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生国家的未来,加强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之上,不求物质回报和利益追求,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又能广泛的参与社会实践,和时代需求紧密结合,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不求回报的活动这些都是当下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新的载体,其德育功能日渐明显,高校已经开始重视这项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开展这种新的社会实践形式,能够帮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得大学生有着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志愿服务是民间组织或个人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体能、资金,以无偿的方式实现对社会事业的服务与奉献,或给予社会困难群体一定的服务保障。这是社会服务工作发展到现时代的新型表现形式。在对社会事业发挥出重要作用的同时,它对提高参与者的综合素质、推动社会道德风尚优化也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现代社会参与行为,志愿精神体现了传统美德(奉献、利他、友爱)与现代道德意识(责任感、公共精神、自主自愿、自我实现)的良好结合,对青年的道德素质培养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志愿服务可作为一种辅助教育手段引入高校德育,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所具有的独特的德育功能,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开放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俞艳 《教书育人》2012,(24):154-155
我院近年来积极构筑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化常态化体系,全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和奉献精神。加强组织建设,促进志愿服务日益规范;完善服务体系,拓宽志愿者服务领域;创新特色服务,全力打造工艺"乐善"品牌;培养志愿精神,大力弘扬社会新风。通过以"奉献、友爱、进步、互助"为主要内涵的志愿服务,闪烁美与文明的光辉,树立正气,促进和谐。  相似文献   

5.
6.
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一系列志愿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大学生志愿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志愿服务发展不平衡、志愿服务能力相对不足、对志愿精神的关注度较低等。发展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应采取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网络,弘扬"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志愿者精神,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志愿服务道路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闫斌 《华章》2012,(23)
本文通过阐述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取得的一些成绩,探讨了如何适应煤炭企业改革发展需求,引导广大青年开展和推进志愿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成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青年志愿服务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大学生产生利他行为的思想和行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9.
志愿服务,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生动实践。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对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目标、弘扬大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新时期,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应从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及相关保障机制、拓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和项目建设等途径来推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服务学习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基础上,比较了其与青年志愿服务的异同,并指出它对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启示,即要以人为本,科学设计志愿服务活动;明确社区需求,确定服务内容;推进专业化进程,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奖励环节,促进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高校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志愿者活动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途径。我国志愿服务工作起步较晚,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文章就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指出新时期高校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文化趋向分析与德育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进步提升了人才需求的层次,主体意识觉醒推动了人对自身发展的深层次追求,二者都要求高校德育工作的思维逐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提出大学生志愿文化的概念,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实质是要以文化的思维探讨创新发展德育工作的新路径,为建设开放的、科学的德育理论体系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将志愿服务纳入文化分析的框架,解读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行为特征、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和价值追求,也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实践提供了积极的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文化趋向分析与德育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进步提升了人才需求的层次,主体意识觉醒推动了人对自身发展的深层次追求,二者都要求高校德育工作的思维逐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提出大学生志愿文化的概念,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实质是要以文化的思维探讨创新发展德育工作的新路径,为建设开放的、科学的德育理论体系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将志愿服务纳入文化分析的框架,解读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行为特征、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和价值追求,也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实践提供了积极的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4.
高校志愿服务开展的实践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主题鲜明,时代感强,促进高校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校园走向社会,从理论认知到实践真知。本文主要从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推荐方案设计、重点举措三个方面对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模式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孟富仙 《文教资料》2010,(19):215-217
青年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情商的重要性及可培养性的基础上,从自我认知、自我情绪调节、自我激励及人际交往四方面,探索了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对高校青年志愿者进行情商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17.
崔悦琦 《考试周刊》2013,(87):156-156
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我国广大青年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具有极高知名度的群众性公益活动。大学生作为拥有专业知识、技能和高素质的群体逐渐成为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中坚力量,本文就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进行了探究,使志愿服务科学规范、持续稳定.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荣 《华章》2012,(27)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以专业化志愿服务为切入点,指出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存在的一些误区、问题和矛盾,并提出建设专业化服务道路的几点建议,指出当下大学生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稳定化的方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仅能够推动高校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建立,也可促进大学生更快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大学生纷纷加入志愿服务行列,服务他人的同时,提升自我。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然而,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志愿服务短期化、形式化、任务化,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效。本文就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成效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志愿服务:高校实践性德育的有力载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践性德育的基本内涵和实施原则等角度来看,大学志愿服务是高校实践性德育的有力载体。根据实践性德育的基本要求,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必须在指导思想、工作理念及运作方式等方面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