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依恋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亲变成了一个任性而小气的人。他和母亲吵嘴,说母亲把肉多的排骨夹给哥哥吃了。有时妹妹来,没带他喜欢抽的烟,他便背地里很悲哀地和我们抱怨,这丫头,白疼她了,都不知道体贴老爸。有事没事,他总会找理由和  相似文献   

2.
《日子》成书的日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懿翎 《编辑之友》2001,(5):38-40
在写这篇文章的开始,我要首先承认自己是用拙劣的强制之举认识倪萍的.1997年冬暮的时候,我搞到了倪萍的呼机号码,我每天平均呼她三次以上,而且连续呼了近半个月.倘若当时我稍作冷静的忖思,我会对自己的行为赧然,倪萍不是一部供人阅览的文献,倪萍更不是茫茫黑夜前的最后一道晚餐,任意横征暴敛他人的宁静与时间,该是大不当的.倪萍没有让我失望,尽管当时她正忙碌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她还是给我回了电话,说年后再联系.  相似文献   

3.
日子     
日子不知不觉地渡过了一年,日子又风风火火地走入了下一年。  相似文献   

4.
日子     
  相似文献   

5.
谷彩肖  敖雅梵 《大观周刊》2011,(51):235-235,216
随着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出现与发展,依恋研究对象也得以拓展,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工具不断多元化。该文对已有研究成果作了概述,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忙碌的日子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我们和女儿在黄河边,在田野里自由兴奋地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空气。以后的日子,每每女儿指着这照片说“还要去”时,我们那“好!好!”的许诺中,总难掩极度的心虚。因为我们知道,要能把两个人的闲暇凑在一起,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难。  相似文献   

7.
火红的日子     
1950年2月,上海解放差不多九个月的光景,我从《学习》杂志上见到三联书店征聘工作人员的启事,便报考参加了上海三联书店。工作半年以后,在同年7月下旬调往北京总处了。岁月如烟,已经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往事了。往事可待成追忆。回想起来仍有亲切和鲜活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王文澜  倪萍 《出版参考》2005,(11):44-45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大城市里,自行车是每个家庭的必须拥有的高档消费品,收入低的家庭买辆杂牌车用着,收入高些的就会想方设法买辆"凤凰"、"永久"、"飞鸽"之类的名牌车.更有甚者,还有"大链套","燕式把","锰钢叉"什么的高标准.  相似文献   

9.
打架的日子     
我从没打过架,但我向往那段可以用来打架的青春和任意虚掷的岁月。我写这行字的时候,办公室里正有两个小年青在嬉笑打闹,男的反剪了女的双手,女的别过脸去吐他一口唾沫,我一手拿着电话听筒,一手指了他们一下,他们互相道“嘘”,但唧唧咯咯的笑声依然撞破层层空气而来。  相似文献   

10.
《河北广播》2004,(3):i008-i008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大城市里,自行车是每个家庭的必须拥有的高档消费品,收入低的家庭买辆杂牌车用着,收入高些的就会想方设法买辆“凤凰”、“永久”、“飞鸽”之类的名牌车。更有甚者,还有“大链套”,“燕式把”,“锰钢叉”什么的高标准。能拥有一辆自行车是那个时代、每个孩子都会有的梦想,王文澜更不例外,只是这一梦想实现后又在他的心里化成了一个永远也去不掉的情结。在他开始对摄影着迷后,这一情结便促使他关注自行车,拍摄自行车,无论走到哪里,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王丈澜用相机记录着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也记录着中国自行车的发展变化。终有一天,在中国的大城市里,自行车不再是每个家庭的必需,也很有可能只是人们用来锻炼的器械。  相似文献   

12.
积雪的日子     
范若丁的散文集《皂角 树》共分五辑,即: 《积雪的日子》、《郊外的黄 叶》、《独语》、《旅途佚稿》、《城 与倒影》,记述了故乡的情思、域 外的感悟,人性的洞察及生命的 喟叹与光辉,文字朴实却含一种 隽永的深意,令人读之难忘。其 中《积雪的日子》一辑,是作者 上世纪80年代所作《暖雪》的续 篇,而《郊外的黄叶》则可说是 数年前出版的《莫斯科郊外》的 续篇。这是范若丁散文作品的一 个特点,它对一个人物、一种事 物或一种思绪的叙述,往往绵亘 许多年,前后呼应;尤以对亲情 的真挚而朴实、精炼而极富感染 力的描述,像汲不尽的井水,汩 汩流淌不息。因而,其中的一些 写亲情的篇章如《我的两个母  相似文献   

13.
实习的日子     
在北京图书中心实习的三个月里,在分社同事的帮助下,通过参与分社的一些畅销书运作的具体环节,我对高质量的畅销书的制作流程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分社的畅销书制作从前期选题策划到宣传、编辑.发行,各个环节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严格把关每一细节,已经形成了一条标准的畅销书制作流水线。本人根据个人所闻所见所做,从选题、宣传、发行等方面来总结一下个人三个月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赶考的日子     
紧张的四月已经来临,我将再次背上行囊踏上赶考的行程,回首漫漫的赶考路,尽管充满了艰辛与酸苦,但是经过了困难的洗礼,现在的我已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已经能够坦然地面对成功与失败.每当想起这些,心中就会涌起一股久久难以平静的热流.  相似文献   

15.
16.
《全国新书目》2023,(9):136-137
<正>本书作者通过富有代表性的案例还原日常生活中的养育问题,为父母们提供了走出危机和克服困难的实际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为父母提供了审视自己和亲子关系的可能性,给予他们信心,鼓励他们提升自我,强化与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正是这种联系给予孩子一生的信心,进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获得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7.
黑白日子     
公元1908年1月29日。又是兰州平平常常的一天。 这时,兰州既是甘肃省的省会,又是陕甘总督衙门的所在地。天气还很冷。芬兰人曼内海姆两年前骑马从中亚进入新疆,在炎炎的秋阳中穿过了空旷寂寞的丝绸古道,到达甘肃时,己是冬季。凉州城的城墙角上有厚厚的积雪,城外的漠上是白茫茫的一片。8天后曼内海姆到了兰州,兰州或许还吹着从河西来的带着雪气的寒风,但照片是热闹温暖的。 公元1908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外国人在中国签订了许多条约,他们吵嚷着抢着瓜分中国,不巧,光绪皇帝去世,紧接着老佛爷慈禧也驾崩了,中国的天空…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写是一项实践极强的基本功和专业能力。在新闻采写实践中,一些记者(包括少数通讯员)新闻职业精神缺失、敬业精神淡薄,其突出表现是新闻采访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具体表现为采写会议新闻时不用耳不用脑,甚至不用手,拿起会议材料、领导讲话就走人,回家当"裁缝",按固化模式,剪辑几句领导"强调"、"指出"、"要求"之言,敷衍应付,糊弄读者;即使是非会议新闻的其他新闻采访,他们也是对材料情有独钟,奉为至宝,只倚重材料堆里做文章,而轻视和不愿到新闻现场和新闻当事人那里"抓活鱼"、“摘鲜菜”,被人们讽为“懒堕记者”、“材料记者”。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看了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大型记录片<走进非洲>我们非常兴奋.这部片子不仅使我们时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大陆有了新的了解,更重要的,它是我们中国新闻工作者自己拍摄的.在异国他乡的采访过程中,一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艰辛.希望贵刊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周身是卡,满脑密码。——网上这样描述新新人类。甭提上年纪的,就说三十大几的人吧,按说正值青壮年,腿脚总还利落,但是,要想跟上时尚的步子,跑一程,恐怕踉跄得很,不落伍都不行。眼下,上街打个公用电话,十有八九得刷卡;出门坐趟公交车,不刷卡就得自备零钞,拿伍元整钞上车,司机就像没见过大钱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