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消除感情的隔膜目前,大多数学生对鲁迅的文章存在畏惧心理。他们称学习鲁迅文章为语文学习的三怕之一。原因之一首先就是教材所选的文章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再加上鲁迅思想的深邃,剖析的深刻、冷峻和严肃,读起来确实费劲;再加上长期以来,教学中过于实用主义地把杂文中的激烈观点以及政治生  相似文献   

2.
文章试图从鲁迅的生活经历、心理状态和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阐释他的寂寞。生活经历的切肤之痛,对鲁迅的影响不可小视;在心理上,孤独已成为鲁迅生命意识的一部分,对鲁迅来说,寂寞不仅是一种心理感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个先觉者对黑暗现实的忧心仲仲。鲁迅是孤独的巨人,巨人是他的本质,孤独是他的气质。  相似文献   

3.
[课题思想]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学科"辅助式"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任务型学习,"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分析]本课适合八、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学习了许多篇鲁迅的文章,但是对鲁迅其人和文章缺乏整体和深刻的认识.网上鲁迅的资料相当丰富,学生对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的形式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一生经历和鲁迅精神;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高春芳 《考试周刊》2012,(43):26-27
学习鲁迅作品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加之鲁迅作品本身的深奥性,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怎样教学鲁迅作品,是本文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爱读书,善读书,文章介绍了鲁迅的读书生活,分析了由此引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语文教材的学习中,鲁迅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作为一代文坛巨匠,鲁迅的文章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深刻的思想,在中国文坛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对鲁迅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深刻把握其文章中的具体内涵,对其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促使初中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柔石、巴人认识、理解鲁迅相近的生活思想基础;走进鲁迅世界的殊途;同归于对鲁迅也就是对民族的忠诚;学习鲁迅,研究鲁迅,是为了超越鲁迅。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我国文化的象征之一。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走进鲁迅"单元,这是教材唯一的以人物为主题组织的单元。教学这一单元,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理解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编排逻辑,把握单元整体的内在联系;同时,要做文本和学生知音,从普通读者的视角、教师的语文视角和学生的学情视角解读文本,建构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单元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单元特点、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鲁迅的世界,感受、理解鲁迅的思想精神,初步学习体会鲁迅文章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作品在近半个世纪一直被初中语文教材收录。鲁迅作品在文学界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作品能够从根本升华其阅读的能力。然而,学生对于鲁迅的作品总是抱以情绪,抵触阅读学习等,认为鲁迅的文章枯燥、无味,不容易理解,从而使得鲁迅作品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对此,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将难点作为突破点,作为整合解读鲁迅作品的新途径,进而引导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内涵,升华语文阅读。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学习鲁迅作品对青少年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但不少学生却对鲁迅作品心存畏惧,无法体悟鲁迅所写的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所以必须突破他们对鲁迅的固定看法,将鲁迅"拉下神坛",让学生了解鲁迅和他的作品,不再害怕鲁迅。  相似文献   

11.
张玉武 《辽宁教育》2012,(11):93-94
中学语文教学,鲁迅作品"难教、难学"已成普遍现象,目前教材又对其进行了删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2011年6月,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选了《鲁迅全集.华盖集》中的《捧与挖》一文。三个小题,难倒了不少考生。给学习任务重新定位,去除主题的政治化等,也许会让现代中学生欣然接受鲁迅作品,并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现在的学生一提到鲁迅的小说,都很头痛,这是因为现在中学生生活的时代距离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已经比较久远了,鲁迅文章中的语句、感情,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其所在时代的一面旗帜。优秀的文章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警示、一种反思。我们不能因为鲁迅的文章艰深就不让学生去读,应该想办法,让学生读懂鲁迅的文章,进而理解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群文阅读研究的深入,语文教学打开了新局面。如何保证阅读教学量与质的“两手抓”,又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课堂实践中,采取联想式、疑问式、感受式等多种批注方法,学生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发展思维,提升素养。这一过程中,学生做到了与先生近距离对话,通过生活经验的迁移,达到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目的。文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朝花夕拾》,在全年级范围内开展探究活动。在此之前,初中生多少对鲁迅已形成刻板印象,对久远时代赋予文章的沉重主题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学生重拾热情,对后续语文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其小说创作上借鉴了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人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关鲁迅的文章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在中学阶段学习鲁迅的文章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鲁迅的精神以及观点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中是不适用的,因此本文通过总结多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以及结合相关鲁迅文章内容针对初中教材中鲁迅文章作品的教学分析这一论题展开一下论述,以给当代初中生展现一个有血有肉、与时俱进的鲁迅。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试图从《午后悬崖》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入手,探究鲁迅式思考对后代作家的影响。文章主要从死生之意义、社会财富的分配及国民精神审视三个方面来探究鲁迅式思考在后代作家作品中的再现,从而认识鲁迅小说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鲁迅作品在教科书中被大量删减,曾引起各方讨论。学生普遍认为鲁迅作品不容易解读,教师也深感教授鲁迅的文章存在许多困难。但是,在今天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学习先生文章中的精神价值显得尤为宝贵。本文试图通过一次教学的契机,探讨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18.
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文章,不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文章中疑难问题较多,学起来有难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时对冲突误解中的亲情体会不深,所以多读课文,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与气氛很重要。关于本文的主旨,历来有多种理解,且多强调作品的政治性——对封建教育、封建家长制的批判。这是有道理的。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加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人.我们只有把这种伟大和平凡结合起来认识,才能真正走近鲁迅,学习并宏扬鲁迅精神.鲁迅既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就必然有七情六欲,必然存在自己的嗜好或爱好.通观鲁迅的一生,他平时最大的嗜好或爱好可能就是吸烟、喝酒和读书了.这些嗜好或爱好,有的使他受益非浅(如酷爱读书),有的使他的身体受到伤害(如吸烟),有的却无辜地成为别人攻击的口实(如喝酒).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课本的选目上,似乎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能比鲁迅的作品引起更为旷日持久的争议。随着时代的发展,鲁迅的作品越来越被一些老师视为教学的"鸡肋",终于在此次某出版社新版的语文课本中,《药》和《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作品被删除,如今学生课本中的鲁迅文章已经所剩无几。一部分人拍手称快,认为删减鲁迅作品是适应了时代;也有一部分人愤而高呼鲁迅文章的"下岗"是中国语文教育的悲哀。应该说,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是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任何言论而发生动摇的。作为教育者,我们无权干涉学生们对鲁迅的看法是褒是贬,但我们有责任让他们将自己的态度建立在对鲁迅作品充分的认识和解读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地跟从个别言论者人云亦云。很多老师反映"学生不喜欢鲁迅作品",但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真正"不喜欢"鲁迅作品的人是谁呢?听听刘发建老师与鲁迅的故事,如果我们希望改变学生们面对这颗伟大心灵的尴尬态度,需要首先做出改变的也许正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