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体现了学生语文修养的高低,教师可以将文言文学习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结合在一起,丰富教学形式。在指导学生深度辨析文辞的过程中,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欣赏和创作结合在一起,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展开文道合一的教学,则能让学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最终目的是教书育人。因此,我们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做到文道一致,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德育的理解,有效地将德育思想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可以让学生一边学习语文知识,一边塑造自己的道德情操。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25):55-56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写作和阅读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还能理解语文学科中所具有的独特人文情感;而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将从阅读学来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并能通过写作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写作和阅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能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语文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研究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并通过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长期训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本色。在教学中,要紧扣教学重点,让学生触摸文字背后的温度;要关注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要重视文道结合,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正>在新时代的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要为中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传道”。“道”不仅仅是指道义,更是一种道德上的教育。换句话说,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并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在感受到语文学习魅力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净化和思想上的提升。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6.
“道以文显,文道合一”,语文课堂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学中能否开发并利用这些道德资源.课堂上能否有效地营造一种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修养。这将是新课改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学生将来学习、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它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应当具备的文化知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应引导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和方法。一、文道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重知识,但不"唯知识"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的重要特点,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  相似文献   

8.
教师如果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的氛围,就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让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吸引人,让学生能够更轻松、愉悦地学会语文知识。在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魅力,塑造自信、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教师形象。希望可以通过教师的一些努力,让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再枯燥。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通过积极的阅读拓展知识面,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提高他们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贯彻文道结合原则应注意的问题兰州市城关区教师进修学校罗克岐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文道结合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似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进一步增强思想教育的意识,时时不忘传“道”,把思想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例如在《在炮兵阵地上》...  相似文献   

11.
新课导入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合理设计导入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将新颖的教学理念融入导入教学环节中,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这样教师就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要把小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激发起来,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为小学生架起通往知识宝库的桥梁,让书籍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营造有利于阅读教学的良好氛围,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阅读教学与强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小学生自主对作品进行品味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文字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要把小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激发起来,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为小学生架起通往知识宝库的桥梁,让书籍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营造有利于阅读教学的良好氛围,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阅读教学与强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小学生自主对作品进行品味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文字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4.
舍淑兰 《天津教育》2022,(22):180-182
<正>在当前开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课堂中注重与学生之间构建平等对话,促进自身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能构建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使学生更好地获取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知识储备,让学生及时汲取知识的营养,促进学习能力及素质综合发展。不仅如此,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地位不可忽视,教师要把阅读教学可以看作教师、学生以及语文知识三者之间对话的一个过程。如此一来,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在平等、放松的环境中开放自由地进行交流与讨论,强化自主探索,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顾芸 《考试周刊》2024,(21):46-49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道德教育要与智育同步,并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一名能够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将好的思想品德进行传播,用好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品格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语文教育在道德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道德教育的开路先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始终坚持德育与智育并重,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德育无形中渗透到每一节语文课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而阅读教学是学生快速掌握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教师通过阅读教学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从而实现高效的语文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内容有趣的作品,要降低难度,使学生爱上阅读;同时,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课堂十分强调学生的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也很在意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的安排——"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这早已深入人心、也早已流行于课堂的理念的召唤下,如今的课堂确实是热闹了,活泼了。但"要让学生动起来",这只是口号;而"能让学生动起来",这才是实效。"真"语文,需要的是"真"活动;语文课上的活动,也需要求"真"打"假"。如今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的活动的表象背后,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冷眼旁观,需要我们冷静反思:"要让学生动起来",这只是理念;"能让学生动起来",这已是行动;而"真让学生动起来",这才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初三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要顺利地完成语文教学内容,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进行全面复习。很多教师在复习阶段缺少一定的学科指导,最终导致语文复习过程突显出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分析方法层出不穷、丰富多样。例如,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逐一复习;脱离教材按照语文知识分类进行复习;教师放手把复习的自由完全交给学生,放羊式地让学生自由去看书,使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语文知识;或是教师让学生反复做一些练习,通过题海战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等等。在这些复习方法中,每一种都具有它的闪光点。教师在实际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因此语文教学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以外,还肩负着德育的重要任务。宋代理学家周敦颐《通书.文辞》中提出"文以载道",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文道结合",将道德教育和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德育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一.诠释课文主题挖掘道德资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新课改的核心就是转换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做到自立,自强,自主,全方位地活泼地发展。语文课,既要重视工具性,又要重视人文性,真正做到“文道结合”,语文课堂要充满活动,充满激情。如何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笔者认为,激活语文教学应增强以下四种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