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新版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问世了。这一册书的编写 ,充分注意加强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和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同时还充分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删繁就简 ,降低难度  新版课本首先在学习内容上大刀阔斧 ,精心删减。与原课本相比 ,删去了 30多处内容。其中主要有 :蓝田人、北京人头部特征、西周宗法制度、西周“百工”、周王室日益衰微、郑国渠、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春秋乐师俞伯牙、“约法三章”、重农抑商政策、博山炉、豪强地主的…  相似文献   

2.
1987年9月起使用的初中历史教材,即过渡教材,在内容和体例安排上与现行初中《中国历史》有很大的区别。为突出新教材的特点,人民教育出版社设计了新的教材封面(见本期封底)。新设计的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封面,采用色块叠压的方法,改变了原教材封面平铺直叙的构图原则,使其明朗和醒目。“中国历史”这一书名居封面正中,用黑底翻白套印,既清晰明亮,又统率了周围的颜色群,而底色也能最大限度地烘托出中心的字样来。新封面右上方的图案,是出土于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彩陶纹饰,一般称为人面鱼纹。人面鱼纹不仅代表了我国原始文化的最高水平,也充分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生活和美的充满想象力的追求。教材封面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第一册课本,从今年秋季起,改用正式课本。“正式本”的增删,基本上是符合当前师资水平偏低和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贫乏,这一实际情况的。但是,“正式本”虽然尽力修改,力求  相似文献   

4.
1993年人教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以下无定语限定的“课本”均指此书),采用双色新版面发行使用。一瞥之下,颇觉新颖,但一进入阅读角色,便有注意力不易集中,似有一种晃动之感,物别是带黄色或棕色的版面,更有刺眼、头脑发胀的感觉。初以为“年过天命”之人的“老至将至”的兆头,后来叫来两个青年学生,做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对比试验:交替阅读同一内容的“课本”和1989年版的单色版(试用本);《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两课的结构形式大致相同,各阅读十分钟,然后做形式相似的五道填空题,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版课本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改进,仅就科学性而言,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不少补正工作。如《内蒙访古》增加了两处说明:一是关于课题。注解加上了这样一句话:内蒙,规范的说法应为‘内蒙古’。”一是引文中的“(?)”字加了注音。这个字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常用书上查不到,作个注是恨有必要的。但随着新材料的引进,难免有些疏漏,特撰写此文,以作美芹之献,希望该书在重印时,作些修正。比较显眼的错误有:(1)《过万重山漫想》中有这样一句“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簿雾。”(27页)《简  相似文献   

6.
问:新版初中《物理》第一册(以下简称新课本第一册)同78年版初中《物理》第一册(以下简称原课本第一册)相比,有哪些特点?答:第一、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本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增加的十个“小实验”简易可行,不少练习题和列举的实例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第二、加强基础知识注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①各章都增加了一些常见的生活和生产实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伴随着改革开放再次兴起,中国文化史的教学也在中断30余年后重新进入大学的课堂。根据各类专业的需要和教师的专长陆续出版了多种文化史教材,这些教材在内容和体例上各不相同,大体可归为两类:一类可称为社会生活史,这类著作着力描述人类政治、经济、军事以外的活动和成就;一类可称为民族精神史、观念史、思想史,这类著作旨在概括某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并解释它们的原因。对文化史的两种理解都可追溯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和《论风俗》,伏尔泰从批判君主专制立场出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历史课本中,配以适当的插图,对于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历史事实,增加学习的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全国通用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在图文配合上安排较好,但对于许多插图,课本中未说明其含义,教学参考书中也缺乏必要的介绍或提出使用意见,因而对教学带来不便.为此,在这里把该册的一部分插图作一介绍说明.其中有的说明则是对课本或教学参考书的说明作些补充,至于后人的想象图则不作介绍了.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钟,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很早就出现了.目前所见的最早的钟是西周中期的.钟因其大小厚薄不同,敲击时发出的高低音响效果也不一样.按钟的大小顺序组合悬挂,就叫"编钟".西周前期,以三枚为一套,以后逐渐增多.在山西、安徽、四川、云南等地曾出土过六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第7课——《春秋五霸》  相似文献   

11.
12.
一、Preparing1.TeachingContent:Les-son192.Analysisofthetext:Thislessonleadsanewstructureofexpressingpossessionandthenamesofthetoys.3.TeachingGoals:A:LinguisticFactors:Knowthenewvocabulary:doll,ball.HelpSslearntosayandusethestructure“Ihave…Cansingthesong“LiYanhasalittledollcorrectly.B:IntelligenceDevelop-ment:Developtheabilitytoob-serveanddescribethings.De-veloptheabilityforfastre-sponsetowhattheyseeandhear.C:MoralEducation:Takecareofthethings.Getalongwellwithothers.4.TeachingMajor…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城东5公里的骊山北麓下河村附近.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年仅十三岁,即开始动工建筑骊山墓.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天下初定,秦王自称"始皇帝",历史上称为秦始皇.  相似文献   

14.
面向湖南。《中国历史》第一册修订时注意突出地区特色。如第2课介绍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址时,增加了洞庭湖畔的彭头山遗址和城头山遗址。第20课介绍东吴开发江南时,以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简作插图。更新结构。教材虽仍采用以课为单位的编写体例,但安排了活动课,设置了学习指导,每一历史时期编有单元小结。如历史文物仿制活动课,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仿制石器、陶器等,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制一项。它可增进学生对文物知识的了解,提高其鉴赏力、想像力和动手能力,也能增强其保护文物的意识。注重能力培养。《中国历史》第…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奴隶社会中期已出现了货币。商代的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之间的分工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日趋巩固与加强,使得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日益显著发展,贝便由装饰品变为支付手段成为货币。到西周后期,由于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天然贝不敷使用,就铸造铜贝做为货币。到春秋时代,布币、刀币相继出现。春秋末期和战国前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各国的诸侯以至有封邑的卿大夫,都自行铸钱,因而货币相当混乱,形态和单位颇不一致。大体说来,主要有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初级中学中国历史第一、三册课本试用本,经过1978年秋季以来四年教学实践的检验,现在作了修订,将从1982年秋季起在全国使用。现在把这次修订的情况,作一简要的说明。一修订原则(一) 这两册课本分别在1978年秋和1979年秋开始试用,第一册安排在初中二年级上学期,内容从原始人群到南北朝;第三册安排在初中三年级上学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也就是中国旧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于去年出版发行,在不少地区的中学付诸使用.这本教科书,有很多优点.首先是内容丰富生动,语言通欲流畅,较之过去的教材有较强的可读性,有利于拓宽初中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其次是吸收了近年来许多科研成果,尤其是有关考古新发现的成果,读来颇有新的感觉;第三是采用了大量插图和地图及史料选摘,使教材通篇图文并茂,加之彩色复印,分出正文和副文,对少年学生更具吸引力;第四是每课前有提示,课中有设问,课末有练习题,对于启发学生思维及复习巩固很具好处.此外,注释比较浅近,难字多有注音等也是很适合于初中学生的.因此,从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有特色、很切近学生水平的好教材.拿这个本子与1989年版的实验本对读来看,更可以发现编著者为编好这册教材所进行的弹精竭虑的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希望有一套好的教材,并且希望教材能保持稳定。初中《中国历史》课本修订本的问世,历史教师是非常高兴的。《中国历史》第一册修订本(以下简称修订本)在试用本多年试用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动。这些改动大多方便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里,仅就中国古代史第一册的改动部分,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20.
《洛神赋图》是东晋时期杰出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而创作的著名绘画作品。曹植,字子建,是魏晋时期著名的作家和诗人,生于公元192年,是曹操的小儿子。他自幼很有文学天才,作品乐观开朗,富有理想和抱负,曾被曹操所赏识,准备立为太子,这引起了哥哥曹丕的猜忌。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王位,千方百计对曹植加以迫害。悲惨的遭遇使他更清醒地认识了现实。他的作品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残酷的骨肉相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痛苦。传说曹植和他哥哥曹丕跟随曹操讨伐袁绍时,得到一美女甄氏,兄弟俩都爱上了她。但由曹操作主把甄氏嫁给曹丕了。曹丕做了魏帝以后,把甄氏立为皇后,但不久就被曹丕的宠妃郭氏害死了。到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进京朝谒,曹丕故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