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教师初涉教坛,他们会有很多的陌生和困惑:教学上不知"怎么教",班级管理不知"怎么管",人际关系不知"怎么处",学校环境不知"怎么融"……让新教师尽快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加速专业发展,站稳讲台是每所学校所应正视的问题。学校理应引导新教师走好教学生涯的第一步。"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优良的教师素质是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将影响学校持续发展。"教师专业  相似文献   

2.
储昭柏 《教书育人》2011,(19):23-24
当前,教师的专业素质是阻碍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如果教师有向往专业发展的自觉",云端跳舞"以求索"人"师的教育境界",地面步行"以追随"经"师的本真课堂,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智慧选择。"云端跳舞",追求"居高声自远""人师",道可师模,行为世范,在于人格之美,大德大智大行。心游万仞,站高山之巅,"一览众山  相似文献   

3.
幸福就是活得有意义。教师的幸福在于教师对教育意义的领受及其教育生活意义的实现。教师要"幸福地生活",就要像"满足的傻子"那样精神得到安宁,像"不满足的苏格拉底"那样不断"进取"和"上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幸福的现实途径,它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专业自觉",形成"教育人"的问题意识;不断地探究"机制",把握"规律",形成"策略";发挥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职前教育的经验课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回避的概念,"经验学习"是教师职前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经验课程"是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教育范畴中重新审视"经验"、"经验学习"和"经验课程",建立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经验课程",是当前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高低决定着整个教育的发展水平。"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重心已下移到"以校为本",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规律,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重点,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系统,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才能成为教师的幸福工程,学校才能打造出品牌。  相似文献   

6.
教师作为学习者,是基于教师发展的主体立场提出的新命题,既契合职业本性,也适应时代精神。教师作为学习者,目的维度是"学以成人",内容维度是"学致广大",动机维度是"学起内需",过程维度是"学于互动"。成就教师作为学习者,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增加教师自由时间为宗旨制定政策,学校要以激发教师真实学习为目标规划发展,教师本人要超越功利化学习重建"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7.
<正>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重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关注教师阅读,形成了教师阅读共同体。该群体由热爱教育并怀有教育理想的教师组成,因倡导幸福而完整的教师生活,吸引着同行的注意。一、共同体,探寻幸福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教师个体,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成长的"内力",但教师自主发展并非孤立发展,教师团队之间的合作、互助、共享也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外力",  相似文献   

8.
一、当下教育研究的"地表现象"《江苏教育》有"大家意识",关注真正的"大家",全力将"大家"介绍给大家,影响深远。《江苏教育》更有"平民情结",以极大的热情扶持一线的普通教师,乡村教师尤其受到眷顾。《江苏教育》在推动苏派教学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也是《江苏教育》的忠实读者。在阅读中我发现,教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来审视,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之路上有三对关系至关重要:教师个人与职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自我。目前教师专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教师教育信仰缺失,与职业"不遇";二是教师教学智慧缺席,与学生"偶遇";三是教师的自我定位迷茫,对自我"陌生"。相应地,教师要达成自主专业发展,也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要安顿"自由的灵魂",坚定教育信念,提高职业认同感;提升教育智慧,培育职业幸福力。二要直面"童年的倒影",以宽容、欣赏、敬畏的心态,捍卫学生的童年。三要发现"未知的自己",努力成为思想者,成为成长者,成为自觉者。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与教育同时提出"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理论命题,更是紧迫的全球性与全民性的实践问题。"教育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而"可持续发展"既是教育的内容、价值追求和评价标准,也是教育自身定位和发展的内在诉求。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应与教师教育结合,而教师培训引入"可持续发展教育",更要体现价值导向、综合融入、方法引领、参与合作、转化创新等特殊的专业功能。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一直是学院的薄弱环节,重视和加强高职教师培训改革已成为高职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高职教育也称"就业教育","就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就业教育"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更应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教育、"特色化"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应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师培训的方法,改革教师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教师培训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教师教育中纳入社会性别视角,增强职前教师的性别意识,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赋性别意识于教师教育是追求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人格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让以培养"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教育,能通过性别视角的介入克服其教育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有"人"无"性"的弊端,把注意力从"抽象的人"转向"具体的人",推动教育"人性"层面上的两性和谐发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生涯中,教师能遇"英才"固然是幸运的,但是,能帮助"学困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也是教师人生中的一大幸事。学困生是学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常常容易被忽略。关注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仅是"大众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和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教育写作,是教师的命运,是教师的使命,是教师的生命。教育科研论文写作是教师反思与成长的心灵日记,是对教育本真的一种理性沉思与追问。对它的守望,凸显了教师的使命担当:在思考中感受生命脉搏,在创作中提升专业发展,在锤炼中升华生命价值。教师要善于从日常教学中发生的小事件、小故事中提炼挖掘素材,讲出"好故事",唱出"好声音",抒出"好情怀",成为一名教科研麦田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行)》《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实行)》的制订和颁布对我国教师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相关教师培养机构根据时代发展特征及时做出必要、有价值的反思是落实"两个标准"认识基础的关键。当前,教育的"价值"出现物化和异化现象,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价值距离遥远。从整体来看,教师培养过程"鱼龙混杂",教师培养中"险象"环生。只有变革教师培养理念,创造性地推进教师培养实践,寻找有效路径使教师培养真正对接教育发展需要,才能跨越教师培养"险象",使教师培养真正向社会主义教育本体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6.
远程教育工程是惠及山区教育的德政工程,是促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的阳光工程。远程教育资源能否发挥应有作用,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福田河中心学校在"用"字上大做文章,使教师"尝试用"、"学会用",通过"强制用"达到"乐于用",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水平,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发展经历了师范学校、师范学院和综合大学教育学院3个阶段。美国大学教师教育中的通识教育优势明显,教师教育大学化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启了培养和培训教师的新模式。我国应借鉴美国教师教育经验,兼顾"学术性"与"师范性",多途径推进教师教育大学化。  相似文献   

18.
提升"师范大学教育力",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师范大学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基于学科视角与方法论视角的概念界定方式,"师范大学教育力"在广义上可以界定为:师范大学所具有的"教育力",即师范大学在文化、制度、资源、科研、教学与课程等方面所形成的对学生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协同力与整合力。根据师范大学的本体属性,"师范大学教育力"在狭义上可以界定为:师范大学所具有的"教师教育"的"力",即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引领力、制度保障力、资源提供力、专业投入力与人才培养力。"师范大学教育力"概念的提出是对"教育力"研究的理论深化和对教师教育实践的深刻反思,可进一步厘清新时代师范大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引领。  相似文献   

19.
"国示范"学校的建设为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必须主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修炼自己的"魂",做"心灵导师型"教师;锤炼自己的"能",做"技能操作型"教师;扎牢自己的"根",做"专家学者型"教师;锻炼自己的"行",做"园艺技师型"教师;提炼自己的"思",做"教育科研型教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教师教育科研备受重视,但十年过去,教师对教育科研仍存阻抗。导致阻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教育科研难以产生"实效",科研不见实效的原因是教师在"做着"与其身份不相适配的教育科研活动。教师教育科研应"以我为本",持"实践取向",围绕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