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呼啸山庄》和《还乡》中的凯瑟琳和游苔莎的悲剧进行了分析,认为她们在“镜像阶段”形成的理想自我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她们对大写的他者的欲望的无法满足使她们在现实中不断寻找欲望的对象。欲望的无法满足使她们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最终走向毁灭,形成悲剧。  相似文献   

2.
小说《香水》既是一部关于气味的奇幻小说,又是揭示人类欲望的警示之作。主人公格雷诺耶身兼艺术家的感性和科学家的理性,但这在他身上并没有起到平衡作用,而是共同走向极端。文章通过考察格雷诺耶的欲望演变,以拉康他者欲望理论为依据,将格雷诺耶的个人欲望与同时代语境下他者欲望置于同一平面进行研究,揭示小说的悲剧性之维。  相似文献   

3.
欲望问题是拉康理论体系的一个核心内容。拉康认为,欲望本质上是一种对缺乏或缺场的欲望,主体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本文通过拉康的欲望理论来解读《爱丽丝镜中奇遇记》"无名林",着重分析"无名林"中爱丽丝和卡罗尔的缺乏的欲望,从中得出反映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4.
刘竹婷 《文教资料》2009,(31):26-27
法国当代著名宗教哲学家、人类学家勒内·基拉尔在研究过多部文学作品后提出了著名的三角欲望学说,简言之,即人的欲望是由他者引起的,他者扮演的欲望介体的角色。而著名精神分析大师拉康也曾经说过:人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因此,本文在分别介绍二者内容的基础之上.提出基拉尔的三角欲望实际上是拉康欲望学说的一部分.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5.
蒋光慈在其前期革命小说创作中,实际上已经阐明了革命及其叙事的源起,设定了后期小说中革命者的主要内质,缘此不断地衍生出相关的主题、模式和人物,而叙述中的背景城市——上海,则被作为欲望介体,它不但是作者将主体观念转化为小说文本的中介,也是向世人展示特定时期内革命理念发生作用的表征性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6.
《名利场》是一部展示人性真实与人类普遍欲望的著作,女主人公蓓基·夏泼的一生就是一个从欲望主体逐渐形成,到塑造理想自我,从欲望的缺失到欲望对象的不断转换,最后以自我放逐的方式回归母体的圆形图式。在此过程中,她摒弃了世俗框架中贤妻良母式的天使形象,力图以情人型女性的定位颠覆传统道德,在追逐名利的同时,也充满了对整个名利场的嘲讽与叛逆。  相似文献   

7.
欲望中的精神悲剧——试论《欲望号街车》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欲望号街车》反映了深厚的生活本质,展示了人们精神上种种悲剧性存在,这包括女性在特定时代中的地位、命运、精神束缚;暗昧的理性所造成的精神悲剧;高雅、文明的精神与粗俗、蒙昧的精神的对立;丰富文雅的精神在现实中的异化;伦理道德下理性与欲望的冲突。该剧警示我们精神荒芜所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亨利·罗斯在他的名作《就说是睡着了》中以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一个犹太逆子的欲望追求。然而主人公的欲望追求最终化为一场空无甚至灾难。主体在犹太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二重父法中经历欲望的缘起与破灭,最终只是在象征界桎梏于重重的文化枷锁中,遭遇回归本真自我,追求自由意志的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浅论拉康的欲望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欲望问题可以说是精神分析学的核心问题。在此问题上,拉康有一些基本观点,如欲望根本上是一种对缺乏的欲望,欲望乃是“他人”(“他”)的欲望等等,这些观点虽然是从精神分析学特有的经验中得出来的,但是,从它们所揭示出来的那种深度来看,它们无疑已经具有了某种适用上的普遍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中国小说中,知识分子/农民作为自我与“他者”,主体与客体,被置于同一意义场中二元对立的位置,他们之间的冲突及冲突背后的身份、权力、意识形态以及自我表现的变化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个核心主题。作者以对《在废墟上》中知识分子与农民可疑遭遇的解读为切口,追索二者在中国文化和政治谱系中长期存在的深切而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受先进思想影响的普希金,是徘徊在进步和落后之间诸多俄罗斯贵族的代表。作家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和本阶级面临的矛盾处境,并通过他笔下人物命运的抒写,深刻地思考着贵族阶级的处境:自我意识觉醒,渴望挣脱封建专制和宗教传统对人性自由的束缚,同时又不愿放弃沙皇专制制度下贵族阶级的既得利益。文章从崇高美的角度,分析普希金作品中的人物为满足情欲、权欲的畸形行为及人生悲剧,揭示人物欲望悲剧蕴含的追求人性自由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艺术魅力在于她鲜明的性格特征,病态的精神世界和女性性别的悲剧。曹七巧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情欲与钱欲的不可调和,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对情爱的渴念的激烈冲突,最终在“金的枷锁”下,情欲与钱欲一起耗尽人的生命。《金锁记》中鲜活的“七巧”形象,源于人性自我的深度审视。  相似文献   

13.
审美与欲望关系的构成焦点在于审美主体。审美主体首先是知、情、意、欲统一的身体性存在。这一前提决定了欲望在审美当中存在的合法性。对创作主体来讲,欲望必须被对象化才能获得成功的表现;对接受主体来讲,被欣赏的欲望和审美体验中的身体性确证表现出审美活动中存在着欲望。欲望的滑动本性通过文化中介使美和艺术的边界流动起来,从而打破了精英式审美的垄断。  相似文献   

14.
《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批评界普遍认为的后现代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十二岁少女之间的畸型恋情故事,由于他们的相遇、相知、结合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注定了他们只是擦肩而过的两个人。但是又机缘巧合地在欲望这一点上找到了共同语言,两人各怀鬼胎,最终双双坠入欲望的谷底。这是欲望的悲剧、爱情的哀伤。  相似文献   

15.
以纵深的笔触来刻写矿工生活一直是刘庆邦小说创作的一大主题。其新作《黑庄稼》在继续延伸这一主题的同时力求突破,摹写了一个遭遇死亡的矿工家庭的悲惨境遇。围绕着对抚恤金和孙子小本的争夺,作者成功的刻画了作为多重身份的公爹苗心刚这一人物,完成了一个关乎人生的苦难与人性欲望的深层透视。  相似文献   

16.
禹雪含 《海外英语》2014,(15):195-196,207
A conflict is a disagreement, struggle, controversy or fight which usually provides the plot for a story. It is the prominent element of a work and the basis for everything else included in the work of literature. In the drama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of Tennessee Williams, several kinds of conflicts are proficiently and artistically revealed. This paper touches on different kinds of conflicts, including those between fantasy and reality, female and male, desire and death, the exterior and inner world,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Conflicts are of great literary importance in this play. Firstly, they function to propel the plot and create an overarching tension. Secondly, they are used to represent themes which are applied to greater contexts. Thirdly, conflicts go through the whole play and make it a united whole.  相似文献   

17.
借助福柯的权力理论,可以对《欲望号街车》有深一层的分析:在史丹利—史蒂拉—布兰奇的三角权力关系中,布兰奇是受害者,在交织的权力关系网中,她处于如此不利的位置中,因此她的堕落似乎也是必然的,她被史丹利从以他为核心的权力系统中驱逐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时,权力在其作用过程中改变着她,权力定义了她的身份,布兰奇的悲剧是权力关系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机关环境与机关管理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双向互动关系。机关环境提供着机关管理资源,制约着机关管理行为,体现着机关管理成效并引发着机关管理的联动变化。而机关管理对机关环境也具有优化和干扰两个方面的反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机关环境与机关管理的关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商事代理与民事代理的区分是极其必要的。事实上,与民事代理相比较,商事代理具有营利性、原则上的营业性、代理权权源的单一性、代理形式的灵活性、有偿性、代理效力确定上的宽松性、责任承担上的独立性和严格性等特征。当然我国应该在立法理念、价值取向、立法体例和内容设计上对商事代理法律制度有所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