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龙磊 《小学生》2011,(3):32-3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陈虹 《考试周刊》2014,(29):95-95
正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关注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特别是班级英语学习中的"双差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自主学习能力基本没有。如何在课堂上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强化学习效果,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  相似文献   

3.
<正>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教育之爱,是百年树人的阳光雨露。对于"学困生",教师既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他们爱的教育,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挖掘其潜在能力,否则就会导致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自卑感越来越重,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一、培养"学困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教学中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的问题。我的体会是:把更多的爱倾注给学困生,在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创设相互尊重、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时时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其学习效益,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立梅 《教育艺术》2008,(12):65-65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教师必须学会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学这一特点,用自己的爱去感化较差的学生,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师给与学生的爱,就像母亲给与自己孩子的爱一样,尤其是给与那些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各方面都表现比较差的学生。这就像春天里的春风一样融化了他们心灵深处的坚冰,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唤回他们的满腔热情。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得到老师的关注以后.会在得到情感满足的同时,把对教师的感激、对教师的爱,转移到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上,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好的成绩问报老师:反之,如果学生不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则往往会在该老师所教学科的学习上分散注意力,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钱春玲 《山东教育》2012,(31):14-15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特别是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学生",往往容易被忽视、被冷落,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我们只有放下架子亲近他们,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触动他们的心弦,用师爱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特别是课堂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该学科的学习成绩。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学爱学",就需要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数学通常被学生理解为抽象的科学,很难学,也很难接受,在课堂上,学生的感觉是枯燥无味。反之,学生如果对数学感兴趣,在课堂上,他们就会主动学习、探究、钻研。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要在教育上取得突破,必须有爱心,要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你的关爱,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教师面对的五六十个学生,不论是思想上,还是学习上,往往都是良莠不齐的。学生,以学为主,学习成绩往往就成了衡量他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学成功的保证。一、关爱每个学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工作的最高原则,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也是做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特别是后进生。由于在学习上的弱势,后进生往往不被别人关注,缺乏自信心,更缺乏优秀学生身上的诸多光环,因而他们更需要教师多一点的“偏爱”。这种爱的力量能使学…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主旨在于向学生播撒爱的种子,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做到育人先育心。作为教师,只要你用心去爱学生,就能赢得学生的心。而一位好的教师应该懂得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关注他们的成长,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爱的教育,从心开始。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课堂上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这就是一些学习成绩中下学生坐在下面无所事事,课堂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索然无味,我们的教师也认为他们的脑子就像一潭死水,不可开窍,这些学生整天就生活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日复一日。针对这种教育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因此,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教育主张要全面育人,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优等生,更要关注那些被忽略的后进生。后进生一般是教师们比较头疼的学生,是指那些因为学习习惯和纪律差而导致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一般来说他们的头脑都不错,但是因为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或者没有打好基础,导致他们学习上出现了困难,从内心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进步,但是这些学生自身无法约束自己,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所以作为  相似文献   

16.
对学生的热爱,不但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原动力,而且也是教师教育智慧赖以生长的土壤。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是否爱差生,乃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真正热爱学生的重要尺度。切莫轻易地给学生戴上“差生“的帽子。也许,未来的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就在他们中间。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差、顽皮、不遵守纪律.这些学生长期生活在教师与同学的白眼当中,长期受到教师与同学的冷落,得不到他们的理解与信任.时间长了,这些学生就会变成我们脑海中的所谓后进生.我们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这一部分学生学习上的提高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进行特别的照顾与帮助,才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我们的教育下成长起来.所以,加强对后进生的研究,探索后进生学习心理的优化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心理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在这里,笔者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来谈一谈如何优化后进生的学习心理.  相似文献   

18.
在学生中,存在着一小部分特殊的群体,由于生理和心理都存在着缺陷,导致他们学习成绩非常不理想,个性也比较封闭、自卑,就是所谓的随班就读生。如何更好地关注到这些学生,引导、帮助他们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爱,比常人更多的鼓励、比常人更多的帮助,不管是生活上或者是学习上的。因此,寻求更好、更科学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用爱心点燃弱智生心灵的火焰爱是教师的美德 ,热爱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 ,而热爱弱智学生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的感情结晶。人都有爱的需求 ,特别是弱智儿童 ,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 ,往往被人歧视、冷落 ,这就更需要教师的爱 ,需要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只有深入地了解弱智学生的心理 ,满腔热忱地去爱他们 ,才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境 ,产生自信心 ,从而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 ,正确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弱智儿童由于大脑疾病带来的智力损伤 ,学习能力差、速度慢。这就要求老师理解他们的痛苦 ,给予最大的人道主义的同…  相似文献   

20.
班里的“心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心困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更需要我们把爱如阳光般洒满他们的心灵。班主任老师既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他们爱的教育,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挖掘其潜在能力,善于用目光赞美鼓励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生活的空间与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