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综观硝烟渐已散尽的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大战,社会现象类新材料作文题设几占半壁江山,如全国一卷"女儿举报父亲高速路上开车时接听电话"、全国二卷"当代风采人物评选"、天津卷"范儿"、重庆卷"公交车的等待"、四川卷"老实和聪明的讨论"等等。社会现象类新材料作文紧贴时代脉搏、关注现实生活的指向性更加明显。有鉴于此,指导学生写好这类作文对高考备考显得尤为重要。依笔者浅见,一篇优秀的社会现  相似文献   

2.
高考作文是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头道菜",也是"公众唯一能发言的一道菜",从街头巷尾到网络论坛,从平民百姓到专家学者,人人皆能议,再加之这道"菜"份额大。所以其承负的社会责任重大,"厨师"的压力可想而知。有压力并非坏事,如果压力能倒逼着高考作文在培植公民意识和选拔创造性人才方面努力作为,那么高考作文将成为高考改革的一面旗帜。尽管社会评价高考作文的角度各异,但异中有同,并非无规律可循,换句话说,社会评价高考作文优劣有几点基本共识:要贴近学生生活多一点;与现实近一点;可发挥的空间大一点。以此衡量今年高考作文题,不乏亮色,如江苏卷"忧与爱"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也是社会各界人士一向关注的焦点。在被视为"指挥棒"的高考中,作文命题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高考作文是最为直观、综合地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高考作文是高考学生在中学阶段最后一次接受的"人文"教育,折射出社会对未来"人才"素养的要求,意义重大。目前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多样化的态  相似文献   

4.
高考作文的"文体不限"要求是在"淡化文体"观点被过度强调的背景下提出。"文体不限"一经提出就产生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并且表现在学生的作文能力及教学中,加强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并正确理解高考作文中"文体不限"的要求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要想写好高考作文,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很重要。但是,大多数高中生在高考作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焦虑心理障碍,这导致学生不能正常发挥。只有做好对考场作文焦虑心理的疏解,更好地克服焦虑心理,才能够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应对高考作文这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开放化。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要求看,"文体不限"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要求之一。探究"文体不限"这一要求,不但可以指导学生的写作,推动教师的写作教学,且利于继承传统文化,推动新时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自福建师范大学院孙绍振教授连续三年以"智性"为关键词来评述高考作文题(孙绍振《高考作文题的感性和智性含量问题——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综评》《感性命题和智性"潜在量"问题——评2006年高考作文题》《从感性诗化向智性分析深化——评2007年高考作文题》),力倡命题应"智性"后,针对当下中学生的写作状况,不少专家呼吁要"智性写作"。所谓"智性写作",是指将抒情和理性分析结合起来,学生在  相似文献   

8.
高考作文题宣布伊始,众声喧哗.当时间流逝,无论专业的或是临时的专家、深刻的或是肤浅的表扬、真诚的或是凑热闹的批评,全都渐渐沉淀下去的时候,我们的"高考作文大家谈"再度开谈. 今年的"大家谈"里,"理性"、"思辨"成了流行语."理性"和"思辨"终于被语文界广泛接受,引起了大家相当的重视.从高考作文命题角度来说,理性的、思辨的、富有智性内涵的高考作文题,恰好符合孙绍振先生一直呼吁的高考作文题应该有的样貌.从2005年开始,本刊每年都约孙先生为"高考作文大家谈"写一篇全国作文题总评.当年,孙先生在文章里提出高考作文题的感性和智性含量问题,为我们客观分析高考作文题的得失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接下来的几年里,孙先生每年都在"大家谈"里情辞恳切地呼吁,作文题要能激活学生深层智性思维.他对一些过于偏重感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理性分析能力的作文题毫不留情,同时对一些具有哲学的、智性内涵的、把审美抒情和智性分析结合起来的题目也不吝赞辞.  相似文献   

9.
<正>高考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对考生来说,就要设置作文的"亮点",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这就必然要求学生要在作文的"发展等级"上有突破。议论文写作虽然偏重文章的逻辑条理,然而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应是相互依存的。语文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正是考查学生的智慧思考和灵性表达。这一核心素养在作文的写作中表现为学生如何生动、丰富地将理性思想有逻辑地表现出来。为实现学生高考作文的突破,大多数教师选择在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丰富"项中寻求突破。可是他们大多只是让学生做到"丰富"项下的"材料丰富、论据充足"两个要求,让学生在作文中多列举例子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职高考作文受"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影响,以广东近三年的"3+证书"高职类高考作文为素材,用"分析性写作"的思维模式进行写作探究,从审题立意、论证材料、论证结构上,帮助学生更好体验写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考作文命题及评价回归生活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作文的命题和评价对中学作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部分高考作文命题与评价存在着与新课程改革价值取向不一致的地方,命题偏离学生生活,评价偏重辞藻的应用,忽视思想内涵,这直接导致了作文教学实践中的种种问题.高考作文应从语文课程标准出发,淡化其"文学化"倾向,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能牢牢抓住多分析几个为什么"。由此可知,加强学生的思维力度,增加学生的思维厚度,培养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能力,应当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块重点;而如何将教材教学与高考作文紧密联系起来,又是教师应该尝试的第二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重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紧跟高考作文改革的步伐,努力提高作文教学实效,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立足课文范例""关注课堂专题训练""创新作文批改方式"三方面分析了如何训练学生思维才能让他们写出言之有物、有序、有文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作文题目历来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有的成为当年甚至是好多年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2008年高考作文继续延续2006年和2007年高考作文的思路,是材料命题作文,不过立意更加贴近现实,更加显豁,不在立意上为难学生,同时也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作"的精神。笔者认为,2008年的高考作文紧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很好地彰显了人性的光辉,歌颂了人间的大爱。  相似文献   

15.
黄娜 《语文天地》2013,(7):10-11
历年高考作文,总有令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风的上乘之作。然而冷静地思考,对凤毛麟角的佳作举国欣赏并不可取。因为,不能凭公众推崇的上乘之作来"窥斑见豹",高考作文中,被称为"烂作文"的平庸之作比比皆是,理智地把目光投向这些作文,分析原因,寻求对策,使所有学生都能写一手好文章,让更多优秀作文从中脱颖而出,才是课程改革之要义。一"、烂作文"的表现1.机械模仿高考作文或记叙或议论,学生爱写记叙文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36):43-44
作文教学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难点中的难点,其在语文考试体系中是检验"立德树人"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大作文教学力度,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高考作文水平是当前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着重加强的。基于此,本文从高考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意义着手,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阶段高考作文教学的状况,随后阐述了任务驱动型写作指导的概念和内涵,最后笔者针对高考作文教学现状提出了在高中高考作文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型指导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编者推荐辞:在高考中,作文占据了"半壁江山",高考作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前途、归宿,已越来越受到老师与学生的关注。本文作者以高考作文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高考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教师的观念保守陈旧、写作教学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等,并就高考考场作文提出了详细的应对策略,为我们加深对高考作文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高考作文写作能力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有"深刻"这一方面的要求,内容上"深刻",体现在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三个方面。加大试题的思辨力度,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是近几年和今后高考作文试题的发展趋势。而福建省高考评卷作文组组长余岱宗在谈到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时也强调:"加大试题的思维含量、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将是今后高考作文试题命题的发展趋势。"实际考试试题正是如此。福建省自主命题以来的作文试题始终不离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然而,缺乏思辨性又正好是考生作文的通病。笔者针对这一情况,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议论文写作审题立意的思辨性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以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在作文中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全国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这既顺应了新时代高考选拔人才的需求,也彰显了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导向。诚如福建师大中文系潘新和教授所言:"高中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理性思辨能力,作文训练应以议论文训练为主;对学生议论能力与思辨表达的检测考量,应是高考作文的主要方向。"然而,从高中作文教学和高考作文阅卷实践来看,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普遍趋于低下,不少学生甚至不知思辨为何物。  相似文献   

20.
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鼓励考生大胆想像,像一块巨石,冲破了高考作文多年的四平八稳、循规蹈矩的"死水"。平时有积累、文学素养较高、想像力丰富的学生,就有了发挥自己潜力的余地。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作文题,又把高考作文的改革推进一步。加之"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推波助澜,一下子创新作文异彩纷呈。但也出现了种种浮躁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