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华如 《今日教育》2006,(7S):84-84
鲁迅先生讲课,学生们很喜欢听,课堂气氛很活跃。有一次,鲁迅先生给一班同学讲《红楼梦》。在讲到林黛玉时,他突然向一名学生提问道:“你喜欢林黛玉吗?”岂料,这个学生俏皮地反问先生:“你喜欢林妹妹么?”  相似文献   

2.
小说人物会话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说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会话的翻译应当作为衡量整个译本优劣的标准之一,它归根到底是要取得会话在译本中的功能对等效果。会话的功能对等包括会话的话语意义对等和审美风格对等。会话的审美风格对等主要包括会话整体言语风格对等和个人言语风格对等。  相似文献   

3.
一次上课,讲杜甫的<月夜>,曾引<杜臆>里"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一说,介绍一种手法--虚中写实.课后,有学生发问:老师,这里的"虚实"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中的"虚实"相同么?惭愧!这个问题竟然没有认真思考过,只能回答说:对不起,老师没有比较过这两个问题,明天回答你,好吗?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中国新化运动的闯将与旗手,他的小说创作以人物形象的个性鲜明,思想内涵的深刻而称于世:鲁迅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对中国小说历史的研究更见功夫,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拟就《故乡》来分析《红楼梦》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由《风月宝鉴》和《石头记》两部小说合成。曹雪芹把《风月宝鉴》和《石头记》合成一书后,无论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还是主题上,都超越了这两部小说,也超越了之前的人情小说。《红楼梦》继承了《金瓶梅》以来人情小说取材于现实,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并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人物形象"正邪两赋",丰满、真实。并通过小说中那么多可敬可爱人们的毁灭的悲剧,传达出前所未有的、崭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林玉松 《教育导刊》2004,(3):124-124
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下,我发现有同学喜欢在黑板上涂涂抹抹,还模仿老师上课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过一过“当老师”的瘾。我要求学生报名参加“做个小老师,上好一节课”的活动。消息一传开,全班就像炸开了锅,个个跃跃欲试,大家都很期待这别具一格的语课,我最后让一名较为大胆的学生上了一节课。上课铃一响,“小老师”有模有样地上起课来。他认真,自然,声音响亮,下面的学生呢,都觉得很新鲜,积极配合好“小老师”。这一节上的是《羚羊木雕》,由于这一课书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反应特别热烈。学生认真回答问题,各抒己见,仿佛就是在上一节心与心沟通的课。一节45分钟的课过去了,我坐在教室后面,发现学生的表情是开心的,意犹未尽。这节课的效果比我想像中要好。课后,他们交上这节课的评论,他们的触动也颇大。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叙事中有关才子佳人小说的批评可以说是“有的放矢”。这种针对性提供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比较研究视角:大观园中的核心爱情——宝黛之情突破了才子佳人类型小说言情模式的旧套与虚幻,成为情爱意识探讨新的生长点。文章将文本细读与比照置于雅俗文化选择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爱情机制的具体分析来把握曹雪芹聚焦宝黛“证情”的执着情怀、承担精神与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8.
鲁迅一生为中华民族的觉醒而疾呼呐喊,他关心社会低层民众的生存现状,其作品以封建制度下旧中国的社会生活为背景,批判地揭露了愚昧陈腐思想对人们精神的束缚与摧残,具有很高的现实性和民族性,小说<故乡>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问题小说”,它是作家问题意识和内心焦虑的体现。作者的思想困惑,反映在文本中则呈现为人物形象的失误、“论证结构”的动摇以及与之相关的复调性特征。“问题小说”对现实具体政治问题的诉求,决定了它遭遇批判和淘汰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在上《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对《红楼梦》早已如雷贯耳,对书中的人名也很熟悉。课前,我布置预习任务,要求细读课文并将《红楼梦》的前五回通读一遍。这时。就有学生提出来:老师,课文这么长,你告诉我们上课要讲些什么,我们可以省点时间,而且上课也跟得上你的思路,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问题小说",它是作家问题意识和内心焦虑的体现。作者的思想困惑,反映在文本中则呈现为人物形象的失误、"论证结构"的动摇以及与之相关的复调性特征。"问题小说"对现实具体政治问题的诉求,决定了它遭遇批判和淘汰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1.案例回放。三(3)班正在学习《秋天的雨》,A老师出示生字卡,范读、齐读、开火车读、组词说句,学生积极参与,气氛热烈。“同学们,给你5分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秋天的雨是怎么样的?”于是,学生有的大声读,有的小声读,刚开始还有点读书的样子,一会儿声音逐渐势微,回答问题更是抓不住重点,说不明白……老师急,学生厌,课堂秩序逐渐混乱,任你老师皱眉、批评、吓斥,真乃“按住葫芦起了瓢”,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3.
一忌捞针式即提问要求学生像大海捞针一样回答问题。例如有位教师上《皇帝的新装》一课,让学生齐读课文后即问:“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诸如“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提问范围太广又无中心,学生回答摸不着边际,且与课文意思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4.
姐妹情谊的寻求,姐妹之邦的构建,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文本实践中都会遭到可以想见的困难和阻力.而这种困难和阻力,既来自与之对立的男权社会同时亦来自女性自身.姐妹情谊的寻求,姐妹之邦构建的努力,现在以及将来都将以在刀刃上行走的方式呈现.  相似文献   

15.
开学第一天,我就和“冷面杀手”闹僵了。 上午,因为没有编排座位,同学们都是自由组合。我索性坐到了讲桌的右侧,讲桌的左侧坐的是一个外号叫“跳蚤”的男生,据说那是他的“老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看到许多教师以一个个琐碎的提问连缀成整个课堂。这些问题大多是文本信息的筛选,毫无思维深度。整个课堂虽然学生活动频繁,气氛活跃,但这种热闹仅浮于表面,毫无根基。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收获甚微。建构主义提出“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的观点,从中可见课堂问题设计的重要性。那么怎样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呢?笔者以《台阶》这一课堂教学为例试作阐释。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考试制度虽然还没有彻底取消,但是,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初中毕业和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却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意见》中要求考试命题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为了完成以上要求。下面笔者谈谈在期末政治课复习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种类和实例。  相似文献   

18.
2002年2月1日,江泽民主席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文中提到“抓好教育和青少年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能否取得成功。”由此可见教师地位之关键,责任之重大。政治教师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方面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工作千头万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