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来,关于文学语言的根本性质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这里,我们仅就人文性或人文精神的弘扬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审美能力。一、审美素质及其在语文素质中的作用在人类的各种素质中,审美素质是一项普遍而又特殊的素质。审美,与人类的其他活动,比如政治活动或生产活动不同,更少一些“实用的”和“功利的”目的,更多一些“精神的”和“文化的”的意义。然而它又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没有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失去了“精神”和“文明”。语文教材或读物中的文学作品对于提高高中生的审美能…  相似文献   

2.
这里说的“初感”,或称“第一感受”,指审美活动中主体最先获得的直觉性感受。这种“初感”虽然朦胧,却发于至诚,得之幽微,常有真知灼见的胚芽,因而总为世人所珍视。这里,我们借它来指称人类对审美特性的初期感受和认识。在这种整体性的直觉型思维中,包孕着对审美活动特性的单纯而直接的感悟,因此,对这种“初感”的再思,有助于对审美活动特性的把握。 美学应当把审美活动作为一种具有“特殊规定性”的“关系”来考察。 正是“关系”,才体现了人类活动的主体性。美感,是人类的这种特殊的肯定和享受方式的体现,是主体与对象在特定的对应和关联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审美活动的特性又集中地表现于美感的特性。拙作《审美关系基  相似文献   

3.
审美活动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感于通行美学原理对审美活动的抽象、直观理解和对审美意义的片面认识,本文力图从人类活动的角度,重新审视审美活动及其意义。审美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形态,它遵循人的活动的一般原则,即克服人与外部世界的分裂。同时,它又是对实践活动的有限性的超越和理论活动对人的目的性的悬置的修正。因而,审美的职能就在于:一方面,它是对现实矛盾的否定和克服;另方面,又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动,对人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有感于通行美学原理对审美活动的抽象、直观理解和对审美意义的片面认识,本文力图从人类活动的角度,重新审视审美活动及其意义。认为,审美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形态,它遵循人们活动的一般原则,即克服人与外部世界的分裂,同时,它又是对实践活动的有限性的超越和对理论活动就人的目的性的漠视的修正。因而,审美的职能就在于:一方面,它是对人与现实矛盾的否定和克服,另一方面又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补偿,对人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正>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正如达尔克罗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领域,然而,就当前现状看,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项特殊活动。“在审美活动中,人们更重视过程,审美的享受即在这过程中”。①“审美享受的过程性是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②赫尔岑也为审美活动的特点作了注脚:“一个通过阅读体验了时代,不象在科学中他只摘取最后的得到澄清的成果,而象那种一同举步、一同走上曲折道路的旅伴。”③这充分说明:审美享受便是在这个特殊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的,且这种审美享受伴随审美活动的始终。如果这种活动延续的过程越长,则获得的审美享受就越多。而悲剧结局的作品,尤其是合符生活逻辑、人物性格逻辑的悲剧结局往往能  相似文献   

7.
美的规律就是实践-创造的自由法则。美的规律首先是在人类的物质生产之中形成的创造性自由法则,也就是物质生产之中生产者按照自然界的“物种尺度”和“人的尺度”来进行的创造性自由程度。从物质生产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到话语生产的自由创造,人类的实践活动逐步扩展到精神领域,形成了符号创造的自由法则,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由物质的、现实的领域拓展到象征、移情等符号化、非现实的领域,生成了审美符号的创造性自由法则,从而使得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成为审美活动。从话语实践的自由创造到精神生产的自由创造,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成了比较纯粹的审美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即文学艺术,审美意识形态的创造性自由法则就是纯粹的“美的规律”。不同形态的实践-创造的自由法则适用于不同形态的审美活动,反之物质性审美活动、符号化审美活动、意识形态审美活动的自由程度又生成不同的“美的规律”,不断推进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逐渐走向人类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社会)、人与自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袁作兴在《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审美价值论》一文中指出美并不是一种独立自在的自然现象,也不是单纯的精神现象,它属于价值世界,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是一种价值关系,是审美容体与主体间关于美的信息的因果性同构。现实世界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人类审美活动所及的对象,审美价值就客观地也就普遍地存在于人的审美活动中,客观事物的“美”、“丑”与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是密切关联的,共体现一定的价值内容和价值意义。事物本来的美,应当是它所具有的或显示的对于人类整体发展的价值。究其内涵,有如以下几点:(l…  相似文献   

9.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实践活动。在古希腊神话中,审美就受到人和神的共同青睐。审美活动能满足人的感官的感性追求,是人的生命力的自由展现,并能在创造的对象物中直观自身,是人的自由创造的最高境界。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完全沉浸在美的理想的境界中。审美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精神愉悦和享受,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乐园。  相似文献   

10.
付强 《中小学电教》2003,(11):58-59
3.用想象完善意境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称它为“人类一切可能中的女皇陛下”。想象能够突破学生直接经验和感受的局限,赋予形象以更大的内在概括性和外在完整性。陆机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说,刘勰的“神思”说,都是讲想象的,一致强调审美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想象就像一把金钥匙,它能够开启一切艺术殿堂的大门。  相似文献   

11.
张华清 《考试周刊》2013,(39):89-89
审美活动是人类思想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审美追求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永恒主题。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是引领人类得到内在精神享受的重要途径,动听悦耳的语言韵律是使人类产生共鸣的重要手段。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日语语言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更高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2.
当这形式从外部,即通过人的住所、家庭用具、服装逐渐向人接近的时候,起初只是改变人的外表,最后也改变人的内心. ——德国美学家席勒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高声唱道:“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渴望物质生活的同时,人类还深深渴望着精神的“诗意”.考古学和艺术史表明,人类自脱离动物以来就开始了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用石珠、兽牙、海蚶壳等,染上红、黄、绿等各种不同的颜色佩带在身上.可以说,审美活动伴随人类整个发展史的.  相似文献   

13.
“自由”是王国维美学体系中一重要范畴,王国维在其“境界”理论中追问了自由的内涵、分析了人类生命活动何以不自由的因素,进而为自由寻找出路。他认为,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只有通过审美活动、特别是在艺术的审美境界中把功利的实践活动转化为非功利的审美活动.生命活动才可能自由.  相似文献   

14.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人类特有的审美活动,它是主体人对客体世界的精神消费活动,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价值关系。这种消费方式和价值关系的形成根源于“自然的人化”。主体对客体的对象性活动,使主、客体双方造成了同步双向的“自然人化”,而且都是在主体的感觉和心灵中完成的。审美就是以“主体自然人化”的结果为纽带实现主、客体的相通融合,从而使主体获得精神消费需要的满足感即美感的活动。“美”就是主体因获得了美感而对消费对象作出的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15.
王华  孙祥 《教书育人》2000,(6):44-46
越是当代社会 ,人文关怀的话题越是重要 ,而美育则是这种人文关怀的集中表现。所谓美育的人文关怀 ,其实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关怀。而要实现这一关怀 ,就不能不注意到社会现实生活中人的审美趣味的培养问题。我们知道审美活动是体现主体个性的活动 ,是主体追求自由的活动 ,审美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要通过审美趣味表现出来。人的不同审美趣味反映了人们不同的偏爱 ,不同的追求 ,可以说审美趣味是审美活动的具体体现者和落脚点 ,是审美活动 ,尤其是审美个体研究、世俗研究的主要内容。审美趣味既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审美发展趋向 ,也体现着社会精神的…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然设计审美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的中心问题是人与物的和谐。那么在以实践为基础对设计审美价值进行判断时,要明确设计审美价值是在客观事物功利价值的基础上产生,并取决于客体本身的客观属性和主体实践活动与需要。也就是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这其中,人的主观情感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初谈佛教石窟供养人项一峰供养人,简单地说是将私有财产奉献给别人或社会团体的人,奉献的私有财产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追溯它的历史,可以说与人类同时产生。佛教供养人,无疑佛教产生的第一天就出现。佛教界通常所讲供养人,是指供养“佛法僧”三宝的人。若狭义依...  相似文献   

18.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自己的生活的。这就肯定了人所存在的现实中的审美活动,从而也肯定了人在现实中的活动与审美活动密不可分。人类循着这样一条美的规律,逐步迈向美的领域,即生活完全审美化或审美的完全生活化状态。也就是生活和审美完全同一(融合)。人文科学的“需要——满足”理论,对人的这一过程也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当人的最低需要(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和保障以后,  相似文献   

19.
大树的儿子     
“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一个时尚的话题。说它“永恒”,是因为自有人类那天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与自然永恒的对话交流,就在伟大的自然那里寻求智慧、灵感和力量;说它“时尚”,是在普遍浮躁、功利的今天,自然仍永恒地抚慰、庇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以纯净的心灵阅读自然吧!看山川草木,闻鸟语花香,看蓝天上云卷云舒,听山间小溪潺潺;在静寂或喧闹中,  相似文献   

20.
审美活动是一种人类特殊的精神活动。它具有精神愉悦性、强烈的主体性和鲜活的感性等特征。审美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是人的心理潜能得到自由释放的情感体验,是人的感性生命力的自由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