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具有灵魂的学科,他飞扬着作者的灵性,饱含着浓郁的人文特色,每一  相似文献   

2.
李卓 《湖南教育》2004,(23):40-4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主要关注的是语文学科的  相似文献   

3.
王春花 《考试周刊》2013,(40):36-36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不仅体现出了工具性,而且体现出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制定以掌握学科知识及基础技能为中心取向教学目标比比皆是。教师较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偏离了正确的语文教学根本目的与任务,忽略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人"的本质,语文教材渐渐偏纯知识化、公式化、标准答案化渐渐丧失了丰富的内涵和生命。语文教师该如何实践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呢?一、营造和谐课堂,彰显人文关怀。人文关怀首先体现在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学语文学得轻松、愉快、高效、实在。首先,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积极评价学生,给予其适当的激励评价,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其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课堂教学应该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课堂中进行师生平等对话,在与同学无拘无束地交流中表达自我。只有从学生的差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多样性上挖掘优点,打造和谐语文课堂,为学生营造人文性的学习环境,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才能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情感、兴趣、需要的自然体现。  相似文献   

4.
作为母语,语文是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是和人的心灵直接对话的学科。语文课最贴近学生的情感和生活,最需要倾注情感、挥洒个性、放飞灵性,它应该是精神的漫步、灵魂的壮游、智慧的攀登。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我们的语文课成为了桎梏学生天性的“三味书屋”,而不是新鲜、神秘而充满生趣的“百草园”。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浸润着人文的色彩,彰显着生命的动感,承载着智慧的灵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语文课堂上,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外,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灿烂的人文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7.
宫秀娟 《现代语文》2010,(7):152-153
语文是承载文化的交际工具,它宽广、深邃、丰富与厚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构建学生人文精神的任务就落到了语文教学身上。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浸润着人文的色彩,流溢着生命的动感,承载着智慧的传递.因而语文课堂必须凸显人文关怀,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精神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应用生命去经营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启迪智慧、陶冶性灵,以大师为范、借经典为媒,让学生打破时空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基础,使学生也能享受语文的快乐,获得智慧的硕果。即在关注语文的工具性特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语文的人文解读。  相似文献   

10.
付雪梅 《辅导员》2010,(6):45-45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人文精神的弘扬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充实学生的精神,陶冶学生的性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具有真诚博爱的人格精神。而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因此应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教材、教师及学生的有利因素,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1.
童黎雯 《农村教育》2007,(10):55-55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生涯的基础,而语文教学又是整个小学教育的重点。因而改进小学语文教学,发扬小学语文的人文性,展现其丰富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可喜的是,当前时下盛行的素质教育就为我们走出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指出了明路: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区别于以往教学大纲的重要一点就是在对语文学科定性时,除了继续突出其工具性以外,更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众所周知,人文素养无法通过灌输来培育,只有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才能实现。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充分开发并活用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3.
官卫星 《现代语文》2005,(12):67-68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应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教育要真正体现其价值,就必须弘扬人文.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改中,新教材的编写更注重于语文的内涵和价值,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思想性和审美的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育的艺术性、科学性和人文性。因此,我们必须激活语文课堂,让语文教育富有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人文精神的弘扬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充实学生的精神,陶冶学生的性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具有真诚博爱的人格精神。而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因此应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教材、教师及学生的有利因素,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无论是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还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最佳的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笔者从转换学生生动的生活经验,丰富个性化的感悟这个角度做了些实践。  相似文献   

18.
覃婧 《广西教育》2010,(20):25-26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升华学生的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丰富学生的思想。因此,语文不仅仅是工具,它还应该是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要有思想、有情感、有审美、有精神,它应该引导学生享受其中蕴涵的思想,帮助学生体验其丰赡的情感,教育学生领略其精神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从本质上来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以往的语文课程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使语文教育理性化,语文教学程式化,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受到压抑。语文课程要想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必须回归语文的本质,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吸纳个性化教育思想,实施个性化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理性的知识灌输取代了对学生心灵的教育。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学生道德缺乏,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每一个教师责无旁贷。语文具有工具性的特质,同时,语文还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属性,这就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提供了机会。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在语文课堂上准确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进行品德教育,使语文课堂成为德育的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