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忻悟 《学语文》2008,(4):46-46
一、教材中“通”与“同”使用的混乱情况 翻阅近年几家出版社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就会发现,在古诗文注释中,训诂术语“通”与“同”的使用情况各不相同。现以三家教材为例: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注释中,有“×同×”的注释形式。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将此统统当作通假字来处理。实际上,“×同×”中包括初中文言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现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谈谈我的管见。  相似文献   

3.
“通”“同”是字典辞书及文言文注释中常用的两个术语。在教材和工具书中,它们的使用分工往往不够统一。文章通过对两个术语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尤其是以王力《古代汉语》为依据,整理出“通”“同”及其他相关术语的使用分工办法,试图为古汉语教学及工具书的使用和编纂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文教学、考试中,“通假字”这一古汉语现象,或多或少,会占一定比例。然而在课下注释中对“通假字”这一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同”,一说。“通”,但并没有将“同”与“通”的区别做详细的说明。在这个问题上,我问了几位资深的语文教师,他们所解释的也只是一见之词。通过翻阅古汉语的有关资料,得出一些拙见,以供参考。请先看下面这组句子: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教学、考试中,"通假字"这一古汉语现象,或多或少,会占一定比例。然而在课下注释中对"通假字"这一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同",一说,"通",但并没有  相似文献   

6.
正时下,许多学校都会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所谓"同课异构",是指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分别执教,或由一位教师先后两次以上执教(本文探讨的多为前者)。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给执教教师提供了展示和成长的舞台,给观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那么,如何认识并处理同课异构中的"同"与"异"呢?笔者谈几点思考。一、"同解"教学文本说起同课异构,不少教师认为,就是要对同一教学内容解读出不一样的"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中"通""同"的混用、乱用现象进行统计与分析,辨析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使广大学生了解和区分这两个术语的异同,提出区分"通"和"同"术语的建议,有助于今后的教材对"通"与"同"这两个术语的使用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你们好。在学习文言文中,我发现课文下边的注释常有某字通某字和某字同某字的说明。请问,“通”和“同”到底是一回事还是有所不同? 武汉实校高一吴之生吴之生同学: “通”、“同”都是前人解释、推定用字时的专门术语,且主要用于后人通常所说的通假字。在疏通、理解用字这一点上,两字有其相同的一面。但细较之,两字又有区别。通,意为通用;假,意为借用。通假,主要是指字音和字义的相  相似文献   

9.
温志权 《学语文》2005,(2):45-45
某字“同”某字,某字“通”某字。是古书注解中常用的术语。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烛之武退秦师》注解里。针对“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一句,有“共,通‘供’”之注。对该字注解用“通”的还有: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二版)。然他书该文此字注解里。又有“共,同‘供’”之注。如:《古代汉语教程》(张世禄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二版);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表示年代的常用形式是“××世纪××年代”,如“20世纪80年代”。但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年代”,并且很快流行开来。例如:  相似文献   

11.
放暑假了,正上小学的侄儿林林的学习辅导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的身上。十来天过去了,看书、讲解都顺顺利利,唯一使我颇费脑筋的是:每次批完我给他出的题目后,小家伙总是呆呆地望着卷上的红“×”,再抬头看看我,嘴里还嘟嚷着:“又错了这么多……”看着他无精打彩的样子,我没少安慰他、鼓励他,可磨破了嘴皮,始终无济于事,他的学习情绪日益低落,以致于最后见到试卷就愁眉苦脸,什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教师批改作业,指错标识用红叉习以为常。但是,在北京市丰台区南宫中心小学,教师规则中却多了一条:判作业不准打红叉。教师在学生作业本出现问题的地方画个问号作提示,请学生再看看想想找出错误原因,改正之后再画对勾。有时还写一些鼓励性的批语。该校认为,在作业中挑错  相似文献   

13.
据《光明日报》报道:多年来,教师批改作业指错标识用红叉习以为常。但是,从现在起,北市丰台区南宫中心小学在他们的教师规则中了一条:判作业不准打红叉。据介绍,该校特级师张思明从不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红叉,而是出现问题的地方打个问号做提示,请学生再看想想,找出错误的原因,改正之后再画对勾。他为,在作业中挑错,不应是教师的全部工作,呵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应把批改作业看成师生的一种情感交流。这事,启人联想,引人寻味。“?”和“×”不是个符号吗?但细琢磨,“?”和“×”还真有感情彩,问号提出问题,是质疑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 ,[1]曾谈及这样一类题目 :已知命题“方程X(或不等式X)的解集是X” ,求这一命题的否定 .由于这一类题目当前仍可见于某些复习资料 ,而且数量虽少 ,给学生们和任课教师们带来的问题却很多 ,本文拟对之略表拙见 .1 就 [1]所举之例谈这类题目应有的解法和答案例 求命题“不等式x2 -3x +2 >0的解集是 {x| 1≤x≤ 2 }”的否定 .[1]认为此题应答“不等式x2 -3x +2 >0的解集不是 {x| 1≤x≤ 2 }” .这一答案虽不能算错 ,但也绝不能算好 .由下面的解法可见 ,否定原命题可以得到诸多结果 ,适宜作为答案的应是相较之下最为明白透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读晋家泉先生《汉语中的敬称"×老"××X老"》一支以汉语学习》1994年第2期。以下简称"晋文"),觉得有三点值得谈谈:一、"×老"、"××老"并不像晋文所说的那样,只"适用于男性"。如:(1)不料胡愈老竟于1986年1月作古,沈兹者相继于1990年1月逝世,我深感悲痛。(叶帆风:《在新加坡的一段经历》,《群言》1990年第9期)(2)我又找到谢冰莹的电话号码,和她通了电话。谢老说:"你来吧,我等你......。"......转眼间就到了谢老居住的公寓楼前。(阎纯德:《画一个美丽的句号──旧金山,访问谢冰莹》,人物))1994年第1期)例(1)以…  相似文献   

16.
学习概率,当开始遇到表达“至少有(或不少于)×个事件出现”与“不多于(或最多有)×个事件出现”这类事件时,常使人感到头痛,不易理解。原因是,其一,初学者对于用“至少有×个事件出现”与“不多于×个事件出现”等这类表述随机事件的语言很不习惯,总感到捉摸不定,分析不来。其二,初学者不理解欲表达“最多有  相似文献   

17.
18.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P32有一幅《日本“和同开弥”钱》图,页底注释①写道:“这枚银币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钱文中的‘开弥(宝)’即‘开元通宝’的简称。”但是,日本历史上只有“和铜”年号而无“和同”年号。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9.
汉字的字形十分复杂,字形不同的几个字有可能是同一个字,而字形完全相同的有可能不是同一个字。因此,有必要对"同字"做一个界定。本文提出了以音义为基础的方法来界定"同字",认为凡是字音字义完全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觉符号均可视作"同字",并在此基础上以几种典型的字际关系(如异体字、繁简字、假借字、同形字及同义换读)为材料来论证这个定义。  相似文献   

20.
你对考试做何感想?A.你喜欢考试,你觉得考试能反映出你的真实水平;B.你讨厌考试,一旦考砸了,你就会备受老师和父母的批评,而且你并不认为考试能反映出你的真实水平;C.你并不讨厌考试,但觉得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还可以变得更好……不管你是哪一方,都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出来,和同学们展开讨论。怎么样,感兴趣吗?那就赶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