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花     
浣荷 《大理文化》2003,(2):23-24
当兰花热潮又一次袭击并笼罩我周围人们的时候,我却无动于衷.原因之一是我不懂兰花,什么绿豆,什么莲瓣,什么朵朵香之类的,我只是知道有这名字而已;更不要说什么"红唇"中透"之类的名词了.我因不懂而缺乏兴趣,因缺乏兴趣而更加不懂.更何况我一直消极地认为:生命中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但种几苗兰花就发财成为富翁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个个兰花专业户,一个个兰花财主,悄悄诞生的时候,我依旧毫不动心.许多身边的朋友都因兰花而奔小康了,我还是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2.
人生方程式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说的是世间万物,不过是一个生息繁衍、自生自灭的过程。人也好,草木也罢,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此一回。这是自然规律,没有谁能违反这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3.
领带的起源     
穿西装都得系一条领带,这是规矩。但人们对领带起源的说法各异。 一种说法是:古代的西方人,特别是常年居住在深山密林中的日耳曼人,他们习惯披着兽皮取暖御寒。为了不让兽皮从身上掉下来,就用一根草绳扎在脖子上,这是最原始的“领带”。 另一种说法是:17世纪时,南斯拉夫克罗地亚的一支骑兵部队走过巴黎闹市街头,骑兵们个个身着制服,脖颈上还系着一根细布条。法国的部队军官见了,赞叹不已,争相效仿。同时,巴黎一些爱赶时髦的贵族子弟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在衣领上系一根布条,这便是领带的原型。 还有一种说法是:领带是英国妇…  相似文献   

4.
常听人们说,交谈是一门被遣忘的艺术。人们相聚在—起,如果不是呆坐在电视屏幕前,便不知该做些什么。确实是这样。交谈是一门被遗忘的艺术,可这也不完全是电视屏幕的错。在我们遗忘交谈这门艺术之前,首先我们遗忘了散步这门艺术。散步与交谈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子,就象我们吃花生酱时必须配上一点儿果子冻一样。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由人情、人伦、人缘这个三位一体的结构所构成,它们彼此包含但又具有各自的功能。其中人情是核心,人伦是这一模式的制度化,人缘是对这一模式的设定。  相似文献   

6.
全球郑氏家庭中原寻根温新豪1994年,对于全球所有郑姓子孙,对于河南省荣阳县,都将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距郑氏始祖桓公受封立国恰为2800周年;这一年,全球郑氏宗亲代表将从四面八方云集祖地荣阳,共同谒拜列祖列宗在天英灵。这一年,为郑氏家族神往已久...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准确地说还是在上一个世纪。我到了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那是一座现代的城市,有一座现代的体育馆,这座体育馆的外形是一座金字塔,这座体育馆就叫金字塔体育馆。  相似文献   

8.
闫德亮 《寻根》2008,(4):20-26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先民们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繁衍,因血缘关系组成不同的氏族与部落。经过数十万年的发展,这些各自独立的部族如百川归海般融入中华民族这一大家庭中,异口同声地坚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又称自己为华夏民族。这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一种民族精神的凝聚。  相似文献   

9.
中原地区概念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瑞泽 《寻根》2005,(5):10-12
中原地区的概念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原”一词由过去没有特殊意义的原野之意,转向了专指黄河中下游的一段地区。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一转变的呢?根据现存的史料分析,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两汉时期的发展,到六朝时期,“中原”一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的地区名词。因为从相关的史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原”一词在这一时期开始,有时指原野,有时指中原地区,而到后期已经是专指中原地区了。  相似文献   

10.
高永 《世界文化》2008,(7):24-25
一提到托马斯·莫尔这个名子,人们马上就会想起他的那本鸺托邦》,一本最早提出“共产制”,反对“私有制”的著作,一本“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但莫尔之所以令后人钦佩,却绝不仅仅因为这本书,虽然它很伟大,足以让作者名垂青史,更重要的也许是他为理想与信念牺牲的勇气,是他面对死亡时的从容淡定。  相似文献   

11.
你们亚洲人     
请允许我以一段简短的、关于“我们亚洲人”(We Asians)这一颇富挑衅性的会议主题的思考,作为这次演讲的开始。当人们以英语写作时,常常摆出“我们西方人”这一习惯性的姿态,但现在,我充分意识到这是在新加坡演讲,所以不能从惯常的“我们  相似文献   

12.
。文化市场。这一提法的出现在我国还只是近二十年的事,但文化市场的存在古已有之。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是充满灵性的,对文化的需求与生俱来。即使是在最远古的时期,一个部落的人们在一天劳作之后,恐怕也会围坐火边,听长者讲一讲上一代的故事,听身强力壮者讲一讲白天围猎的场面,而听者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这是早期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王广瑞  燕晓轩 《中华文化论坛》2023,(3):79-89+189-190
社亲是村落之间结为类似亲戚一样友好关系的民间习俗,是中原地区特殊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遗存于晋冀豫边界地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究社亲文化的本源,审视社亲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阐释中原村落社会的一种民间交往机制,这既是为了对社亲文化的释读去表层化,也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社会现象。追根溯源,社亲的起源可分为感恩型、生计型、玩笑型、祭祀型等类型。作为一种民间习俗,社亲的本源有相似性,其内涵的传承流变存在一个文化再造的过程,同时社亲也是中原地区村与村之间和谐互动的一种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14.
张林初 《世界文化》2007,(12):18-19
小个子、肌肉结实、圆脸,一双炯炯有神、狡黠的眼睛,满脸的胡子,嘴里经常叼着一支香烟,头戴一顶圆顶礼帽,手拿一根手杖,这就是阿尔班·米歇尔(1873-1943)。米歇尔先生(人们是这样称呼他的)什么都管,从审阅书稿到管理人员,他把出版社看作是一个人的身体,什么都要关照到。米歇尔还是位美食家,但极力回避社交活动。米歇尔十分喜欢打猎,这是他除了出版事业外的惟一爱好。米歇尔曾说过,“我像爱护家人一样爱护我的作者”。许多作者如多热菜斯、伯努瓦、卡尔科、罗曼·罗兰等和米歇尔保持很好的关系。而他们也给米歇尔带来了许多荣誉。  相似文献   

15.
设拉子是伊朗西南部一座美丽的城市,法尔斯省省会所在地,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明古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山明水秀,人杰地灵,在历史上造就了两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大诗人——萨迪和哈菲兹。因而,这座城市被誉为“诗人之城”、“夜莺玫瑰之城”。而14世纪名抒情诗人哈菲兹则被人们誉为“设拉子夜莺”。2002年4月,江泽民主席访问伊朗时,首先到达这座城市并参观了哈菲兹陵园。  相似文献   

16.
收藏古董和名人字画,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件很风雅的事。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智士能人热爱这一工作。有的人为此倾注了毕生精力,甚而至于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和其他文化名人一样,都是民族文化史上耀眼的明星。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济,就是这样一颗明星。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先秦一种学理的儒学成为西汉官方意识形态,是战国以后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的选择。在这一选择中,学术、政治统治思想和学术的栽体知识分子等都经历了适应性的变迁,其中,意识形态的探索一直是核心。  相似文献   

18.
“百尺中心阁,高台迹未迷。晨昏钟鼓击,翘首白云齐。”这首清代竹枝词,是咏北京古代报时台——钟楼和鼓楼的。从北京地安门外大街朝北望去,可见一座红墙灰瓦的古老楼宇屹立在马路终端,这就是鼓楼。在它北边100多米处的另一高大建筑即为钟楼。这组古北京南北中轴线上的煞尾建筑,气势非凡,极见风采。明清时代,这组报时台每到黄昏就开始向全城报时:路牌的鼓声应着悠悠的钟声,划过宁静的夜空,组成奇妙的音响,给古老的北京增添了几分神秘。而伴着悠悠钟声流传的“铸钟娘娘”的故事更增添了几分神奇色彩。谁是铸钟娘娘呢?原来这是一…  相似文献   

19.
郝彤 《世界文化》2007,(12):46-47
公元前202年,在今天非洲北部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交界处附近一个名叫纳拉加拉的平原上,战争的阴霾笼罩着天空,一场大战一触即发。虽然当代史学家一直无从确定这一战场的确切位置,但我们今天沿袭了古罗马人的说法,称之为扎玛战役。这是一场决定性的生死之战,交战的双方是当时西地中海两个最强大的国家——罗马和迦太基,而双方军队的主将则是罗马战争史上两位声名显赫的人物——汉尼拔和西庇阿。  相似文献   

20.
论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陈来一般认为,冯友兰哲学是一种新实在论的哲学、一种典型的理性主义,这在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这也使得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因素往往被忽略了。他自己曾经有一次这样说过:“我过去的哲学思想最後归结到神秘主义。”事实上,二十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