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地方记者,因为媒体的性质和市场的作用,其范围和受众都有局限性.虽然在贴近性、鲜活性、时效性等诸多方面都有优势,但就其传播作用和社会影响力而言,地方记者较全国性媒体的记者就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吴静 《记者摇篮》2009,(4):23-23
所谓影响力,是指对人或者事物所起作用的力。针对记者而言,社会影响力是记者根据自己职业的特点,以自己的人格、言行和优秀的作品在社会上形成的对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所起到的作用,这也是记者综合素质的体现。而且社会影响力,正是媒体开拓市场的重要因素,是传播效果和社会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创造媒体品牌效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孙光海 《网络传播》2006,(12):18-21
对地方新闻网站而言,走在前面的有两个巨人,一是综合性商业门户网站,二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在经营上,地方新闻网站无法与商业网站抗争;在新闻上,无法与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竞争。无论是人力、财力还是网站的影响力,都无法与前面这两大梯队的网站相提并论,由此也成了地方新闻网站一块抹不去的“心病”: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我们的定位是什么?地方新闻网站的社会公信力、市场影响力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日常新闻事件对人的采访而言,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本身展开的专题报道。如何利用记者这份“特权”,最大限度地制作出更为真实、更为引人、更加具有启迪人心和社会意义的报道作品?采访、构思及行文等重要环节的准备和把握,将直接影响人物报道的质量和力度。  相似文献   

5.
《新闻导刊》2006,(4):24-24
一、影响力的实质:沟通〉控制尽管借助于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媒介的影响力非其原始状态所能类比.但是追求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的传播实质并没有根本改变。在我国建设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的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更需要媒体做的也是在公权力与私权力对话中充当桥梁与纽带作用.媒介不仅仅要成为公权力的“发言人”.也要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体权益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6.
信誉是记者为人立事的根本。记者信誉直接影响媒体的舆论权威和社会公信度,关乎记者社会责任的担当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记者是什么? 记者是现代不同媒体从业人员的统称。 记者的社会职责是什么? 记者的社会职责是为所供职媒体提供新闻。 记者的自身素养应该怎么样?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民主制度中,传播媒介、记者以及舆论监督的神秘力量在于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神圣化传媒和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只是一种权利而非权力,媒介并非第四种权力,记者也不是特权阶层。在社会转型期,传媒面临深刻的转变,而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去除其神圣化的身份。  相似文献   

9.
徐雁华 《今传媒》2012,(3):49-50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事业的发祥地,人才辈出,涌现了王韬、梁启超、章太炎、邹韬奋等一大批新闻活动家,形成了新闻事业的高地。而如今的上海的新闻界,就舆论影响力而言,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机,鲜有全国知名的大报;就关注严肃主流话题而言,存在着娱乐化的危机,鲜有警醒人的作品;就记者美誉度而言,存在着少人闻的危机,鲜有全国顶级的记者。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不缺少新闻,但缺少一流记者。  相似文献   

10.
记得一位新闻界的前辈曾经说过“一个记者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在寻找和发现新闻。”然而,作为一个以采写社会新闻为主的记者,应当怎样更好地捕捉社会新闻呢?  相似文献   

11.
陶玉亮  张利民 《传媒》2008,(11):112-113
怎样理解社会新闻?怎样认识社会新闻的作用和地位?怎样做好社会新闻?这是编辑记者经常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事业的发祥地,人才辈出,涌现了王韬、梁启超、章太炎、邹韬奋等一大批新闻活动家,形成了新闻事业的高地。而如今的上海的新闻界,就舆论影响力而言,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机,鲜有全国知名的大报;就关注严肃主流话题而言,存在着娱乐化的危机,鲜有警醒人的作品;就记者美誉度而言,存在着少人闻的危机,鲜有全国顶级的记者。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不缺少新闻,但缺少一流记者。  相似文献   

13.
李敦义 《中国广播》2007,(6):27-28,47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良知冲动与理性选择都是针对“新闻”这一整体概念而言的。新闻应有的客观公正性、社会影响力及其不可替代的社会导向作用,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具有较高层次的社会良知和传播、实践崇高社会理想的强烈内心冲动;同时,新闻事业的以上特性又要求从事它的人始终保持理性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勇 《记者摇篮》2004,(11):13-13
《新民晚报》记者季颖写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一个优秀记者。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虽然不一定做得到“以天下为己任”那么伟大,但至少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十分赞同这样的观点。新闻记者是公众的代言人。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闻记者最根本的追求,作为一名记者。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不能担当好公众代言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在路上     
“看到我的时候,我在纸上;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许多记者喜欢引用这句话来描述自己的日常工作状况。对于大多数记者而言,读者只看到他们在纸上讲述的新闻,而不知道他们在路上时是什么样子。读者会怎样去猜测新闻背后的记者?读者或许根本就不会去作这样的猜想,就像吃鸡蛋的人对鸡怎样下蛋不感兴趣一样。我们自己也常说: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记者获得新闻的过程无论怎样艰辛与复杂,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呈现给读者的是什么样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传媒业称作影响力经济,并认为这种影响力要靠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获得。吸引受众的眼球有不同的方式:媚俗、迎合,利用黄色新闻对感官的刺激是一种;凭借客观、公正、权威、到位的报道和打动人心的传播艺术引来关注,是另一种。前者以放弃传媒的社会责任为代价,后者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在报业发达的西方,尽管存在靠刊登色情、明星、犯罪新闻而拥有可观发行量的小报,但最具社会影响力的,还是那些有思想、有深度、有见解、高品位的优质报纸。我国早期的名记者邵飘萍曾说过,记者“品性为第一要素”,“所谓品性者,乃包括人格、操守、侠义……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之所以对记者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其肩负着比其他行业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刊登本组文章是想说明,在社会转轨变型的今天,我们同样不应忘记或放弃社会赋予传媒的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17.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诸多属性中最刚性的属性,也是记者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然而,随着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大力提倡市场化和媒体产业化的今天,媒体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媒体之间竞争独家报道、竞争信息量、竞争社会影响,一些媒体为了扩大影响力,偏离新闻规律和基本原则,急功近利,以虚假新闻、猜测新闻、片面新闻等吸引读者眼球。虚假不实报道屡有出现,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严重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新闻更有吸引力?如何让新闻更好看更耐看呢? 采访到位 新闻增色 新闻永远在路上,新闻永远在第一线。作为记者一定要在新闻发生时就在第一现场,或者新闻发生前就已经在现场。这个要求对社会新闻的记者来说,现在执行得还可以,但是对财经新闻、时政新闻的记者来说,执行就差很多。可能是迫于交稿压力,或者是挣分需要,如今很多记者爱坐在办公室里,  相似文献   

19.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新闻战线永衡的话题,特别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思想道德的防线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情况下,记者更应该强化职业操守,自觉担当时代良心的守夜者和提灯人,在共圆中国梦的进程中,不做旁观者,努力使自己成为勇于担当的建设者。而做到这些,需要内部和外部共同作用,就记者自身而言,就是要站在维护大局与稳定的高度,秉承公正、理性和建设性态度,找准社会责任的新闻落点,在众声喧哗中保持清醒;要按照新闻规律传递正能量,各种诱惑面前坚守内心的公平正义;用真实性客观性还原职业精神。而就外部环境而言则是需要通过全社会共同监督,推进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媒体公信力是指受众对媒体的认可与信任,是媒体影响力的最终表现。核心价值观是微媒体公信力的基础,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是提升微媒体公信力的根本。由于媒体之间不断竞争与融合,微媒体只有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为根本,才能在媒体价值观念上实现全面提升,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公信力,发挥导向作用,增强传播效果与影响力,在媒介竞争融合过程中获得生存优势,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