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是一所享有盛誉的京城名校。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她哺育、培养了一批批名师,其中4名特级教师,24名中学高级教师,100多名小学高级教师。2004年,学校又有10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这正是“名校出名师,名师支撑名校”的真实写照。一批批优秀青年教师在迅速成长、成熟、成才、成就,他们在教书育人、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他们是芳草地小学的未来和希望。在本期刊中刊中,他们从不同的视角书写自己的教育感悟、畅谈自己的成长历程。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是一所享有盛誉的京城名校。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她哺育、培养了一批批名师,其中4名特级教师,24名中学高级教师,100多名小学高级教师。2004年,学校又有10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这正是“名校出名师,名师支撑名校”的真实写照。一批批优秀青年教师在迅速成长、成熟、成才、成就,他们在教书育人、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他们是芳草地小学的未来和希望。在本期刊中刊中,他们从不同的视角书写自己的教育感悟、畅谈自己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2.
王燕萍 《教书育人》2008,(12):11-11
在体育教学中尝试个性化学习时,制定差异性目标,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促进不同个体的思维发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嗣;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把握个性表现的时机;实施个性化评价,激励不同个体享受成功。要将这些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赵忠心 《班主任》2012,(2):29-31
培养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这是成功的保证。但有的家长太主观,无视孩子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是一所享有盛誉的京城名校。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她哺育、培养了一批批名师,其中4名特级教师,24名中学高级教师,100多名小学高级教师。2004年,学校又有10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这正是“名校出名师,名师支撑名校”的真实写照。一批批优秀青年教师在迅速成长、成熟、成才、成就,他们在教书育人、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他们是芳草地小学的未来和希望。在本期刊中刊中,他们从不同的视角书写自己的教育感悟、畅谈自己的成长历程。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是一所享有盛誉的京城名校。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她哺育、培养了一批批名师,其中4名特级教师,24名中学高级教师,100多名小学高级教师。2004年,学校又有10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这正是“名校出名师,名师支撑名校”的真实写照。一批批优秀青年教师在迅速成长、成熟、成才、成就,他们在教书育人、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他们是芳草地小学的未来和希望。在本期刊中刊中,他们从不同的视角书写自己的教育感悟、畅谈自己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怎样搞好体育教学工作呢?一、体育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1.儿童化。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少年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少年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的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中尝试个性化学习时,制定差异性目标,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促进不同个体的思维发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把握个性表现的时机;实施个性化评价,激励不同个体享受成功。要将这些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张因材施教,提倡个性发展.多年来,专家学者对此论不断探讨、弘扬,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今老话重提,颇有继续研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万里同志在《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由于人的禀赋、爱好、性格以及环境条件等不同,有些人往往只在某些方面有才华,而其他方面则一.般,甚至有些缺陷.对这样的人才、苗子,我们稍一疏忽就出不来,就不能很好地成长.因此.我们要强调因材施教……精心培育,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这里既明确提出了发展个性的重要,又明确指出了个性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思想道德、组织纪律等方面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学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潜能生".后进生尤其是那种特别"差劲"的"双差生",让班主任感到特别头痛.笔者担任几年的中学班主任工作,在这方面是深有感触的.通常是这样,做一个"双差生"的工作,抵得上带几十个好学生的工作量.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握住他们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育必须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应当尊重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1.
研究学生心理,因人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依托社会需求,从实用角度出发,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得到进一步的深化。随着新的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不断涌现,新的教学模式也在实践中逐步成型。学生主体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信息效度原则和互动交流原则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思想,关注学生的个别化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教学研究之因材施教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生老师为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近几年来,他作为网络工程系主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带头人,带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团队(2010院级优秀教学团队),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了一系列因材施教的措施,在充分发挥学生所长、学习主观能动性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研究,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现代教学理念是对教师的时代要求,从高职教育中因材施教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探讨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孔子私人办学的目的是培养进入贵族统治阶级的合格人才——君子。孔子教育思想中构成君子的三条标准是“仁、知、勇”。因材施教是培养君子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方法,孔子的君子观以及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多媒体教学与因材施教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本论述了多媒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关系以及多媒体教学在因材施教方面的重要地位和有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创新人才培养角度对因材施教的古老教学原则予以反思,指出在古代社会因材施教存在逻辑缺陷。在现代教育体系下,每一名教师因材施教实际既无可能,也必定无效。正是学生旺盛的好奇心、生命力以及自我持续一生的学习和追求,为其赋予了最终意义。教师对学生之材的判断局限于教师的经验和想象力,刻板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成为我们所要培养的人,这样的人不是创新的人。去除框架而不去判断学生之材,学生不同的、生机勃勃的生长目标才会出现。因材施教蕴含着潜台词---学生和教师并不平等,教师是先行的觉悟者、知识和真理的掌握者,真理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超越因材施教则认识到学生在逐渐发展,教师即使年纪较大、经验丰富,但教师也在发展中,教师并不完全掌握真理。学生是教师,教师也是学生,师生完全平等。超越因材施教朝向学生变化的、超越想象力的未来,教师努力给予学生足够挑战。因材施教意味着规训,超越因材施教呈现出宽容,包括对学生不同于教师观点和研究方向的宽容、对失败的宽容,对学生不同于教师和家长发展目标的宽容。因材施教需要判断学生之材,然后决定施教的内容和方法。超越因材施教的教学帮助学生寻找自己,教什么不再那么重要,学生选择学习什么更加重要,因为选择基于学生现在的内在动因,可能生发出超越想象力的意义,因而教师持续支持学生偏离常规的自我学习。超越因材施教的教学意味着教师需要培养出完全超越自己的学生、具备并将创造力发展出来的学生,这是新的教学成功观念。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需要为帮助学生寻找自己做准备、为学生必然将逐步变化做准备,而非将学生当作固定人才因材施教。国家教育系统也需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在人生不同阶段、在不同教育系统间、在不同学校间逐步选择、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为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综述性研究之二 ,即在认识因材施教原则在中外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 ,分析它在我国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意义 ,以及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注重个性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个性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大学生的个笥,坚持因材施教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普通高校相比,因学生生源复杂,学生心理弱势明显,个体素质差异大等特点,决定了其德育工作的艰难性和复杂性。本着热爱学生和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需“因”学生的不同情况之“材”,“施”以分析及“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