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秦汉时期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起始阶段,很多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尚处于开始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妇女在家庭中所承担的责任及义务体现在所谓的"妇道"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后世以强调"性道德"为核心的"妇道"或"贞节"观念存在很大不同,而且,秦汉时期的"妇道"所体现出的诸多积极元素直到今天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文化运动潮起以后,对于性伦理性道德的关注一直是五四启蒙阵营文化批判的一个重要维度,五四文学的现代性追求中始终伴随着对于现代"性"的构建.但在性伦理问题上,理论倡导与文学表现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冯沅君、庐隐、郁达夫和丁玲等在性伦理上的暧昧态度正映现了五四伦理革命的艰难.  相似文献   

3.
关于宋元时期的贞节观念,历史学研究者存在较大争议。宋元统治者从现实统治需要出发强化贞节观念;社会精英大力宣传贞节观念,男女之别愈趋严格;宋元社会对贞节观念的接受和贯彻逐步广泛深入。宋元时期完成了贞节观念由理论走向集中实践的过渡.致使妇女节烈现象在明清得以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大学生性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西方社会的"性自由化"、"性解放"等错误思想的渗入,传统的性道德逐渐淡化。目前大学生性道德的现状则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在性道德上的疑惑和对传统性道德背离的趋势,其性道德观念和性行为现状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5.
性道德教育是高职生性教育的核心,也是高职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加强对青少年性道德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本文在广泛的调查分析后认为,高职生性道德现状存在二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性道德观念陈旧与开放交织,二是性道德行为具有自主性、轻率性和可变性特点;而这些问题的成因与高职生的身心特点、学业特点、性道德教育的缺失以及大众传媒与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贞节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个乱世时代,统治阶层和精英阶层,都意识到肃严贞节观念的重要性,女子的贞节被反复强调,并出现了女子由守节到开始殉烈的趋向。隋唐时期,进一步加强礼教,妇女的道德标准进一步强化。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观,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并实现了由礼入律的转变,贞节观念在唐代经历了不断趋严的势头。但总体来看,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贞节观念仍比较淡薄。  相似文献   

7.
我在讲授五四运动课程时,碰到一些问题.例如:我们都知道"五四"是一个划时代的运动,五四运动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但是,这个时代或这个时期究竟起止何年?又如,五四运动是否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关系;五四运动有什么特点;五四运动到底是谁领导的?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过去在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时,一般皆不谈它在国际上的影响,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问题.本文限于篇幅,仅就五四运动的内容与"时间";五四运动的性质与特点;五四运动的领导;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等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8.
晚明通俗文学大师冯梦龙所编纂的系列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明代话本、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在"三言"的120篇作品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到贞节问题的有40余篇。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长久以来为"三言"研究者所忽略的传统封建思潮中的贞节观念对时人的思想及生活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且还可以看到历来备受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列女传》和《女诫》两部著作,检视了汉代的贞节观。不论是从写作目的,还是具体内容来看,这两部书的用意都不是专门针对妇女的贞节问题;书中有关内容不过是沿用以往有关贞节的言论。文章认为两汉时期并没有出现新的系统化的贞节观念;在贞节观这一问题上,两汉时期也并没有表现出比以往更加严格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窦娥冤>以"冤"为聚焦点."冤"是贯串故事始终的情节主线.据此可以对第三折[正宫@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窦娥的贞节观念、第四折及窦天章形象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得到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王光祈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五四新思潮及传统爱国主义思想影响下.形成了其独特的社会改造思想。他的社会改造思想里既隐含了鲜明的民族主义特点,又不乏典型的空想主义色彩,同时具有以社会活动改造社会的思想特征,也显示出了强烈的无政府主义倾向性。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群育观念的复兴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降,严复、梁启超等人"群"观念的提出,旨在唤起国人的"合群"意识,以达到保国保种的目的.孙中山、蔡元培等人的教育主张奠定了民国时期群育列入教育方针的基础,梅贻琦、罗輈重、潘光旦等人的教育主张丰富了群育思想.当前,德育含义太泛,实际上是弱化了德育,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群"和中国近代提出的群育思想继承发扬,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形成 ,既有中国近代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 ,也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概括起来 ,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它是中国近代化运动层层推演的必然产物 ;二、沉重的民族危机 ,使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思维角度发生变化 ,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 ,即对人的素质的思考 ,对国民性改造的关注 ;三、西方文化的输入与中西文化的冲突 ,为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探索 ,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统 ;四、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受日本、欧洲启蒙思想家关于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影响 ;五、中国传统儒家思维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雷霆超的《吃碗茶》是重现上世纪40年代美国华裔单身汉生活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唐人街单身汉面对家庭和社会所流露出的不安与躁动以及中国封建文化中的男权主义在美国主流社会的冲击下渐生扭曲,乃至蜕变。文章研究目的在于关注小说中唐人街中的男权主义对人性的摧残,揭露出唐人街的人们一定程度上都是封建主义影响下的产物,他们各自的悲惨经历也都源于男权主义这一孽根。在新的历史语境中,这些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思想对人性的摧残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 ,新旧体制的转换、新旧思想的交锋 ,打破了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固有秩序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又使教育内部进行着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的内容和结构、教育方式等的全方位、多层次变革与整合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 ,在内外环境、新旧变量的交互作用中进行着磨合和蜕变。从“神”的幻化到“人”的凸显 ,再到“我”的生长大致可以反映出我国教师角色转换的脉络  相似文献   

16.
《天堂鸟》与《牵手》是出自男女不同性别的当代作家,对比分析两个文本的男女艺术形象,揭示出一个家庭应该建立科学合理家庭观的问题。即摒弃家庭唯我观思想和家庭唯他观思想,充分尊重并体现家庭男女双方的平等主体性。唯如此,才能建立和谐完美的家庭。这需要家庭男女双方都要更新思想,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郭嵩焘作为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在出使期间对西方社会作了全方位的考察,并以此为参照,联系中国实际,对“华夷之辩”、本末之序、人心风俗等和学习西方有关的传统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对中国的求强求富有着独特的、超越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量子教育学:一百年前“量子爆破”的现代回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牛顿—笛卡儿的机械世界观影响了整个工业化的历史。一百年前量子理论的兴起 ,如同在经典物理学城堡中发生的“科学爆破”,带来了一场科学和思想的革命。量子思维方式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特点的思维方式。深受牛顿—笛卡儿世界观影响的传统教育学 ,在信息社会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微 ;新生的量子教育学与传统教育学在基本前提上存在着重大区别 ,它将在教育理论丛林中占据一席之地。“量子爆破”对量子教育学的创建有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9.
在“上编”对中华古代经典自然观形成过程与核心观点溯源式阐述的基础上,本文重在探讨清末民初社会剧变中经典自然观的转换与丢失问题。当时社会总体上的性质与结构之激变,构成了经典自然观渐被遮蔽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基础。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先后兴办各式新学堂,引进西方自然科学课程,越来越大规模输入西方经济和文化思想,在教育上开风气,形...  相似文献   

20.
群育思想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由先秦时期发轫到民国时期发展,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梅贻琦、潘光旦等人的教育主张丰富了群育思想。在这个科技迅猛发达的时代,我国高校人才素质培养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群育思想强调关怀他人、和谐相处,体现了群性的精神,对当代高校人才素质培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