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祈雨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重要的祭祀与礼仪活动。宋朝因为旱灾频繁故而屡有官方与民间组织的祈雨行为。其中官方祈雨行为又有不同活动主体,按照祈雨祭祀礼的等级,其活动主体可大体分为中央有司、皇帝、宰辅与百官以及地方各级官僚。这些活动主体出于不同原因成为祈雨活动的组织者或主持者,他们的行为蕴含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政治意味。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时代,"桑林"是殷商及周代宋国的国家祭祀场所,有时也是殷商或宋国祖社的代称.在桑林祭祀中,当然会有与祈雨或生殖崇拜相关的活动.但是,祈雨或生殖崇拜并不是古人祭祀的唯一内容,故片面强调这两个方面是不恰当的.<左传·襄公十年>所载的"宋公享晋侯以<桑林>"事件,是在特定的政治、军事和外交背景下发生的,其时所上演的<桑林>乐舞与祈雨或生殖崇拜无关,而与<商颂·长发>有关.  相似文献   

3.
商代旱情时有发生,殷墟卜辞中有诸多求雨的记载。商代祈雨方式有燎祭祈雨、焚巫祈雨、向神灵祈雨、巫舞求雨等。商代祈雨舞深受蚩尤文化的影响,商代祈雨舞的起源与蚩尤部落的巫术祈雨活动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宋代祈雨考     
在宋人眼中,雨水是上天对人类的施舍,因此一旦发生旱灾,他们便会举行祈雨活动,其祈雨活动又是如此之多姿多彩,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时代特色。同时,祈雨给宋代统治者带来的诸多政治利益,更使其对之趋之若鹜。  相似文献   

5.
张掖平天仙姑信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天仙姑信仰产生地在今临泽县板桥乡.这一信仰起于何时,献不足,难以考稽.但其逐渐兴盛,当在明朝万历以后.宗教是人类苦难的曲折反映.明后期,河西饱受河套蒙古的袭扰之苦.局势动荡不宁,给汉族人民和蒙古族人民都带来了深重苦难,这是平天仙姑信仰逐渐兴盛的重要原因.此后,平天仙姑信仰随着清初社会的动荡不安而持续兴盛.仙姑修板桥的动人传说与板桥夜月的优美景色交相辉映,再加上合黎禹迹、昭武古城,构成了本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景观。  相似文献   

6.
《仙姑宝卷》全名《敕封平天仙姑宝卷》,刊刻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现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木刻版的《仙姑宝卷》,临泽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首尾已残的木刻《仙姑宝卷》,在张掖民间也藏有木刻版的《仙姑宝卷》。另外,尚有许多手抄的《仙姑宝卷》,目前已公开的有《河西宝卷真本校注》本、《临泽宝卷》本、《金张掖民间宝卷》本、《山丹宝卷》本。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作为民间宗教经典的宝卷,在其核心地带保存得最为完整,即便是手抄本,也具有较高的保真性,能够保持其经典的严肃性,而离开其核心地带,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出现娱乐化的倾向,离核心地带越远,变异越大,娱乐化的倾向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平天仙姑宝卷》系据临泽县板桥镇一代民间宗教平天仙姑的传说和神异事迹编辑而成,它是河西地区为数不多的土生土长的宝卷之一。《平天仙姑宝卷》曲折地反映了明代河西地区的历史和风土民情,尤其是《宝卷》中的"仙姑近代显应分第十九"讲述了近代以来仙姑显灵之事,总共有五件事,这五件事情均以明代后期河西历史为依据,其中讲到的人物和事件除了仙姑神异事迹外,基本上都是真人和真事,更是直接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历史,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何仙姑何许人也何仙姑为“八仙飘海”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也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故称仙姑.何仙姑何许人也?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她是唐广州靖城女子,住云母溪.年十四、五岁时,食云母粉而成仙,行动如飞,日往山中采果奉母;或说她本为宋永州道姑,士大夫趋询休咎,名甚著(以上两说均见《辞海》).还有的说她为唐零陵何氏女.幼遇异人,与桃食之,遂不饥,自是能逆知祸福.乡人神之,为沟楼以居.景龙中仙去,世谓之何仙姑(见《中国人名大辞典》).另有人却认为,何仙姑,世居福建武平岩,歙县志谓仙姑歙人.(见魏泰《东轩笔录》)  相似文献   

9.
回族民间传说中有一些反映回族祈雨的故事。主要有世俗类传说《插龙牌》、《李朗降龙》、《青龙潭》和宗教类传说《玛乃与穆萨》、《保老师祖祈雨》、《龙盘》。通过对这些传说的分析,可以看出回族的祈雨习俗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对汉文化的吸收,也体现了其突出的伊斯兰文化特质;而且也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是适应本土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雩祭是古代大旱时举办的祈雨祭祀活动,伴随着农耕文明而产生,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一镇二乡十二社"雩祭活动是阳城独特地域环境模塑的产物,也是当地百姓努力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其兴起可追溯至清代,传承至今。从生态民俗学角度对山西阳城雩祭进行解读,可以探讨其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指出其在娱人娱神、维系村民关系、满足民众心理诉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专门从事写作的人来说,写作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而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来说,可以把作文当作提升自我的一种手段。因为作文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一个同学作文水平的提高,不仅表明他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2.
金花仙姑是产生于兰州的地域化传说,并向西流传到青海河湟地区。在传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仰促生了灵验故事的产生,同时促进了金花信仰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民间力量与官方力量都起了重要作用。而宝卷的编写与流传则进一步推动了传说与信仰圈的扩大。因此金花仙姑的民间信仰与民间传说互为作用、互为表里,构成民间基层社会极具活力的文化运动,这也是青海唯一地域化宝卷《金花仙姑成道传》形成与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天等"峒信"侬智高的衣冠冢有比较长的历史,是壮民族为纪念侬智高修建的庙宇,祭祀活动历代相传、香火不绝,形成浓厚的侬智高庙会文化,主要有景搓节、春节大祭拜活动及其他祈福祈愿祈雨活动,这些文化反映壮民族对侬智高民族英雄地位的认可甚至于顶礼膜拜,也集中体现"峒信"壮民族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乞旧衣是唐代进士阶层的一种风俗。落第举子乞取及第进士(新进士)穿过的麻衣以求吉利;而从经济角度考虑,则可以节省科举考试的部分开支。  相似文献   

15.
认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校园文化建设,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深层次内容.笔者试对校园文化及其建设做如下探讨. 一对校园文化的认识 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在学校建设、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积淀、提炼形成的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校园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卜文华 《考试周刊》2013,(83):172-173
这是荣格派心理学家经常讲起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据说中国北方的一个村庄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下雨,引发了旱灾,庄稼都快要干死了,于是村庄里的人不得已请道士作法祈雨。过了几天,一个衣衫褴褛的老道士赶着一驾破牛车来到村庄,于是村庄里人请他快点祈雨。老道士按着村庄里的人的要求祈了几天,天好像没有什么反应。  相似文献   

17.
儿童游戏的性质是由天性与文化两方面来规定的.作为天性,游戏象征着和谐、自由,是人之为人的标志,教育应该建立在儿童游戏活动的基础之上.作为文化,游戏又有着丰富而具体的内涵,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而变迁.这一问题的辨析有着重大的教育学意义,它使我们在肯定教育顺应天性的同时,也要考察游戏活动的具体形态,并对儿童生活的现实进行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是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忠实用另一种语言的重新表现出来.而每一种语言都是以其文化作为基础的,语言是与思维是有密切联系的,记忆和表达人的思维过程、认识和结果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而人们所生活的环境及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人的思维模式.因此翻译若能保持原作风格,准确表达原意,必须深入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9.
创新能力是作文教学的生命,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而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涉及学生多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旬邑县民间祈雨风俗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祈雨丰年是中国民间水崇拜信仰之一。这一民间习俗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不断延续、传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异,形成中华大地上各具特色的祈雨风俗。陕西省旬邑县晚清民间祈雨风俗的来历、方式及过程,从历史学、民俗学、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仪式中所体现的西北农村普遍存在的信仰形态,对研究民俗学、历史学等学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