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伦理空间是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它呈现为价值秩序由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螺旋上升状。纵观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价值观的演变轨迹,可以发现其伦理空间始终处于畸形发展状态,以致出现囿于自我的精神性危机,这是当前中国文化与伦理道德的现代性忧虑,而忧虑的背后是中国传统伦理空间失落带来的精神发展的“中国问题”。在伦理道德建设的新时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应承担起学生精神空间延展的责任,将学生精神世界整体伦理空间的建构作为学校教育的最终旨归。  相似文献   

2.
应对“全球化”的价值理念及其道德教育难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 ,中国伦理发展和道德教育应当建构的合理价值理念 ,既不是普世价值观 ,也不是相对价值观 ,而是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的合理性根据 ,在于它能更有解释力地回应“全球化”对现代中国伦理发展和道德教育提出的三大课题或三大挑战 ,即文明观方面的价值霸权 ,文明心态方面的文化帝国主义 ,文明认同方面的文化相对主义。生态价值观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消解价值霸权 ,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对话抵御文化帝国主义 ,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发展扬弃文化相对主义。建构伦理精神的合理价值生态 ,培养生态对话的文化品质 ,坚持伦理精神的生态发展 ,是以生态价值观为形上基础的道德教育的辩证结构  相似文献   

3.
素质与能力     
重视和培养公务员的经济道德意识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取胜,我们应该有强烈的经济道德意识。 我国加入WTO后的当务之急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除了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之外,还必须强化道德的约束和规范,以发挥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对市场经济的调控作用。同时,还要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伦理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行政伦理价值观、行政伦理规范和行政伦理选择机制三方面内容。其核心是行政伦理价值观,科学合理的行政价值观应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在吸取廉政、勤政、公仆精神等传统行政价值观的基础上溶入现代效率观念、协调意识、服务精神和法制理念。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241000 朱景平)  相似文献   

4.
伦理价值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德行的具体表现。在声乐教学中,通过对中国民族歌剧的排演,融入中华民族传统伦理价值观,让大学生能更好的接受华夏传统伦理道德的洗礼,得到专业的提升和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伦理价值观与社会现代化的矛盾和冲突,传统伦理价值观对中国现代化过程所发挥的影响和功能作用,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一方面,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对传统伦理价值观冲击很大;另一方面,传统伦理价值观作为一种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深层心理结构的文化传统,又对中国现代化的目标选择和进程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因此,研究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与中国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深入地理解近现代中国文化变迁的基本轨迹,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和把握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趋向。 一、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性质和社会功能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伦理道德基础的国家,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并且是最成功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漫长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严密而具体的、世代相传的论理道德规范体系,在  相似文献   

6.
德性的教化和道德之民的诞生以伦理的精神家园为始点。缺乏伦理认同和伦理信念,丧失伦理的精神家园,以抽象的道德自由遮蔽甚至取代精神归宿,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伦理建设的重大难题和现实困境。故乡作为人们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本身就是伦理实体的一种现实样态;而在希腊语中被诠释为“返回家园”的乡愁(nostalgia)则是人们形成伦理信念与伦理认同的典型方式,是具有“精神”气质的伦理认同。“留住乡愁”为深陷伦理困境与道德危机的现代人开辟了一条回归伦理精神家园的康庄大道,为个体伦理造诣的提升提供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7.
“中”是中国传统伦理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它起源于西周时期“中罚”的法律观,儒家学派将它由“至德”提升到“天下之大本”,并随着历史的积淀,逐步演进为中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研究“中”是因为传统文化决定着法律思想的公平观、正义观、价值观,法律思想也总是通过各种概念、命题和原理,最终归复到文化准则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结合道德心理分析,从人疏离自然的历史观念出发,考察传统伦理文化内蕴人与自然同一性的精神资源.通过普遍理性主义对传统伦理文化进行价值颠覆的“现代性”道德,在彰显人的主体性及伦理价值的同时,却由于人与自然伦理价值观盲点,使现代人陷入孤独、空虚等道德心理困境.以人与自然伦理关系为核心的生态伦理诉诸人的情感,借鉴生态心理学观点,使自身的理论从表层走向深层,为治疗人疏离自然的道德心理困境,提供研究思路,探寻保护自然的主体根据.  相似文献   

9.
“金规”与普遍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遍伦理的建设应从各民族传统伦理文化中吸取资源。“金规”作为被世界各传统文化及宗教普遍认同的一项古老的伦理原则,当然对普遍伦理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普遍伦理的建立并不只是传统“金规”的一种“发现”或是对“金规”的延伸。真正对普遍伦理的构建富有价值的是“金规”这一形式尤其是反面表述形式所蕴含着的宽容精神、平等精神及理性精神等理性内涵  相似文献   

10.
叙事伦理是衡量小说精神指向的重要维度,也是作家个人价值观的表达方式。1980年代后出现的先锋小说更新了当代文学的集体伦理,使之转向表达个人生命体验的个体伦理。先锋小说通过对传统历史、欲望、命运观的重构,呈现出作家内心的真实世界,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叙事伦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伦理危机及伦理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经济体制为先导的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不仅引发了伦理功能、标准和行为方面的危机,也要求与传统的伦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伦理和资产阶级的伦理不同的新伦理的重建;在新伦理重建过程中,社会主义和功利主义是其原则,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总目标的个人与社会伦理是其内容,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是其途径。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需要树立科学进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部署。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立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和现实,也需要发掘民族精神和传统中的源头活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民族性与世界性、历史性与现实性、广泛性与先进性等的有机统一。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和光大民族精神,我们组织了这一期船山学研究笔谈,试图从“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的角度开拓船山研究的新空间和新领域。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船山在伦理思想和价值观上,确实有不少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过去的种种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似乎也有不少误解和缺失。而今在超越“拔根”朝向“扎根”的文化建设历程中,理性且平和的学术研究也许将使我们对船山的伦理价值观获得一种崭新的感受与重新认识。本期的三篇文章,不敢言已经发掘了船山伦理价值观的诸多领域和成果,但确实是在从建设性的角度作点尝试,诚恳希望得到方家同仁的教正。  相似文献   

13.
现代家庭伦理与传统亲子、夫妻伦理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是否应当以及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家庭美德,这是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所必须回答和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以现代家庭伦理成因的“源原之辨”立论,认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伦理,应立足于家庭关系变革的现实(“原”),扬弃历史地形成的家庭伦理传统(“源”),根据“原”的要求对传统家庭伦理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从而实现“原”“源”的现代整合。并就“代际”关系危机和婚姻关系情、理失调的现状,具体阐释了传统亲子伦理和传统夫妻伦理在建设现代家庭伦理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早期的近代知识分子虽然树立了“尚富强”的新价值观。但是“纲常礼仪”等传统的伦理思想还时时影响着他们。这是因为:他们“尚富强”的价值观是在“经世致用”传统精神的支配下,为救亡图存而提出来的:外国侵略也强化了传统价值观的精神力量:富强观念的救亡目的仍与传统的政治结构紧密连接在一起;从深层的文化心理方面说.他们也需要传统精神文化的依托。然而这种影响却阻碍了新价值观的继续发展,使它难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他们后来所提出的“中体西用”的理论模式就是基于这种矛盾思想所建立起来的.因而是不完整和脆弱的。同时也弱化了它对现实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15.
"自由"是中国伦理现代性的基本表征,但鲁迅经由叙事却发现时代张扬的理性"自由"暗含巨大的伦理危机。同样,在理性伦理反传统面孔下,叙事却对传统伦理不时回眸和眷念。这种伦理吊诡现象,一方面源于中国现代性伦理进程中内在精神的缺失,另一方面则是叙事伦理与理性伦理之间的张力存在,而其个体逻辑元点则是"中间物"意识。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特殊的成长经历,赛珍珠对与中国乡土社会的伦理精神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认识。赛珍珠认为中国的伦理精神将人与人联系成一个整体,给予每个成员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安全感,是治愈现代精神危机的一剂良方。赛珍珠通过《大地》的情节和人物刻画充分展现了整体主义和“贵和”两种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7.
由于长期以来“左倾”思潮的影响,以儒家伦理为主干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同糟粕一起被丢弃,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与传统美德相脱节,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中缺乏自己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的基本素养,道德价值体系中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他们不能区分什么是优良的道德传统,什么是传统道德的负面影响;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什么是积捉在中国人心理结构中的“消极因素”,而作为中国文化表征的儒家伦理思想就具有这双重属性。它的最大的特点是有着寓道德于教育并关注于世俗实际生活之德性的优良传统,又便于把教育原则具体化为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因此,将儒家伦理的精华应用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体系的应用,是一项值得尝试、十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方法,其新颖性和跨学科令评论家们对“精神生态”的理解见仁见智。精神生态研究两个关系;一是精神内各因素,包括信仰、欲望、动机、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之间的关系;二是精神与其外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人的精神内的危机早致了人与其外的危机,因此,探讨精神内的危机以及危机的突围意义更为重要。从总体上看,精神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价值观的颠覆与人性的异化和欲望的过度膨胀等精神因子间关系的失衡,因此,解决精神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可用艺术来救赎精神和遏制欲望的过度膨胀。  相似文献   

19.
科学意义上的“普世伦理”,作为一种客观的实体性存在,内涵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市场秩序之中,其客观根据只能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人类的共同利益。人类社会面临的危机尤其是生存危机,使普世伦理道德的建立变得日益必要和迫切,但是,经济全球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之中,价值观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冲突,普世伦理还无未形成,因而当前普世俗化理还不具有现实性,只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荣辱观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道德、民族精神、伦理三方面论述了传统荣辱观的意义,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八荣八耻”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也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