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六人令休"是曹雪芹创作思想中存在的"因果报应观"的具体表现.这句谶语是曹雪芹在对王熙凤"爱而知其恶"的矛盾心理下设计的.  相似文献   

2.
对“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谜的探究,必须用脂砚斋所批之“拆字法”。谜底应是“六人令休”之意。“六人令休”是曹雪芹创作思想中存在的“因果报应观”的具体表现。这句谶语是曹雪芹在对王熙凤“爱而知其恶”的矛盾心理下设计的。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第五回中的金陵十二钗册词 ,解释甚多 ,亦有纷争处 ,王熙凤册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句即其一 ,本文结合文意 ,具体分析 ,以求在前人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启功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尤其是对于满族文化的了解,为新中国出版的《红楼梦》作了第一个注本,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红楼梦》的读者,也为以后的《红楼梦》新的注释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启功先生对于《红楼梦》注释的开创性工作,其视注释为学术的严谨态度,乃至对于曹雪芹文物、《红楼梦》版本的鉴定和所做的其他研究,影响熏陶了当代众多《红楼梦》的学人,在《红楼梦》的流传史和红学的研究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王熙凤是《红楼梦》人物中最受研究者重视的形象。《红楼梦》第五回中判词的一句:“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是学者猜测曹雪芹笔下其最初结局的基本依据。而解读此句时,应联想到作品所描写的封建时代,看清其男权的本质,将熙凤的结局与她的直接对立面---其夫贾琏联系起来,进而体会和感受她一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借鉴了《金瓶梅》的一些写作手法。但在思想上,前远远高于后。拿春梅和晴雯这两个地位相似的人物作比较,一个传达的是“以色邀宠”、“母以子贵”的庸俗浅见;一个表现的是向往个性自由,“风流灵巧招人怨”,“反被好所害”的人生悲剧。春梅和晴雯都颇自傲,而且都聪明、尖利。这两个人物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春梅的自傲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和身份,晴雯的自尊自傲是在维护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悲剧命运,在微观层面折射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其中隐含的社会化与人的自由的矛盾意味深长,在今天仍有很强的警世意义。本文借助作品主人公的命运分析了社会化与人的矛盾的深层原因、发展的趋势及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最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译作起到了在异域文化里传播中国文化的媒介作用。以王熙凤的话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宪益,霍克斯)的比较研究,可揭示出王熙凤的话语中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叙事本中有为数不少的场景叙事,极富“场”上效应,具有浓郁的戏曲化色彩。通过对这些场景描写的全面分析,可以发现,《红楼梦》叙事本所蕴涵的戏曲因素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叙述方式到叙事结构以至叙事模式,无不打上了戏曲的印记,其核心,是对舞台场景的化用。这种叙事格局明显体现了小说家对戏曲化的思维认同。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公案故事的描写,拓展了传统公案小说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小说公案素材的选择,重在描写审案过程、现实主义的笔法和避实就虚、详略互证的写法,突破了公案小说的传统技巧和审美追求,使传统侠义公案小说摆脱了侠义性,更加贴近社会真实。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悲与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楼梦》是从曹雪芹死亡意识中生长出来的文本。他把自魏晋以来中国诗人的生命虚无感推至极限。贾宝玉是典型的诗人,也是生命中的沉思者,执著于一种唯美主义的生命态度,以美抗拒时间的流逝,填补生命的空虚,美是其居世的唯一意义,一旦识破美的虚幻与瞬间性,他必然走出这个劫难的世界,重新回到冷漠无情的自然永恒。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整体属于悲剧性质的文学巨著 ,而其中充满着幽默、讽刺和滑稽的喜剧色彩 ,为作品增色不少。这体现文学艺术风格多样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以《红楼梦》中的“下去”句为研究对象,对该句式进行定量地、细致地描写,全面揭示《红楼梦》中有关“下去”句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特征,进而展现清朝中期“下去”句以及相关句式的面貌,从而为汉语史中的语法化研究提供比较坚实的断代描写。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和《金瓶梅》皆为中国古典名著中写“情”和“性”的典范之作。但是,这两部著作所写的“情”和“性”是有本质区别的,其区别在于:“纯情”和“滥淫”。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大量的名物典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典章制度,社会风俗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为了利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对书中的一部分名物典故做了考释,并以此为<红楼梦>研究之资.  相似文献   

16.
人物创造 ,是《红楼梦》创作成就的主要标志。作者笔下的几百个人物形象 ,至少有几十、乃至上百个人物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 ,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形象。其中大部分为女性。男性人物除贾宝玉外 ,大多花笔墨较少 ,然亦不乏成功的典型形象 ,而薛蟠即是其中之一。但历来论者甚少 ,似乎对其不屑一顾。其实 ,笔者认为 ,此人也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细致刻画 ,塑造最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是书中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现实丑与艺术美高度统一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7.
以《饮水诗词》等级其背后相关的事实与《红楼梦》的人物情节作对照,以为曹雪芹是受福临与董小宛爱情故事的触发,以纳兰容若爱情悲剧为素材来源,以梦幻虚构的艺术手法,完成这一绝世名著的。  相似文献   

18.
梦境描写在《红楼梦》中人物性格刻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梦境描写能够发掘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中隐性的一面;梦境描写使模糊状态的性格更加清晰化,使现实生活中已显现的性格特点得以强化;梦境描写可以更深层次地审视和评价人物思想性格。  相似文献   

19.
根据翻译美学原理,文章从美学视角分析和阐释《红楼梦》及其英译本,对原作与译作的审美要素进行了比较和研究,从而认识作者与译者的审美情趣,评介译者再现原作丰姿的手法与功力,探索文学翻译中审美再现的规律,试图从《红楼梦》研究的困窘中体现其美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与《飘》中人类的精神涅般木来源于人类自身的自恋行为,通常作为文学创作的问题出现;守望是对红尘世界人类精神的一种褒扬与肯定,常以正题出现。两部作品都对人类精神做出了超脱与皈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