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蓓儿 《阅读》2023,(37):6-9
<正>本篇适合:阅读、挑战同学们喜欢读古希腊神话故事吗?想读懂古希腊神话故事,你首先得好好了解一下古希腊的各路神灵哦。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奥林匹斯之十二神(希腊语直译)”,他们分别是:宙斯(神王)、赫拉(神后及婚姻女神)、雅典娜(战争与智慧女神)、阿波罗(光明之神)、阿芙洛狄忒(爱与美之女神),等等。哇,好多神!小编姐姐先给大家介绍四位古希腊主神吧。  相似文献   

2.
彭美琴 《阅读》2007,(10):16-16
《普罗米修斯盗火》主要讲了普罗米修斯违背宙斯的旨意,偷偷盗来天上的圣火,送给人类,这使宙斯恼怒万分,他下令把英雄锁在高加索的山上作为惩罚。后来宙斯还要发誓对人类进行报复。  相似文献   

3.
现代网络生活中,短视频已经成为青年学生学习、娱乐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在复杂变化的主客体因素中,短视频既能够成为提升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教育工具,也能够成为影响其思想、消磨其斗志的"潘多拉魔盒".客观分析短视频时代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所出现的新变化,理性剖析时代条件下面临的新挑战,科学解析出提质增效的新路径,对于...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联想,进而获得感悟,既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利于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应当大力倡导,以蔚成风气。如讲授《月光曲》一课。在读到“贝多芬即兴弹奏一曲给盲姑娘兄妹听”这一句时,教师顺手打开录音机播放贝多芬先生的名曲《月光》,让学生闭眼  相似文献   

5.
“传神”对于文学翻译而言是一个较高的要求 ,也是提高译文质量的重要手段。欲要使译文传神 ,绝不可忽视文学的物质属性。因为 ,抽象的“神”必须扎根于物质的 (具体的 )措辞、句法、表达方式等之中。欲要传“神”,必须首先知道“神”在何处。这就要从文学的物质属性入手 ,通过语内比较来充分领会原文的“神”,是文学翻译传神的先决条件。文章通过对一些未能传神的译文实例的分析 ,探讨了语内比较在文学欣赏乃至传神翻译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名著点击     
《阅读》2006,(10)
精彩点播两个女孩子的眼睛当然都跟着狮子转;不过她们看到的景象那么奇妙,因此很快就把它忘了。到处都是活过来的石像。这院子不再像一个博物馆,倒像一个动物园了。动物们都跟着阿斯兰跑,围着它跳舞,到后来它几乎被大伙儿遮住看不见了。院子里本来是一片惨白,如今却是色彩斑斓;人头马栗色的马身,独角兽深蓝色的角,百鸟绚烂的羽毛,红棕色的狐狸,狗和森林神,穿黄袜子戴红风帽的小矮人,一身银装的白桦姑娘,晶莹碧绿的山毛榉姑娘,还有落叶松姑娘,一身苍翠的衣装鲜艳得都快发黄了。这地方原来死气沉沉,一片寂静,如今整个院子里都回荡着欢乐的喧闹…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对《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中所收录的明清武学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理分析与唯物辩证法,结合逻辑推理对中国武术中所存在“势”的机理进行了理论探研与阐释。研究发现:“形”与“神”,“气”与“节”是“势”的一对互补概念,“形”“神”兼备是“势”的构成要素,“气”“节”合一是“势”的转化条件。并认为在“形”“神”兼备的基础上,只有做到“气”“节”合一,才能“势”“势”相连。这一研究使武术中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势”能较清晰地展示出来,为进一步理论构建提供一定启迪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俊早 《美育学刊》2021,(5):98-104
基于魏晋六朝时期社会环境和精神世界的动荡和改变,宗教信仰和思想对以“神”为重要范畴的审美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以重“神”为核心的人物品藻和艺术品评系统;在佛道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以“形神关系”为主线的审美理论;在民间信仰的背景下,产生了以《搜神记》为代表的神怪小说和文人神话。从这几个方面看,“神”这一概念中的审美自觉性、超越性、个体性、民间性、世俗化等特点日益显著,也进一步影响了魏晋六朝时期社会的审美心理和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学的视角对奥运会象征意义的嬗变进行研究,认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扬弃了古奥运会的形式和内涵,使自身从"宙斯"诸神的象征演变成国家、民族的象征,从少数人的特权嬗变为全球性的体育盛宴,从追求身心和谐发展到追求人与社会、自然环境全面和谐发展的象征;这些象征意义是奥运会的精髓,是推动其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辞职风波     
李健杰 《阅读》2012,(5):24-24
今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桌子上有一封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妈妈这“百管部长”要“辞职”。  相似文献   

11.
“神”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范畴,在遥远的《诗》、《书》传统中,神具有实体神、创造神、作用神等诸多含义。到了宋明之际,张载的“神”则主要是讲太虚本体的特征、功能与作用。张载言神的目的是为了高扬本体,建立儒家的天道本体论,以回应佛老的挑战;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主体的僭越,以引导人们顺应天道,追求圣人境界。  相似文献   

12.
“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以形写神”涉及到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审美评价标准等文艺理论问题,约略追溯“形似”与“神似”这对术语的产生和发展,探讨一下形神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对艺术的真实性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对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有更为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灵感,是人类在创造活动中由于辛勤劳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极其高涨并在某一偶然事物启发下而突然激发出来的一种特殊思维现象。而这一神妙的精神现象,长期以来,被唯心论者释为一种神秘的精神状态,甚至归功于神的启示,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这是神性的着魔”,“是人与神的沟通”。他把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灵感现象看作是一种令人怵  相似文献   

14.
“襄十随神”作为湖北省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主引领、两翼驱动”中的重要一“翼”。随着国家新的经济发展格局的调整,湖北省及“襄十随神”各市县均对其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在国家将湖北建成“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大战略下,“襄十随神”各地须适当优化发展战略和规划,实行错位发展。十堰市主要应突破性发展“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说人物论的“传神”论发端于叶昼的《水浒传》评点。最早从哲学上提出形神关系说的是庄子(庄子认为形而上的“道”是至高无上的,形而下的“物”则是低下的),庄子哲学的中心是讲“自然之道”,他认为道存在于一切物中,但如果执著于物,则不能得道。道是形而上的,是无形的,物是形而下的,是有形的,从这个角度说,道和物的关系,也就是神和形的关系。而庄子的观点则是重神不重形的。汉代刘安的《淮南子》,从这种形神关系出发,比庄子更加明确地强调了美不美主要在神而不在形了,神乃“君形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这是早已确定的 ,不容置疑。然而这一目的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实施中 ,体现得不够 ,或曰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现将这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设想赘述如下。一、听古人云 :“上学以神听 ,中学以心听 ,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 ,学在皮肤 ;以心听者 ,学在肌肉 ;以神听者 ,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知之不明 ,知之不明即不能尽其精 ,不能尽其精即行之不成。”(《文字·道德》)由此可见 ,会听与不会听是不一样的。现在中学生在课堂“听”可谓“聚精会神”。然而听完之…  相似文献   

17.
论周代神权崇拜的演变与天人合一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人革命与受命的思想,是以《周易》变易革新的哲学观作为理论依据的。周人所言受天命在文王后期,与《周易》成书年代相近。周人认为上有天神,下有民众,其心灵是息息相通的;民众是“神之主”,民众的愿望想法,上帝鬼神也一定是要遵从的。这就是天人思想相互感应、相互交流的“天人合一”观。周代神权崇拜的特点是与政治统治的方式相配套,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神的权力像金字塔式按不同的等级阶层分配到上至王公下至士手中。西周晚期以来天地鬼神的威信下降了,出现了重民轻神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指出“形散神不散”的观点既有合理的一面,但又存在着片面性;进而论述散文的四种基本类型,即“形散神聚”、“神散形聚”、“形神皆聚”、“形神皆散”。  相似文献   

19.
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至今还难归纳出一个完整的“诸神世系”.在最初的神话中,一般都是多神分治,神们各自管理自己的领地,互相之间很少发生联系.也不存在所谓的主从关系,大家都是受万民崇拜的上帝.《山海经》中常提到的“众帝”、“群帝” 即指此.后来,不知因何发生纠纷,继而引起战争,这一来,神国分而治之的秩序被打乱了,胜利者一跃而为统治者,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就是所谓的“主神”.在我国,对于何人为主神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一说为黄帝(见冯天瑜《上古神话纵横谈》第192页):一说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丁松、刘国梁等世界级优秀乒乓运动员的战术分析,提出“变”与“应变”是乒乓球战术之神的观点,并指出合理掌握这一原则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