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架上绘画艺术,存在着迎合“市场文化”低级趣味,“精英体制”的“压榨”、“形式主义”的“怪圈”等时代弊端。绘画作品的价值取决于作品能否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文状态,作品反映生活的角度和对艺术语言把握的准确程度。生活永远是艺术主源,因此,真正的架上艺术家应该永远贴近生活,而大可不必改换门庭,追赶时髦。  相似文献   

2.
影像绘画源于国外的“照相写实派”,中国艺术家早期对影像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国内不同地区都有艺术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影像的视觉效果,至21世纪初期,中国影像绘画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3.
在绘画艺术中,当我们没有按事物的本来面目画的那个原型逐步消失之际,它将被同一类型的另外一种型态替代,即变更自然原型,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变形.对绘画艺术中的变形,古今中外的艺术家所持态度不外乎两种:自然主义者是以自然原型为根据进行强化--典型化;另一些画家则试图创造“上帝”没有创造的新“型”,用以表达主观赋于的意义,强调全新。这可以从东西方绘画艺术中的变形看出.  相似文献   

4.
安格尔是法国古典表现主义艺术大师,在他的艺术成长过程中,少年时良好的家庭熏陶及教育为艺术家的诞生奠定基础,青年时期绘画学习使他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罗马的留学生涯使他成为一名新古典主义画家.他的绘画是一代代艺术家学习借鉴的楷模.  相似文献   

5.
"中和"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审美范畴。与作为西方文化精神表征的和谐美不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中和美是中国艺术家饱含生态意识的存在之思。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中和美的追求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自然生命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宇宙生命的广大和谐是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70后"新绘画艺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以"青春残酷绘画"为代表正式跨入中国当代艺术的阵营。对艺术品的解读需要它自身具有艺术价值,也在于能够有不同的解读方法赋予它以丰富的意义差异。在此试图从其基本主题"受伤"、新绘画艺术是由市场确立和发展起来的、艺术取向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正是"70后"新绘画艺术家的作品在不断地拓展着艺术的边界,改变着我们的审美标准和感觉方式。  相似文献   

7.
钱慧 《早期教育》2012,(9):43-45
表现主义美学认为艺术是情感或直觉的表现,艺术表现的是艺术家自身的心灵。本文从表现主义美学的视角解读儿童的绘画,认为儿童绘画运用“变形”的创作手法,表达儿童真诚的心灵,儿童是优秀的表现主义艺术家。表现主义美学理论对当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偏重临摹、灌输技能等现象有着积极的指导和纠正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西方绘画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审美理念、不同的艺术形式,一句话它们是具有不同特质的“有意味的形式”。当代绘画艺术审美理念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向,面对西方美学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立足本土学习东方的美学体系同样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体验,都是艺术家综合艺术思想知识体系的宝贵收藏。对比审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力求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特征的艺术“混血”个体。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绘画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审美理念、不同的艺术形式,一句话它们是具有不同特质的“有意味的形式”。当代绘画艺术审美理念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向,面对西方美学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立足本土学习东方的美学体系同样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体验,都是艺术家综合艺术思想知识体系的宝贵收藏。对比审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力求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特征的艺术“混血”个体。  相似文献   

10.
透视在绘画中是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段。创作中,艺术家们为了有效地反映客观世界,表达主观感受,都必须科学地利用透视的规律,使它服从自己的艺术需要。 在西方绘画中,艺术家们所使用的透视方法是“焦点透视”,即在观察者的视点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观察到事物发生的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规律。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艺术家们虽然也不时使用焦点透视的规律去反映生活,表现自己的艺术感受,但使用得更多更广、更为中国艺术家和中国人民所喜爱的,还是由古代艺术家们所创造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透视方法——“散点透视”。  相似文献   

11.
潘天寿是一个修养全面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论等各方面都有非常精深的造诣和研究。尤其是在指墨画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对指墨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潘天寿还提倡中西艺术结合,但必须以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形式为前提,极力主张"中西方绘画拉开距离",这充分显示了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坚持和独到的见解。因此,他的绘画艺术被后人所继承和发扬,并为中国当代绘画史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照相机和电脑的出现改变了图像与生活的同一性,使人们离不开图像与影像而生存,图像成为我们认知和感知世界的窗口.艺术家的创作也是如此,他们放弃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放弃了生活的真实,而依据图像的真实,依赖各种图像影像“创作”绘画作品.这种“作品”没有个性和艺术价值,传递出的是现代社会人们的冷漠、空虚和疏离,这显然是后现代功利主义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西方波普艺术传达出的商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静 《考试周刊》2007,(4):60-61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脑绘画艺术以科技化、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电脑绘画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进入到艺术的古老殿堂。而传统绘画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仍然散发着巨大的艺术魅力,通过对这两种艺术创作形式在各方面进行比较,会使我们了解两种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和各自的魅力所在,将现代技术的力量和艺术家的创造智慧完美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自然与绘画的关系,并以人类原始艺术以及绘画审视人与自然、绘画与自然的关联,结合中外理论家、艺术家的观点阐述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艺术是真实情感的表现形式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但并非所有情感的表现都是艺术。那些单纯发泄情感的活动,如大哭、大笑、生气以及摔东西、咆哮、大叫等都不是艺术创作活动,这些只是情感的存在形式,而不是表现形式。表现形式是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反思活动,而艺术的存在形态就是真实情感的表现形式。真实情感很重要。有许多貌似艺术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情感的表现形式,但却没有真实的情感,也就并非“艺术”。中国的某一时期的雕像或绘画作品均是千篇一律的工人阶级紧握拳头,义无反顾的投身革命的坚强、英勇形象等,都不是真实的情感,而是冷静的制造出来的“情感”,是与罗丹的《加莱义民》截然相反的情感。在这两种气氛之下引起的不同情感,前者会使艺术走入歧途。艺术家的创作与心理学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情感是自身深切体验到的真实情感,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伪造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绘画对现代绘画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将中国传统绘画与时代精神融合到一起,这杠妁融每对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但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与精神,更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使中国绘画艺术不断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瑰丽璀璨、五彩缤纷的大千艺术世界中,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线条王国——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诸多艺术美学之间,存在着不可分离的密切联系,它们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中国的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诸如“诗、书、画”三绝、“书画同源”、“书画用笔同法”之说,即是人们对艺术这个庞大家族中“书”与“画”具有最近的“血缘”关系的  相似文献   

18.
古代艺术家们把情感注入客观对象,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构成作品,关注所绘山水之外的境界,蕴涵于画中的诗情便油然而生。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对笔墨有意、韵、活、趣的要求,追求情趣和气韵,神似高于形似。在画中“诗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国画形神合一,得神于形。诗是用最精炼的语言和比较短小的篇幅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诗歌如果没有鲜明的形象,那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在探讨绘画、诗歌艺术特征时永远用的是“情”“趣”“神”“韵”“气”“势”“意”“境”“妙”“味”这些生命姿态所照应的元素。  相似文献   

19.
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精粹的中国绘画艺术,自古至今,相互师承,不断完善,造就了许许多多驰誉中外的伟大艺术家。而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宏大气魄,是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  相似文献   

20.
范曾的绘画艺术在当今的中国画坛是一个标志性的存在,他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求索,融丹青意境、书法笔意、诗书浩气、国学素养于一身。他坚守民族绘画精神,主张“复归古典”的美学思想,赋予绘画艺术以人文情怀,在艺术作品中提倡审关自由。其笔下的艺术形象是人文思想和艺术追求的审美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