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青年从历史经验中吸取营养──“接力棒丛书”编辑纪事马嵩山《新闻出版报》一位同志看了我编的“接力棒丛书”,特地来信热情鼓励,并要我谈点编书的构想及这套书在读者中的反应。进入90年代,我怎么会想到要编“接力棒丛书”的?这不是一二句话所能讲清。我开始编这...  相似文献   

2.
自编袖珍《改稿须知手册》破题:自编,自己编辑;袖珍,小巧;《改稿须知手册》,关于修改稿件必须知道的事项、规则的手册。哈哈!这岂不纯属废话么! 真的吗?可它是我多年来编辑生活的一点切身体会呢!不怕见笑,权且忝为经验,奉献给有志于做好编辑工作的青年诸君。事情是这样子的——五十年代初期,我开始学做编辑工作的时候,在修改稿件中,对一些用词用语,既不懂得,也不在意。比如,碰到稿子里有“满清”、“洋灰”、“老革命根据地”、“公尺”、“公升”这一类词语,我都不予改动。后来,党和政府陆续发了一些文件,对一些  相似文献   

3.
《我的编辑生涯》,林君雄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原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林君雄,在他的著作《我的编辑生涯》(以下简称《生涯》)中总结自己40年编辑生涯时说:“虽然我是一只笨鸟,但是尽力了。”这句话说得很平和,并不崇高,也不会对读者产生很强  相似文献   

4.
关于出版学理论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 《编辑之友》1992,(3):45-47
(一)“出版学”一词的出现,在我国大约始于70年代末。1979年初,原国家出版局在北京召开编辑工作座谈会,会上有人提出编辑工作是一种专门的学问,并主张编写“编辑学”、“出版学”著作(参见袁亮:《出版科学与出版实践》,载《出版与发行》1986年第5期)。这很可能是在我国第一次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在《47楼207》中,有人评价孔庆东:这厮很生猛,但我们很喜欢。这句话用来评价贺雄飞同样合适。1998年,贺雄飞这厮从内蒙跑到北京,弄了一个名叫“草原部落”的图书创作室、自封部落酋长,当年就出了一套“黑马文丛”,大到书店小到地铁报摊,《火与冰》、《铁屋中的呐喊》、《47楼207》、《耻辱者手记》、《逝去的年代》,卖得甚是火爆,一夜之间,摩罗、谢泳、孔庆东、余杰等青年学人也紅得一塌糊涂。随即,又出了一套“知识分子文存”,把知名学者钱理群、朱学勤、秦晖、徐友渔的压箱之作搬了出来。不久,又有了“名报名刊精品书  相似文献   

6.
从1986年11月起,普利策奖获得者马克斯·弗兰克尔成为有影响的《纽约时报》总编辑。弗兰克尔在《纽约时报》度过了大半生。他最初与这份报纸发生联系是在五十年代初,当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纽约时报》的特约记者。后来他成为“时报”的全日制记者、驻外记者、首席华盛顿记者、星期日版编辑及社论版编辑。他的最新任命被宣布以后,受到“时报”750名记者编辑中绝大多数人的欢迎。  相似文献   

7.
还在五十年代末期,上海市召开文教群英会的时候,我们就听说《新闻日报》有个编辑很有本事。1960年,《新闻日报》与《解放日报》合并,当时的市委领导就指定,合并后的《解放日报》第一版,由原《新闻日报》的第一版编辑来编,并且捎话给这个编辑:叫他放心大胆地干。这个编辑就是陆炳麟。他从1960年以来,一直是《解放日报》夜班编辑组组长、夜班编辑部主任,1982年开始担任副总编辑。他孜孜不倦、勤勤恳恳地连续做了30多年夜班,在《解  相似文献   

8.
“两种编辑”的观点,是在近些年的编辑学研究中提出来的。它认为的“两种编辑”,一种是《辞源》修订本所说的“收集材料,整理成书”的编辑。这是“第一种编辑”。另一种编辑,论者对其基本内容的表述是:“依照一定的方针开发选题,选择和加工稿件以供复制向公众传播。”这是“第二种编辑”。论者以此为前提,进一步展开论述了编辑活动和著述活动、古代编辑和现代编辑、出版专业编辑和非出版专业编辑等的区别,提出了编辑学中的“编辑”,不应当是“第一种编辑”,而应当是“第二种编辑”,等等。“两种编辑”论的提出,深化了编辑学的研究,这是很  相似文献   

9.
编辑工作究竟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有的人解决了,有的人还没有解决。我想还得把鲁迅请出来解答。在出版界老前辈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里讲到他第一次见鲁迅时,在谈到出版编辑工作时鲁迅对他说:“这是一件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是搞过这一行的,其中也大有学问啊!”短短两句话就  相似文献   

10.
内地女作家戴平与香港作家邝国惠并列获得香港“第一届天地长篇小说奖”的亚军,冠军名次空缺,王璞的《补充记忆》获季军。戴平从查良镛手中接过象征“书海扬帆”的奖座时露出甜美的微笑说,“第一个长篇小说就获了奖,我感到很幸运。”戴平的小说《微笑标本》,描写内地与香港的故事,以构思、设计取胜。这部描写爱情、青春和死亡的小说,它以内地古城改革开放为背景,展现内地与香港两地两种社会和文化生态的交叉变幻。邝国惠的《普洱茶》,通过一个香港青年到台湾的经历,讲述了90年代台湾青年的生活。戴平在内地当过编辑,写过短篇小说。邝国惠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到台湾上了一年大学,当过电视记者,1991年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这句朴实的话语,高挂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会议室的墙壁上,也镌刻在出版社每个员工的心上。他们为这句话而自豪,为这句话而流汗;他们为这句话贡献出了美好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的精力。他们热爱人文社,因为这里是一流编辑,一流学者、专家、翻译家荟萃之地;因为人文社建社五十多年来,编辑出版了大量优秀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同时还因为,解放后的第一套《鲁迅全集》,就是在这里编辑出版的。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每一个喜欢文学的读者,从而喜欢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每一个热爱鲁迅的读者,也热爱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文版图书,在读者中间长期保持着良好的信誉。《鲁迅全集》则代表了人文社的品牌。《鲁迅全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镇社之宝。  相似文献   

12.
洪文 《新闻界》2003,(3):63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道尽了战乱时流落在外人的心声,后来在传播时,又成为游子们的知音,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对于作者来说,特别是初学者,若说:“编辑来信抵万金”,我相信,广大的作者也是会赞成这句话的。《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段存章,至今念念不忘在基层当通讯员,有一天收到《山西日报》群工部一位编辑的来信,欣喜万分的情景。作为我自己,80年代初在一所中学任教,课余习作小说,有一天忽然收到《儿童时代》编辑、著名作家王安忆的来信,对我的习作给予热情洋溢的肯定,真诚地提出修改意见,那真可说是一颗“精神原…  相似文献   

13.
周奇 《出版史料》2006,(4):61-65,66-70
1981年10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党组交给我一项任务:主持创办《青年文摘》杂志。到1985年11月调离中国青年出版社,我主编《青年文摘》杂志整整四年。这四年,是我在“中青”三十年编辑生涯中最有意义的四年。“中青”决定创办《青年文摘》,还是1980年的事。那年夏天,时任副总编辑的阙道隆率组到天津调查研究,在青年座谈会上,青年们都希望青年出版社创办一种综合性文摘刊物,把报刊上的好文章集中起来介绍给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花很少的钱、用很少的时间,阅读更多的好文章。调查组带着青年们的建议回到出版社。出版社党组听了调查组的汇报后,决定创…  相似文献   

14.
我在五十年代编辑过《北京游览手册》和一些导游图,近十年来,又编过一些旅游读物。在工作中尝到了许多甘苦,有一些亲身体会。我把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供同行们研究商讨。一、要让事实说话旅游读物是十分重要的宣传工具,其政治思想性应寓于所写的事实之中,要让事实说话。1958年,我请外文出版社专家沙博理先生审一篇《北京游览图》的英文稿,沙先生看完之后,说:“这篇介绍北京的文章,写了许多套话,有三面红旗等等,是没有必要的,在外国报刊上,这样的话只能写一两次,不能天天都在报纸刊物上重复这几句话,这样是不会有人要看的”。他强调要多写  相似文献   

15.
“读者是期刊的上帝,读者供养了编辑。”这句话所强调的自然是读者对于期刊的重要性。一份期刊的成败从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读者数量的多少,这对于期刊的经营来说是不错的。然而,当民国时期从事过期刊编辑的人提起这句话时,却隐匿着编辑为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而使期刊走向庸俗化的不良倾向。对于出版巨人胡愈之来说,编辑出版期刊是他一生出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建国初期创办《新华月报》外,胡愈之的办刊活动主要集中于1914年到1949年的30多年间,曾先后主编、创办《东方杂志》、《世界知识》、《月报》、《风下》等10多种期刊,产生过巨大的社会影响。作为一个深谙办刊之道而又富于社会责任感的编辑大家,胡愈之不  相似文献   

16.
李滨声,北京日报高级编辑,著名漫画家。从北京日报创刊起,他伴随这张报纸度过了37个春秋。五十年代初,在党的正确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先辈报人的启发和读者的支持下,他探索开拓了旨在建树社会主义道德的“内部讽刺漫画”的道路。代表作为《喧宾夺主》。同时也有些较成功的歌颂性漫画面世,如《奶奶和孙女》等。近年作品中较突出的有《三十年前后》和《迎客松》,后者获“中国首届漫画全奖”。  相似文献   

17.
同志为友     
六年前,偶尔从《光明日报》上看到《编创之友》改名《编辑之友》并公开发行的一期的“要目”,出版单位是山西人民出版社(后另立书海出版社)。这信息使我振奋和惊异:全国共有多少编辑人员,不得而知,估计人数总是很可观的吧!然而,几十年来,以编辑为读者对象的刊物,恕我孤陋寡闻, 却是少见得很,这《编辑之友》或者可算是第一家。而这《编辑之友》的出版编辑处,却是山西,我想,一定有一批热衷于编辑学研究的同志结集于斯,志在为中国编辑学的研究与发展进行筚路蓝缕的工作了。其魄力和胆略,自然令我钦敬。我是搞中国现代文艺研究的,对编辑工作也有兴趣,所以,对这《编辑之友》顿生好感,于是写成两篇谈二、三十年代有功于现代文学的两位编辑家的短文,取名“书与人漫  相似文献   

18.
今年《新闻战线》第五期《“名人效应”之类》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马克思说:‘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站起来吧!’”这句话不是马克思的话。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曾引证过这句话。他说:“早在1789年路斯达洛编辑的报纸上就有过这样的警句:‘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站起来吧!’”(《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19.
我的编辑生涯是从《中学生》杂志开始的。抗战胜利后,我刚进杂志社,主持编辑工作的傅彬然先生就谆谆教导我说:“要时时刻刻想到读者,想到杂志是办给中学生看的,发表的文章要符合中学生的水平和实际需要。”三句话讲的都是读者对象。我当时以为这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早在三十年代初期上中学时,我就爱看《中学生》杂志,自信对中学生读者还是有所了解的。经过一段实践之后,才逐渐体会傅先生这几句话中的深意。任何一个杂志都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杂  相似文献   

20.
恽代英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宣传家,又是成绩卓著的报刊编辑工作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负责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创办或主编过《光华学报》、《学生周刊》、《武汉星期评论》、《中国青年》、《新建设》、《红旗》等十多种颇有影响的报刊,积累了大量的报刊编辑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