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假传文创作兴盛,在韩愈《毛颖传》基础上渐成一种新文体,相较于《毛颖传》的托讽意味,明代假传文强调虚、实与真、幻的“幻笔”特征,以及在表达上呈现世俗教化之趋向。而于目录分类上,明代假传文选本由集部向子部转变,由散文选本发展为类书体式,并在小说琐语、日用类书之间承担不同功能。因此,明代假传文又在创作上进一步开拓对文化、医药、博物等知识与文字技巧的运用,展示出明代士人的日常生活空间,其背后亦隐含明代知识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毛颖传     
韩愈  王海洋 《学语文》2005,(9):12-13
韩愈的《毛颖传》,完全出于虚构,颇具小说意味。毛氏家庭园始皇兴盛,也周始皇衰落。毛颖为人,记忆力强,做事快当。通达当代的事务。且善于随从人意,所以受到重视;后因年老。皇帝不再召用他。毛额的经历,多少带有作者的身世感慨。  相似文献   

3.
韩愈的《毛颖传》开启了传记文学"托物立传""以文为戏"的先河。北宋时期《毛颖传》仿作的数量急剧上升,多受当代享乐化的世风、禅宗"游戏文字"的思想、生活化的士风、话本艺术的发展和文坛对韩愈之盛崇等多方面的影响和渗透。在仿作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同旨仿作和创意仿作两种类型呈现。由于模拟的因素,这些仿作主要体现出"托物作史""以文为戏""托物言志"三大特征。此外,这一时期仿作所作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毛颖传》是韩愈另类于其载道文的一篇奇文,后世仿作颇多,其中很多“元素”也影响深远。历代对《毛颖传》的评价,低至“文章之甚纰缪者”,高至“千古奇文”,价值增减高下,因时因人而异。《毛颖传》文体特色、结构意蕴是学者关注重心所在,归《毛颖传》于“传”之“变体”。储欣评曰“以史为戏,巧夺天工”,简约而深刻地揭示了《毛颖传》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唐叙事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热点,《毛颖传》既有其作者韩愈对史传、俳谐、咏物、诸子等文学传统的能动吸收,也有对中唐时期文道关系、重史传统、传奇手法、审美娱乐等文学风貌的自觉接受。同时,《毛颖传》也昭示着古文创作手法转向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通变”的观点,是刘勰提出的。韩愈接受了刘勰的观点,并在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广泛吸收前人散文艺术上的长处,对它们或完善、或变异、或创新,使之更富有表现力、更带文学色彩和更具实用价值,形成了自己的具有变、奇、新显著特色的散文风格。举例言之,《张中丞传后叙》有“史迁神髓、昌黎本色”,《进学解》“既有赋味,仍具唐格”,《毛颖传》“设幻为文,奇不失正”。  相似文献   

7.
晚唐时期的韩愈,可谓是一代文豪,特别是以其深厚的散文功底和骄人的成就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中学课本人选的他的《师说》、《马说》足可以看出他说理的深透;《大学语文》入选的他的《祭十二郎文》又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他抒情的真切;而人选《大学语文》的另一篇文章矧∈中丞传后叙》更能让我们领教他那生花妙笔下人物的风彩。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韩愈《毛颖传》读后感,层次清楚、内容丰富。针对嘲笑人群,他肯定韩愈所写,尽管是小说或寓言,但有治理的功用。除此之外,柳宗元还研究了俳谐的规律与个性。于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说》的文学史传统主要来自孟子,包括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对比和排比的句式、严密的逻辑结构.对于说体的创新,韩愈在继承其说理功能的基础上创新了说的体式,扩大了说的题材.另外,《马说》迎合了伯乐难求这一社会风气,但不描写千里马,而是借马说理,表达自己的愤慨.  相似文献   

10.
马青青 《语文知识》2005,(10):35-35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的诗大多艰涩冷峭。这首诗却一反常态,没有一个冷僻的字眼,没有一个费解的句子,全都明白如话,立意却很新颖。诗人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期盼。新年到了,还没有芬芳的鲜花,这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焦灼不安。一个“都”字传达出这种急切和遗憾。人们翘望着,期盼着,在二月新绽出的草芽上看到了一丝春意,感到无比的惊讶、欣喜。  相似文献   

11.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针对初、盛唐以来颓靡的文风,他提出写作古文要学习先秦两汉之文,尤其是要学《史记》。《张中丞传后叙》是韩作中深得司马迁神髓之作。本文从《张中丞传后叙》的精神世界和艺术世界两个方面来探究韩文对《史记》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采用Leech和Short所提出的一种文体分析模式即: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语境和句间照应,来分析《绳》这篇聚焦婚姻生活的精品,从而探讨作家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的选择来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韩愈的《师说》是一篇阐述“师道”的经典传世佳作,并集中反映了韩愈的教学思想。透过《师说》,对韩愈的教学目的观、教学内容观、学习观、教师观及师生观等教学思想进行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4.
提起韩愈,我们都知道他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每次讲到《马说》这篇课文,我都会讲本文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以"千里马"喻指人才,以"伯乐"喻指识别人才的人。讽喻和抨击统治者不能识别扣选拔人才,致使众多有识之士埋没于世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控诉。然而今年当我领着毕业班的学生再次复习《马说》这篇课文时,我对韩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读出了一个想极力推荐自己的韩愈。  相似文献   

15.
16.
传统解读韩愈《马说》多以“怀才不遇”为文章宗旨,由此托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论断。不过结合有关史料和经典著述来看,原作“怀才不遇”思想固有其现实性基础,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论断更有其相应的理论局限性,即:它使事物自我价值的证成体现为一条由外向内发展的路向,并最终导致事物自我价值的弱化乃至异化。对此问题的系统解读乃是对韩愈《马说》以及韩愈其人其学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7.
韩愈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和诗人。文章试图通过对韩愈三十七岁在阳山任县令时所著"五原"(即《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中《原道》的鉴赏分析,探讨其"尊崇孔孟排斥佛老"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8.
这篇论文的重点有三。第一点,韩愈《圬者王承福传》的内容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借泥水匠之口来劝诫"做官的有钱的士大夫"的没落;另一方面就把"君主"的本性比拟于圣人,进而将君主的地位提升到圣人之处。第二点,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借郭橐驼之口来批评百官的扰民政策,而且把种树的道理对比于做官治民的道理;同时将郭橐驼比喻成君主,强调君主就像郭橐驼一样具有圣人般的本性,成为"德在人者",以便推行爱民如子的德政。第三点,前人谈到双重主题的时候,往往提到白居易的《长恨歌》,认为它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颂,而这种形式的双重主题结构不仅有批判与歌颂之间的矛盾,还有两个主题之间的冲突,最后造成了读者在理解上的吊诡;但韩愈与柳宗元笔下的双重主题形式不但没有两个主题之间的冲突,同时也可以达到"文以载道"和"文以明道"的文学观,这或许可视为一种新型的叙事策略,也可当作唐代古文运动的成功因素所在。  相似文献   

19.
20.
《还乡》作为哈代艺术成就很高的一部小说,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国内研究者多采用定性、阐释性的方式来研究文本,而少有语料库的研究范式。文章通过将《还乡》作为观察语料库,以十部同时期的经典小说为参考语料库,从词汇和语篇两个层面考察其文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哈代善于用长句和复杂的结构去刻画人物,尤其是自然环境;环境与人物的矛盾贯穿全小说;高频三词词簇显示小说的悲剧色彩离不开文本中大量的否定结构与人称代词连用,高频词的检索有利于探析人物形象,加深读者对文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