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王君仪是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名研究生。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她就跟随新闻媒体报道组先后奔赴汶川、绵阳、北川等地采访,历时一个月。采访结束后,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与自己的所学所思结合起来,加以剖析。王君仪的这一行动,折射出当代新闻学子身上很多可贵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对5.12汶川震灾媒体慈善报道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支援灾区人民.在此次灾难性事件中,除充分发挥其强大的新闻传播功能,媒体还在这场涉及全民的慈善事业中充当表率,为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极大贡献,但同时也存在部分媒体对投身慈善事业的个人和企业报道失当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事件的回顾,指出媒体在进行慈善报道过程中应明确自身的慈善之责,通过正确的定位和反思谨防"舆论绑架"现象的重演.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罕见的大地震。由此铺开了一场中国突发新闻领域规模最大的遭遇战和突击战。本文作出了回顾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5.
亲历式报道,是从采访者亲身经历的角度采写新闻的一种报道样式,它使新闻由第三者的转述变为当事人的叙述,是一种“现场化、形象化”的报道,“直通车式”的报道。这种报道样式现场感强、真实性强、生动形象,是近年来颇受读者欢迎的新闻报道样式。亲历式报道之所以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是因为它首先具有鲜明的写实特点。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一般意义的新闻,通常只保留事物的本真,告诉人们发生了怎么一回事就达到了传播的目的,但这样的传播,带给受众的只是事实信息本身,而事实之外更加丰富的“声与色”等附加信息,却往往被…  相似文献   

6.
刘宏 《新闻与写作》2008,(11):59-59
四川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了半年,回顾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突出特点是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报道过程。这个过程并非指媒体报道的主题转移,  相似文献   

7.
朱芳 《新闻爱好者》2006,(2S):41-41
经过一年的新闻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是不断深入了,但是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老师建议我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理论上的疑惑就会迎刃而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新闻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实践也是必要的。于是,怀着这样的目的。我走进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并被安排在河南日报政采访部实习。  相似文献   

8.
李希光  郭晓科 《今传媒》2005,(7X):51-53
“延庆山区并庄镇柳沟村中部的一个院落.房瓦问长着荒草,潮湿的窗格木条因腐朽而残缺不全,发黄的窗纸在风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忽然,屋里传出了四弦琴的声音,就像老北京戏园子里的调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壬璐盘腿坐在域砖已经剥落的古长城蜂火台脚下.向围坐一圈的同学和老师讲述今天她采访到的故事。他们的背后就是百丈悬崖,朔风呼呼地刮着,随身带的笔记本被吹得凌乱,“哗啦啦”地作响。  相似文献   

9.
环球人物     
时隔三年,朝韩火炮互射再次重演。3月31日早,朝鲜宣布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北方界线”的朝方一侧划定海上禁航区,韩闻预测,朝鲜将实施海上射击演练。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闻学家杰克·海敦曾说,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大地震一发生,便成了各大媒体报道的重点。其中,《南方周末》的报道尤为精彩,将自己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坚持“正义、良知、爱心、理性”的宗旨,努力做一份以精神缘为纽带的严肃周报,与600万知识型读者一起记录时代进程。  相似文献   

12.
在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新闻人铁肩担道义的使命感被空前激发出来。这次灾难的信息公开,有媒体称之为伟大的透明与中国的成人礼。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也是对整个中国新闻界的一次精神洗礼和专业锤炼。  相似文献   

13.
汪晓霞 《视听界》2009,(2):99-100
去年12月10日,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在接受10余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开发商低于成本价卖房将被查”。该消息次日经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引发了一场轰动全国的网络“人肉搜索”事件。这起事件最终以免去周久耕职务落幕。作为当时采访周久耕的记者之一.笔者认为,这一事件给当今新闻传播传递出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4.
健康传播视角下抑郁症报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伟 《新闻世界》2010,(5):91-93
本文通过对2000年—2008年间我国大陆健康卫生行业报、大众化报纸和党报三大类别的报纸关于抑郁症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考察这三种类别的报纸是如何呈现和建构抑郁症相关议题的,以试图进一步探讨媒体是如何塑造抑郁症患者形象的。研究发现,媒体对抑郁症的报道尚未普遍进入大众化和主流媒体的报道范围内,在报道内容上仍然处于提供健康信息的阶段。媒体在报道中将抑郁症患者塑造成一种危险且暴力的形象,媒体经由这种形塑建构了一种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周小犊 《青年记者》2006,(14):17-18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国媒体作了全面密集的报道,不少媒体表现出应有的理性。但是,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如假新闻泛滥、采访中的冲突与违规、主持人激情有余、专业不足等等。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的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欠缺及竞争的无序性。  相似文献   

16.
亲历式报道,也叫体验式报道,如今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青睐,在媒体报道运用的“十八般武艺”中,其使用的频率日趋提高.  相似文献   

17.
3月20日,星期六。新华社总社招待所。参加总社内参调研小分队一个多月,连续奔波数十天、四个省,正在和搭档潜心写稿。电话铃声急促,是一位朋友:“阜阳市不少婴儿吃假奶粉吃出怪病,有几个夭折了,一直得不到赔偿,你要不要去看看?一定要快!”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等地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灾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地,全国多个省市均有较强震感。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全国新闻媒体也立刻行动起来,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纷纷刊播抗震救灾专题报道,不少媒体还派出记者到现场采访报道,帮助社会和公众及时了解灾情。  相似文献   

19.
非官方,顾名思义就是区别于官方而言。非官方报道在这里是指民间组织自发地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和消息的一种传播行为,非官方报道力量体现于这种传播行为的过程中。由于非官方报道力量全部来自民间,不受官  相似文献   

20.
赵平喜 《今传媒》2005,(12X):56-56
最近,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的新著《转型中的新闻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我刻意地规避了以往那种一旦遇到一本好书就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的阅读方式,而是选择夜深人静的子夜或东方欲晓的黎明时候来读。时光飞逝,几个月读下来,越来越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就像一头饿极的牛闯进了绿油油的草场,一阵子猛吃之后,常常产生一种“反刍”的快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