本乡本土最生动的民俗性生活为素材,充分展现了浓郁的地方色彩,成为赵树理所代表的"山药蛋派"作品最具地域特征的魅力之源。可以说赵树理的小说具有浓郁的民俗性,是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现代小说。其代表性的作品当属《小二黑结婚》。《小二黑结婚》讲述了主人公小二黑与小芹争取婚恋自由的故事,二诸葛与三仙姑滑稽而生动的行为话语,在那个时代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继而被以各种文艺方式搬演、传播,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与辐射力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张资平曾是20世纪30年代红极一时的作家,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并是一名得力干将,但后期文学作品的媚俗以及擅长写三角或多角的恋爱关系,被鲁迅先生提炼为一个"△",这似乎成了张资平全部成就的概括,似乎长期以来丧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话语权,但是他被郭沫若称为"真正会写小说者",他创作了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同时张资平早年留学日本,深受日本自然主义(私小说)的洗礼,在其五四时期创作的作品中,如《木马》堪称身边小说的典范,本文试图从这篇小说中解读日本私小说对张资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