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郭露露 《现代英语》2023,(18):91-95
翻译错误的判定基于译文评价,翻译错误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翻译标准的研究,而且有助于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长期以来,翻译学科的研究普遍与翻译实践相关,对翻译错误的研究挖掘不足,缺乏系统性及整体性的研究。文章围绕20世纪翻译错误相关理论,对翻译错误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进行回顾和梳理,对常见的翻译错误类型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对翻译错误理论方向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不属于主观方面的内容也不属于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刑法中的认识错误只能通过排除主观要件或者影响客观要件来影响定罪。一般情况下,对法律认识错误,不知道刑法规定不是辩护的理由,但不可避免的情况可以除外。  相似文献   

3.
回顾国内外尤其是国内学者近十年来有关二语习得中的错误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错误界定、错误样本收集、错误分类、错误起因,并总结出国内错误理论的研究趋势主要是运用实证性研究和基于语料库基础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写作仍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试图运用错误分析理论,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见到的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进行统计归类,从教与学的角度全面地分析学生写作能力不高的原因,从而提出改进英语写作教与学的希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邹红双  孙廷然 《教师》2008,(22):119-120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意义或者对与其行为相关的事实情况的不正确理解。认识错误直接关系到对行为人行为的性质的认定。本文试从认识错误的概念、类别探讨认识错误对定罪量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梁菊宝 《考试周刊》2011,(14):101-103
近年来人们运用错误分析在二语习得方面取得了许多的成就,二语学习者和教师们从中获益良多。本文对错误分析理论进行综述,对于错误分析过程进行详解,并将近10年国内错误分析的研究发展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认知访谈能够可视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基于认知访谈的概念诊断模型能够诊断学生错误概念的成因:概念内涵缺失、概念内涵不理解、概念外延不清。并提出概念教学的对策:突出内涵清晰外延、利用直观性教学,促进概念的理解、寻找概念固着点,促进概念转变、突出辨别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学情,适当完善概念。这一研究既促进教师掌握概念教学的要点,提升概念教学的能力,也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8.
由错误分析理论探讨书面错误对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波 《宜宾学院学报》2005,5(1):106-108
本以错误分析理论为根据,探讨了外语教学中的书面错误对待问题以及纠错策略,并且阐述了错误对待在教学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常看到一种现象,许多同学考完后,总喜欢到老师那儿或与同学对答案,认为只要答案对了就解题就没问题了.其实不然,有  相似文献   

10.
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错误纠正策略一直是一个复杂而饱受争议的问题。本文从错误分析理论的角度出发,基于几个例证分析,探讨了语言错误的多因多源性特征及纠错策略的多样化问题,并指出纠错绝非纠正和预防不良习惯的问题,而是更为复杂的问题,需要从情感、认知和语言层面作出判断与选择。  相似文献   

11.
错误制度关涉诸多法益的冲突,立法者在设计有关错误的规则时必须进行利益衡量.大陆法系民法继受并发展了罗马法中的错误规则,但在利益衡量上存在不同的立法模式. 我国民法中的重大误解的相关规则实为大陆法系民法中错误制度的内容,但我国民法中的重大误解制度在利益衡量上却存在着失衡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学生读书笔记中所犯的错误实例出发,对英语学习中的错误进行归纳分类,并指出应从多角度入手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以期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的日常学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个人、社会、国家三者依次递进,密不可分,因而理念和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中国梦”的道路上存在惯性障碍、特权障碍和制度障碍。民法理论作为市场经济的运作理念,与“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不谋而合。民法理论的实践与“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利用民法理论确立的具体规则铺就“中国梦”实现的具体路径,推进国家的法治化,为“中国梦”的实现清除障碍。  相似文献   

14.
概念体系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在民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基于民法学理化的法理逻辑构建"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关系-民事责任"的民法基本概念体系,有助于实现民法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事诉讼和民事仲裁成为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最常用的手段.民事诉讼是一种司法制度,而仲裁是一种准司法制度,具有民间性;如何正确区分两者的种种区别和联系,是发挥诉讼与仲裁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7,(11):54-62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三条和第一百八十四条共同确立了我国规制善意救助行为的制度体系。得益于国外好撒马利亚人法的经验,《民法总则》从善意救助者请求权体系、紧急救助者责任豁免两个层面建构了我国善意救助制度的理论逻辑,以此回应近年来频发的救助他人反被讹、路人见危不救等现象所引发的"社会诚信"与"社会道德"问题。在初步建立起善意救助制度的条件下,当前仍须从严格适用紧急救助者的责任豁免规则、确定非紧急救助者有限制的责任豁免、明确善意救助者侵权责任承担三个路径,完善我国的善意救助制度,在保障善意救助者权益的同时兼顾受助人的利益,发挥善意救助制度的预期效用。  相似文献   

17.
德国民法是世界立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德国民法对中国民法的重要影响已是法学家的共识。德国民法在以下方面对中国民法产生了影响:翻译德国法律、《中华民国民法》编纂模式及主要内容;德国民法的思想精神影响了我国民法的发展;我国民法在祖国法律的统一问题、法律移植问题、抽象物权行为理论问题、民商分立问题、五编制问题上借鉴了德国民法。  相似文献   

18.
依据错误分析理论对德语习得中英德语言学干扰性错误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错误进行正确分析和处理的方法,以避免和减少干扰性错误的产生,保障语言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知识观的演变与学校教育观的变革,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考察后现代知识观与现代知识观的差别出发,就新近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与先前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评价思想上的变化进行了深层次探讨,并就如何推进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物权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物权法》第一次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创新性地将传统的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不动产领域。《物权法》规定的善意取得构成要件较少,有些要件规定不太合理。《物权法》应规定赃物的善意取得,明确遗失物的善意取得规定,不以"合理的价格有偿转让"作为构成要件,应对无权处分及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作出规定,应将其他物权善意取得的规定具体化,还可以规定债权的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