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综缤纷的色彩世界。除个别有色盲的人外,都能看到生活周围丰富多采的色彩现象。而且在视知觉上感到美的享受,因此,色彩是绘画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光源与色彩 色彩有其自身的规律,随着物理学,尤其是光学的发展,色彩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们对色彩变化的自然规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并广泛地运用于绘画创作之中。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师达·芬奇说:“火光使万物渲染黄色。”“如果你拿一条丝带放在暗处,又使它从三个小孔接受阳光、火光和空气光,这丝带将有三种颜色……。”然而,真正从科学上解开这个迷的是十七世纪后半叶科学家牛顿,他通过三棱镜将阳光折射在白墙上,结果出现一条七色光带,即红、橙、黄、绿、青、蓝、紫。他并以大量的实践证明,物体的色彩并非固有,而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性能所造成。这一基本原理,经过几个世纪色彩学家的努力,得到证实和发挥。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任何物体所呈现的色彩都是在一定光线下该物体反射出的色彩光波。可想而知,在没有光源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感触到形体而不能看到色彩。因此说,没有光就没有色彩。 在自然界中,光的主要来源是阳光、天光、月光、灯光、火光等,这些光源可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由于光源的不同,因此物体?  相似文献   

2.
文学知识     
我们在阅读唐宋诗词时,经常感受到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景过程中,与色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曾说过:“天下之物,不外形色。”因此,艺术要反映  相似文献   

3.
唐力俊 《学语文》2007,(1):46-46
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的色彩构成了万紫千红的世界,“天下之物,不外形色而已。”(王夫之语)生活中任何事物的形态本身总是表现为形色。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当然要再现生活中最普遍的色彩美。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作家都认识到颜色词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效应,在自己作品里精心点染描摹色彩,使其作品具有多种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4.
留神光污染     
杨素红 《父母必读》2009,(11):50-50
我们需要光,没有光线就没有色彩,世界上的一切都将是漆黑的。不过,在享受光带来的明亮世界时,我们也要尽量避免光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人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的物质世界中,经过长时间的生活积累,对各种物象的色彩产生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如:红花、绿叶、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这些物象的色彩,便是我们通常说的“固有色”。 “固有色”的产生,是与光和不同物体的不同物质构成分不开的。我们知道,光,经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而不同物质在接受光的照射时,对各色  相似文献   

6.
在《〈天山景物记〉的电影描绘》(见《泉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中,我从电影配景的角度分析了著名散文作家碧野的《天山景物记》的艺术特色。本文拟就色彩描绘方面再撷几端,略作分析,算是它的续篇。《天山景物记》的艺术美是多方面的。如果循其创作手法寻择下去,我们不难发现,那充满感情、充满生命意识和艺术感觉的灼炽夺目的色彩描绘尤为突出。“天下之物,不外形色而已”(沈宗骞《芥丹学画编》),自然中物质形态本身是具有色彩的。这正如马克思所说“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一)》248…  相似文献   

7.
一次,有位教师问学生;“母亲和妈妈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茫然不知。学生回答不出,这和教者是有关系的。对“母亲”和“妈妈”这类语体色彩不同的同义词的辨析,一地教师往往只满足于讲清“甲就是乙”就行了,不再帮助学生进一步辨析,使学生产生了“语体色彩不同的同义词完全等同的错觉”,这对培养学生准确使用祖国语言是不利的,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重视。一般来说,语体色彩不同的同义词有以下三方面之分: 一、通俗亲切和文雅庄重之分。如“母亲”和“妈妈”,前者色彩显得庄重,后者色彩显得亲切,我们在使用时要有所选择,不能等同使  相似文献   

8.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品读这些诗句,我们总会置身于一种美的诗境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诗人是如何创设出这样美的诗境的呢?显然,这得益于诗人所描绘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白帆”、“红日”这些色彩明丽的景物。人们常说“多彩的世界”,正是色彩构成了我们绚丽多姿的世界。自然,我们中学生写作文,也应观察色彩,品味色彩,描绘色彩,为作文增添一分色彩。一、用色彩扮靓景物我们观察事物,看到的不仅有事物的形状,更有事物的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净”的用法进行了全面考察,指出“净”是一个单一性统括副词,其核心语义是“表示单纯而没有别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一般所谓“净”的三种用法:相当于“都/全”、相当于“光/只”和相当于“总是/老是”,都是由“净”的“单一性”这一特点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沈宗骞说过:"天下万物,不外形色而已。客观世界有了色彩,才显得丰富绚丽,否则,就会贫乏苍白。"作家要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就要在文章中敷设色彩。文章描写的色彩不同,表现的思想感情也不同。柯罗说:"色彩的运用,一切要服从你的感情。"怎样敷设色彩,使之更好地表达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下面谈谈这方面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正>色彩是生命、是活力,也是永存。一个婴儿的坠地,从一声啼哭开始,他的生命随之被赋上色彩。一个人的死亡意味着这个人生命的消逝和色彩的暗淡,我们能做的只剩下"黑白"的悼念。眼睛之所以能够感受色彩是因为这个世界是五颜六色的;生活之所以充满色彩,是因为这个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生命之所以诠释色彩,是因为我们运用手中的色彩。在商业摄影中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光影表现,而光的照射随之产生的是色彩。没有光的传递,就不会有照片的出现,世间万物有光才会有色  相似文献   

12.
乙:向你请教一个问题。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第407页,有这样一个 例句:“如果没有氧,光有氢,或者没有氢,光有氧,都不能搞成水。”编者是作正 面例子(三重复句)来举的,可我总觉得它有点儿别扭,你说,这是为什么?甲:不瞒你说,我也有这个感觉。我想,问题是不是出在动词“搞”上?假如我们把 “搞”换成动词“合”,会不会好些?  相似文献   

13.
有人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来形容我们这个时代。然而就有这么一所学校,驻守在宁静的乡村,远离都市的喧嚣,从20年前崛起到今天,办学水平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在不断地超越自我中矗立起一座办学的丰碑,它所领的风骚却远远不止是“三五年”,这让我们不得不使用“奇迹”、“神话”之类也许带着一丝夸张色彩的词汇来描述它。这就是位于江浙两省交界处的乡村名校——吴江市青云中学。乡村教育的神话是朴素的,乡村学校的奇迹是朴实的,只是落实在“没有差生”与“大量优生”之上,而“没有差生”与“大量优生”,都是办学中的至难追求!青中几乎是没有差生的,多年来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均为100%;青中又涌现了令人羡慕的大量优生,学生每年升入四星级高中的比例超过60%,每年被全国著名高中苏州中学录取的人数可以开一个“苏州中学青云班”了。这也许还不算是“神话”,称神的是能够这么多年处于不败之地:也许这还不算是“奇迹”,称奇的是这所学校的教师多数是由民办教师成长起来的!也有各种议论。直至今天,有人说,青云中学是素质教育的典范,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也有人说,青云中学是“应试教育”的典型,学生“油水”都被榨光了。有人说,青云中学实行的是一种严酷的教育。也有人说,青云中学实施的是“情感教育”……我们走进青中,尝试着来解读这所乡村名校。在这所声誉鹊起的学校中,我们没有听到前卫新潮的理论术语,也没有听到学校领导、教师们为了澄清争议而作的种种辩解,他们似乎没有这样的时间、精力与兴趣来做这些没有任何实效性的工作。他们说得最多的词语,就是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青云方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考察了“红色”系列词汇——“红颜”一词的意义及感情色彩。通过对“红颜”以及其词语组合的分析,我们认为,总体来讲,“红颜”一词同红色系列词汇一样,年轻、美丽等美好意义是其主流,虽然它也在某些情境中与“祸水”一词结合,出现负面意义,但这毕竞不是主流,对于“红颜”一词的感情色彩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色彩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很喜欢色彩,但又觉到很难把握色彩。笔者在没有任何多媒体介入和美术教具的情况下,利用身边的色彩做文章,上了一堂色彩课,在这里笔者戏称为“裸课”,学生轻轻松松地消化了色彩知识。  相似文献   

16.
我们乡里有几句顺口溜:“上大人,孔乙己,说别人,想自己。”请别小看这几句话,它告诉了人们一个大道理:“说别人”要结合“想自己”,光说别人而不想自己是没有长进的。想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多数情况是在“说别人”,而没有好好引导学生“想自己”。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要求学生在“说别人”的时刻得“想自己”,而且可以借助故事引导学生先“想自己”,再“说别人”。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们把美术活动比作一幅画,那么光有美术知识技能的美术活动仅仅是单调刻板的画面,只有“染上”人文色彩,才是灵动、多彩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图画。  相似文献   

18.
《海底世界》一文第2、3自然段,介绍了海底景色奇异。学习这两个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提问:海底有光吗?“没有。”“有。”海底有声音吗?“没有”,“有”。显然出现了两种答案。一部分同学认为:课文中有两处这样写的,“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探水鱼在游动。”“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就说明海底有光,有声音;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大海500米以下全黑了,光线射不到海底。无论海面上有多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  相似文献   

19.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品读这些诗句,我们总会置身于一种美的诗境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诗人是如何创设出这样美的诗境的呢?显然,这得益于诗人所描绘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白帆”、“红日”这些色彩明丽的景物。人们常说“多彩的世界”,正是色彩构成了我们绚丽多姿的世界。自然,我们中学生写作文,也应观察色彩,品味色彩,描绘色彩,为作文增添一份色彩。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2006,(19)
“80后”,说起来,它只不过是一个跟60年代、70年代一样普通的名词。可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青春张扬的少年代表,“80后”也就被赋予了更多的色彩和意义。“80后”意味着青春,意味着可以张狂、失败,也可以伤感、哀愁;“80后”意味着坚强或者创新,意味着可以为我们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80后”还意味着不成熟,我们有热情却没有经验,我们有勇气却缺少谋略,但我们的追求不会变,我们坚持胜利的信念不会变。当然,随着历史的更替,曾经绚烂的“80后”也将被后来的新新人类所代替,但我们没有遗憾,没有失落,毕竟“80后”已经在这个社会的舞台上留下了最美丽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