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章程是大学为保障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依法规定大学教育主体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性文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大学章程的研究逐渐增多,其已成为大学的法定成立条件之一。本文从大学章程的价值追求、大学章程价值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相契合等方面反思了这一现象的缘起,并分析了大学章程在现实中的困境及其原因,希望对推动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运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大学章程,在一所大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是纲领性的,是层次最高的。自2012年初,教育部要求全国各高等学校制定各自的章程以来,对于大学章程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我国已有几所大学制定了自己的章程。毋庸置疑,大学章程对于一所大学的制度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大学与大学章程之间的关系包括大学章程与大学理念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大学章程对于一所大学的地位、意义及作用等,还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大学章程,在一所大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是纲领性的,是层次最高的。自2012年初,教育部要求全国各高等学校制定各自的章程以来,对于大学章程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我国已有几所大学制定了自己的章程。毋庸置疑,大学章程对于一所大学的制度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大学与大学章程之间的关系包括大学章程与大学理念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大学章程对于一所大学的地位、意义及作用等,还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大学章程制定试点工作启动至今,我国已有六所高校的章程获得教育部核准。通过分析六所大学章程的具体内容,发现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依然面临着章程法律效力得不到保障、章程内容具有趋同性、内部管理沿袭原有体制、高校办学自主权在章程中得不到彰显、对章程内容的落实缺乏有效监督等困境。走出这些困境的出路是,应该以立法的形式核准大学章程,提升大学章程的法律效力;加快取消高校行政级别的步伐,进一步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推动大学共同治理,促进章程监督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文章剖析了我国大学章程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有选择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大学章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正从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转型、从创造知识向应用知识转型、从学科向跨学科转型、从知性到德性转型。大学转型主要是通过不断变革其理念与制度以实现转型合法化,大学章程是大学理念与制度的载体,建设大学章程以凝铸电子文化时代理念、强调"应用性"价值、重构跨学科逻辑制度框架、融德性于制度设计,从而有助于大学实现科学转型。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体制和大学治理方式的改革是深刻而复杂、全面而系统的改革,决不仅仅是制定大学章程就能完成的。曲解大学章程的本质、混淆大学章程的性质、夸大大学章程的效力,是加强章程建设、完善治理结构、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克服的三种倾向。大学章程性质的内部性与效力的有限性,决定了当前大学治理方式的改革必须以健全的大学法为依据,以大学章程为基础,以行政与司法监督为保障,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著名历史学家马丁内斯·帕斯曾道,"大学的章程代表着教学机构的神经和体制。包括教学计划在内的章程是管理和指导大学生活的全部准则。"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已成为重中之重,而作为现代大学制度载体的大学章程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大学章程的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大学必有章程,不论何种形式的章程,纲领性和规范性都是其一般属性。我国很多大学已经启动了制定章程文件的工作,但进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我国大学章程特殊属性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我国大学章程是一种在现实的办学环境下解决内外部管理中某些突出问题的政策文件,政策性是其特殊属性。作为一种政策性文件,它应当以国家有关法律精神为指导,在涉及大学办学的若干重要问题上,尤其是在宏观领导管理关系、内部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关系、专业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等方面,为大学办学与管理改革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大学章程制定的依据可以概括为法律依据、国内实践依据、国际经验依据和校本依据四个方面。法律依据处于大学章程制定的统领地位。相对而言,校本依据是大学章程制定的立足点,它关系着大学章程制定的实效。而大学章程制定的客观性和前瞻性,则有赖于对国内实践依据和国际经验依据的把握。根据大学章程制定的依据,大学章程制定应注意章程的结构、内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宪治国,但我国长期以来的习惯做法却是宪法不直接适用于司法审判,形成宪法“非讼化”局面。形成宪法“非讼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受前苏联的影响、我国民众的宪法观念淡薄、对宪法本质特征的认识不足,以及对最高人民法院的几个司法解释和误读等。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宪治国,但我国长期以来的习惯做法却是宪法不直接适用于司法审判,形成宪法“非讼化”局面。形成宪法“非讼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受前苏联的影响、我国民众的宪法现念淡薄、对宪法本质特征的认识不足,以及对最高人民法院的几个司法解释的误读等。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新儒家对于传统和西方文化存在某种程度的误读,加之社会参与性差,儒学的现代化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功,反而面临着种种困境.新儒家现在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集中在学理层面的儒学现代化上,其主张将制度化儒学从儒学中剔除出来,这使儒学的系统性大受影响,儒学面临被肢解的危险;由儒学开出民主、平等的努力,新儒家做的根本不成功.因此,现在的儒家面临两条路一是进行将儒学融入现代性的尝试,一是在时代精神下重铸儒学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女报的宣传以及西学东渐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近代女性在家庭婚姻中的地位与婚姻价值观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以近代历史资料,辅之以女性笔记小说、杂记、文集等文献资料,从社会性别分析的视角,运用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近代中国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转变和对待婚姻生活的态度及其行为的分析和考察,揭示中国近代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歧义的产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在语用过程中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说话人的选材不当,伴随符号的使用不当以及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不明,再加上听话人信息接收和理解的失误,听话人在交际时心理状况和主观意图及语境的不恰当等,都会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术的专门化趋势,使我国古代书院的“分斋建制”被“科门建制”取代。“废门建系”,从表面上看是学习西方的结果,但实质上,它是适应学科建制化发展要求的结果,而且在当时的背景下,它还是秉承通才教育传统、整合教学资源、宽口径培养现代人才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7.
废名是以新诗本解说进入大学课堂的最早实践之一。废名解诗,往往随意而谈,谨慎联想,感受美丽,点到为止。他讲解自己的诗显示出由于诗人“自白”所带来的一种独特的理论优势。他以诗人与批评家结合的眼光,把握一首诗传达情绪的精髓,抓住意象之间的内在关联,又不将诗阐释得过于死板粘滞而限制了读自由想象的空间。在解释程度上不要求绝对的清晰,自觉追求一种含而不露的朦胧。他的“不求甚解”的解诗特点,能带读进入诗的本世界,也余下较多的遐想空间,让读自己去思考和体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凸显出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矛盾已经越来越尖锐。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主要有:高校的扩招速度过快、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上的欠科学、宏观的经济形势影响、劳动力市场的欠完善以及毕业生自身原因等。清醒地认识和分析这些因素,对于有的放矢地解决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宪法的语类结构和我国法律文化关系密切.不论是在纲要式结构上,还是在词语和句子的语言体现模式上,它都记录、体现和象征着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嬗变的成因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进入,中国的社会习俗随之发生了嬗变。研究其成因及特点之所在,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改革和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我们当今社会新风尚的建设亦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