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对孩子实行过度的惩罚,其教育效果是不良的。有不少家长总认为,惩罚孩子是使孩子服从的好办法,所谓“捧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其实简单粗暴往往只能是压而不服。对心灵是不能下命令的。威吓,体罚是教育的失败,是教育者的无能。惩罚引起的恐惧,会使孩子  相似文献   

3.
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我曾经设计了几个问题,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如:孩子的学习怎样?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么?你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你怎样教育你的孩子?190个家长中,16%的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兴趣不断提高。72%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考出很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大孩子杨筱临今年从高中毕业了。他自己打算:如果今年考不取他所向往的外语专业,他决心到农村去,献身于祖国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因此,虽然考试日期已经日益迫近,他仍然能够在积极温课的同时,坚持正常的作息;假日,还帮助我们料理一些家庭事务,并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大学考试,显示出忐忑不安的情绪。他的这种表现,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安慰;对于他的这种打算,我们也坚决给以支持和鼓励。事实上,无论升学或者参加劳动,同样是国家所需要的,同样是符合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利益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有两位家喻户晓的大科学家:一位是爱迪生,另一位是爱因斯坦。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的项目多达1628项,这真是个惊人的数目。一般的人如果一生能有一两项发明,已经是很不容易,足以引为骄傲的了。爱迪生的发明这么多,其中每一件都融进了他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晏红 《家庭教育》2008,(5):26-27
过度焦虑,会使孩子总是心神不定,自信水平下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而焦虑程度偏低,则会使孩子对什么事都不在乎,自尊水平下降,缺乏责任心。所以——  相似文献   

7.
写给母亲教育孩子的目的应该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貌似不可一世的怪物;孩子成才也仅仅是这种培养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应该是母亲穷追不含的目的!每一位母亲都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都无一例外地对自己孩子的将来有所考虑和期望。期望孩子成绩出众,将来上大学、有成就的有之;期望孩子有经营头脑,将来可以挣大钱的有之;期望孩子体格健壮,将来可以破纪录、拿世界冠军的有之。然而现实与人们的期望往往有所差距,一旦原先所期望的无望达到,父母们就开始产生失望情绪,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孩子的埋怨训斥…  相似文献   

8.
当被问到最喜欢哪一门课程时,杰森·艾布拉姆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午餐。”他以为他这种恶作剧般的回答会引来一阵笑声。但是他的父母———简和斯图亚特却认为杰森不把学习当回事儿。他们担心儿子的学习成绩———凑合但不优秀———让他不能顺利的升级。“你总是希望你的孩子能是最好的。”简说,“我们知道如果杰森努力的话,他的学习成绩能更好。”但是他愿意努力吗?大多数家长都会出于善意地为孩子制定高目标,以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犹他州大学儿童成长专业的心理学家萨姆·戈德斯登说,“但是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孩子…  相似文献   

9.
如今,日本的家庭教育观念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日本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开始越来越具有人情味,大多数家庭都希望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这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王亚琴 《考试周刊》2014,(95):193-193
<正>前一阵听说某某高校女生因考研压力过大,害怕无法达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宿舍内自缢身亡的消息,令学校老师和学生咋舌,这已经是高校内第n件自杀事件了,一个个鲜花般的生命已经经历过宛若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高考,还有什么更大的压力会让他们命丧象牙塔?在思考当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我们不免会这样想,谁给了其这样一个命运?那就是当今社会令人窒息的就业压力,是家长们"望子成龙,必须成龙"的期望。这就折射出来当今另一个重要问题: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要求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也被卷入了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你能考上重点中学吗?你有什么特长?你的外语如何?你能考上名牌大学吗……父母和孩子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被塞满了太多的“斤斤计较”。在这样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父母对孩子抱有良好的期望是正常的。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人皆如此。  相似文献   

12.
问:我女儿在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一,她小学时学习很好,是班干部,深得老师同学的喜爱。上初中后,她的成绩不那么拔尖了,考试成绩只是中等。她心气高,受到很大打击,每天作业又非常多,经常写到晚上10点。孩子变得抑郁,甚至有了厌学的情绪。我是不是对她要求太高了,降低期望是否有助于减轻孩子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我在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进行调查时,往往发现每班总有几个孩子自称是坏孩子。每当听到孩子哭丧着脸说到这句话时。我内心深处总是感到一阵悲凉。一个刚刚开始人生起步的天真儿童,怎么这么早就给自己贴上“坏”字的标记!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孩子,对孩子提要求,夫妻应保持一致,防止孩子“钻空子”。●要对孩子采取某项奖惩措施,事先,夫妻双方应先商量。有分歧尽量私下解决,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或争吵。即使对配偶的做法不满,也要向孩子解释母亲或父亲是有一定道理的,切忌当众相互指责。●不要背着配偶擅自放宽要求,不要私下向孩子抱怨配偶的不是。●教育不一致是家庭教育之大忌,除了父母教育孩子要一致外,孩子的祖辈及其他家庭成员也要一致。●当其他家庭成员放宽对孩子的要求时,父母应以恰当的方式予以阻止;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分歧时,父母要及时与其他家庭…  相似文献   

15.
正"我不!我不!我要回家!"早晨正在教室门口接待幼儿的我,在听见激烈的抵抗声音的同时,看见林浩和妈妈正在楼梯口进行激烈的拉锯战。原来,昨天天气炎热,下午放学离园后,林浩的舅母买了冰激凌,在林浩眼神恳求的情况下,妈妈为难地默许了林浩吃了一支。结果,今天起床发现林浩有感冒症状,妈妈责备了林浩。这对于自尊心极强的林浩来说,可不得了,就和妈妈拧起来,于是入园时就出现了刚才的一幕。妈妈事情忙,狠狠地批评了林浩后,交给了和她一起  相似文献   

16.
初做一年级的班主任 ,面对一群刚从幼儿园上来的孩子 ,我真有点手足无措。经过短暂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对孩子的微笑有股神奇的力量。  在刚教汉语拼音时 ,课堂上死气沉沉 ,孩子们始终提不起兴趣 ,作业中也经常出现错误。于是 ,我对教案重新审阅了几遍 ,但始终没能找出原因。一次在教“ie、ue”时 ,我叫了一名学生回答问题 ,他一直低着头 ;我鼓励他开动脑筋 ,好好想想 ,他抬起头正视着我。这时 ,我微笑着向他点点头 ,孩子脸上紧张的神情消失了 ,问题也随之而解。从此 ,课堂上不再死气沉沉 ,学生不再愁眉苦脸 ,这难道不是微笑的力量吗 ?…  相似文献   

17.
“难以教化”“调皮捣蛋”的孩子在每个班上都会遇见,一会儿和这个打架,转眼又和那个乱跑乱疯,一天下来,告黑状的孩子便不计其数了,好说好教育不听,训斥批评毫不在乎,真可谓“屡教不改”,谈起这些,老师们便会叫苦不迭,如何教育这些孩子,也便成了让人头痛的大事。这几天在有关书中看到有关“惩罚与儿童道德行为社会化”时感受颇深,文中这样说到:惩罚可以暂时压抑某种反应,但不会促进儿童对抑制的长期内化,当惩罚者在场时,儿童通常会抑制其不良行为,但惩罚者一旦离开现场,他们又会立刻“故伎重演”。同时,与身体和言语伤害相联系的惩罚会为儿…  相似文献   

18.
父母吩咐孩子做件什么事没有任何结果,重复一遍,孩子还是默不作声,一定要三次四次五次重复地说,才能成功。不少父母往往因此而恼火,责怪孩子反应迟钝。其实,孩子对父母的话不能很快作出反应多数是因对大人讲话的意思不理解,而不能立即作出反应。大人应该注意孩子在接受能力上的这一特点。为了确切地了解这个特点,心理学家们进行了实验。他们给五岁、七岁、十岁的孩子和成年人读一些简短的句子,把句子中个别意义明确的词故意换成发音相近,但没有意义的词。例如‘孩子在冰上摔了一跤,把腿摔伤了’。把句中的(‘冰’)换成。如果被实验者能  相似文献   

19.
英国有一位巨商,他的儿子是个对任何事物都抱怀疑态度的人,但对父亲的话却总是深信不疑。别人不解其故,向巨商请教原因,他便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家花园中有一座石塔,由于年久失修,眼看着就要塌了,巨商决定把它推倒重修。他儿子有事出门,临走时请求父亲等他回来再推塔,父亲答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习惯经常夸奖他人,尤其对自己的亲人。例如作父母的很少夸奖孩子的学业成绩,即使心中十分得意也不形诸于色。反之,美国人夸奖之词经常挂在嘴上,有时流于虚假。华人处在这种文化差异之间,应以中庸为原则。诚恳的夸奖与鼓励有其效果,尤其是在子女的发展过程之中。在人际关系方面,正面的反应可促使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