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什么有的记者有写也写不完的新闻,而有的记者却常常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自己该去采访什么?为什么有的记者采写的报道个个精彩,总能写出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而有的记者采写的报道却是角度老套,写法陈旧,语言枯燥?有政治修养、文化修养的因素,更有业务修养的原因,其中缺少发现,眼中没有新闻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新闻实践证明,同样的新闻事实,有的记者能发现,有的记者发现不了;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通俗易懂,有的记者写出来淡而无味。原因就在于记者思维能力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新闻实践证明,同样的新闻事实,有的记者能发现,有的记者发现不了,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通俗易懂,有的记者写出来淡而无味.原因就在于记者思维能力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同样是新闻工作者,有的记者整天都有写不完的报道题目,出手快、写稿多;有的记者却为找不到报道题目,无稿可写而苦恼。同样采访一个新闻事件,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内容深刻,思想性强,信息量大,反响强烈;有的记者写出的却是平平淡  相似文献   

5.
事件或事物有没有新闻价值,这牵涉到记者的选题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有些东西没有新闻价值或价值不高,还拼命在那里写。——前北京日报总编辑王立行 业内人士常说:有了好题材,这篇报道至少成功了一半。这话不无道理,一篇报道的新闻价值高不高,就看记者选择什么样的事实来说话。但是,在新闻工作中也有这种情况:同一个部门、同一个地区的记者,有的人好题材用不完,常常出大稿、好稿;有的人虽然忙忙碌碌,却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总也抓不到好题材,等到别人报道了方感遗珠之憾。其实这里体现的是新闻记者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反映出  相似文献   

6.
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的活动都会产生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记者采访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些活动各个层面进行观察与研究,发现不同事实的新闻价值。为了便于让记者熟悉采访领域的活动特点.一般地市级电视台都会按照不同领域对记者进行分线采访的安排,即有的负责时政报道、有的负责农业报道、有的负责工交报道、有的负责文化新闻和社会新闻报道。我曾经在七台;  相似文献   

7.
羊城晚报一部分记者于四月三日举行了一次《怎样把新闻写得短些》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同志们谈到,对于写短新闻,目前存在一些思想障碍。例如,有的记者觉得头条新闻较难写得短,好像头条新闻必须具有一定的“架子”,短了就不够份量,拿不出手。有的记者觉得,事件性的新闻容易写得短,而典型报道就不容易写得短。大家认为,为了把新闻写得短些,这些思想认识问题,必须通过实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现代媒介的一项重要功能,批评报道是新闻题材的重要品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传播规律,也表明了读者对批评报道的需要。但是,有的党报有分量、有针对性的批评报道难得一见。 批评报道要有突破,关键在于领导支持。对写批评报道的记者要多鼓励,而不是求全责备;对各方面打招呼、通人情的电话,要顶住,而不轻易打退堂鼓;对于批评报道要从政策上扶持,解除记者的后顾之忧,而不是一般性地对待。《南方日报》的做法是把批评报道列入记者每月的考核指标,如果是题材重大、社会反响强烈的,还要重奖,因此在报社形成敢…  相似文献   

9.
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共同参加某一个会议或某一个大型活动,所报道出来的新闻往往千差万别。有的记者写出的新闻新鲜、生动、有深度,有的写的新闻则十分肤浅,还有的记者干脆没有写出新闻来……其实,其中并非没有新闻,关键在新闻敏感上的差异。什么是新闻敏感?我认为,是指记者  相似文献   

10.
孙愈中 《视听界》2007,(3):94-94
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活动,都会产生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一般媒体都会按照不同领域对记者作分线采访的安排,有的负责时政报道,有的负责工业报道或农业报道,有的负责文化新闻和社会新闻。记者分线采访有不少好处,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1.
地市党报由于地域限制,新闻来源有限,记者、通讯员常反映不知道该写什么。其实只要用心,日常工作生活中有的是新闻可写。结合在《衡水日报》从事近二十年头版编辑工作的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淘、抢、挖、雕"四字入手抓新闻。会议报道:慧眼识珠"淘"新闻会议报道是党报常见的新闻报道形式,肩负着宣传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任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何为好事?起码是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就是为百姓多做有益的事。为官者当如此,党报新闻工作者亦当如此。做益民事,用手中之笔写消息、写通讯、写评论是我们采用的常规方式。如果在“叙述型”和“评说型”后面再加一种叫“参与型”的报道,那么,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呼声的统一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体现,益民之事有时能做得更痛快淋漓。采写、编辑“参与型”报道,记者除了要了解生活、深入生活外,还必须参与生活,即记者不能只当评论员,还要想尽办法努力寻求一…  相似文献   

13.
报道质量考虑因素,指的是编辑、记者用以评价新闻报道质量的标准。我们知道,新闻事实自身具有的新闻价值,必须通过新闻的报道形式表现;而新闻报道能否充分表现出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则取决于记者的报道艺术。西方记者评价一则新闻报道的质量优劣,常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不屑一顾,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优秀的记者应该是一个勇于进行创新思维的记者。  相似文献   

15.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什么也不是,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一篇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什么也不是,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一篇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优秀的记者应该是一个勇于进行创新思维的记者.  相似文献   

17.
当记者的都有共同的苦恼,就是在采写新闻时,常常为从哪里切入而抓耳挠腮、苦苦思索和追寻。很多记者一接到常规报道任务都很恐惧,不知道该怎样把它写得更有新意。  相似文献   

18.
新闻新闻,少了新字就不成其为新闻。所以记者的喜怒哀乐总连着一个新字。但许多篇什,时过境迁,很少有人再回头翻翻。这是我作为记者的悲哀。我常想,新闻难道命中注定只能成为易碎品?读者是不是仅为一个“新”字才想看新闻;“新”字之外,能否兼有点别的东西,让人想看,又耐看,事过境迁再翻翻还有点滋味。写给谁看这几年老为写工作性报道发愁,不能不写又总写不好,写出来自己都不想再看。看齐淮东的《林中宁阳》才知道,宣传林业工作的生态效益,也可以把报道写得像散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温家宝总理关于《乡村八记》写给范敬宜的信,学习中宣部刘云山、吉炳轩两位领导同志关于《人民日报》刊发《〈乡村八记〉概述》的有关批示时,有的媒体提出在兴调查研究之风中,记者要强化采访中的调查。笔者认为这个意见值得各家媒体重视。记者在采访中,访问与调查二者是水乳交融的。有的新闻学辞书对“采访”的解释是:为采集新闻而进行的调查或访问活动,是记者获取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也是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可是近几年来出现了有的记者在采访中放松调查的情况。有的记者采访会议拿到会议材料就离开会场写报道去了,结果报道见报后,…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一座靠山。新闻传播者,是新闻这个巨大躯体上的寄生者,或者说新闻使他们可以更体面更有意义地生存。新闻,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无论是喜讯还是噩耗,对于仅仅巴望干活的记者而言,都是传播这锅麻辣烫的材料而已。他们关注的不是新闻,而是工作量,关注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