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简解】《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以文包诗的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故事,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教学重点】联系课文插图,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教学难点】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教学过程】一、激情入境,见王勃1.走进滕王阁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解】《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以文包诗”的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故事。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分析]《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少年时期便表现出的非凡才华。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课时,在生字教学后,选择三四自然段进行突破,这两个自然段既描绘了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秀美景象,又让人感受到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是课文的重点。[设计理念]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和王勃的才华横溢。  相似文献   

4.
对比阅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类文对比,一种是文内对比。作为教者,要善于发现文本与文本的不同,文本本身的不同,善于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诺贝尔》一课的典型价值就在于学习作者抓住典型事件来写人物的方法。因此,就有了对比阅读的三抓,即一度对比抓选材,二度对比抓侧重,三度对比抓刻画。  相似文献   

5.
(配合三年级下册第9课《少年王勃》)《少年王勃》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故事。品读全文,我们不仅要为"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而赞叹不已,更会为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而拍案叫绝。一、景色壮美的赣江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教师该如何做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呢?一、找准文本的关键处在阅读教学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抓住文眼,就可以较快地找到全本的思想脉络,分析全文,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1.抓中心词细读《少年王勃》是以"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一句来述说王勃的,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凝望"来仔细研读,并展  相似文献   

7.
王燕 《考试周刊》2012,(5):68-69
教材简介:《少年王勃》这篇课文编录在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之中,这个单元是属于人物篇章,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的名人故事篇篇精彩:有神勇无比的"飞将军"李广;有才华横溢的"奇才"王勃;有想民所想、急民所急的"活菩萨"朱德司令;有谦逊自律的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这些名声显赫的大人物身上显现的可贵之处均折射出了人性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8.
查琴芬 《海南教育》2014,(10):83-84
土木工匠的祖师鲁班,一次登山时,不小心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便摘下小草观察,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少年王勃路过江西滕王阁,凝望江上迷人的秋景,挥手即成《滕王阁序》。王勃用心观察,才有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句。  相似文献   

9.
王勃打腹稿     
配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6册课文《少年王勃》王勃是我国唐代初期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虽然他只活了27岁,却留下不少名篇佳作。据说王勃写文章有个习惯,喜欢先磨好墨,铺好纸,然后躺在床上,蒙起被子,一声也不响。别人推他,他不动;叫他,他不应。等他“睡”足了,就猛地从床上跳下来,坐在桌前,提笔蘸墨,刷刷刷,一篇文章很快就写出来了。因此,有人夸张地说,王勃是个奇才,睡一觉就能写出好文章。其实,王勃是躺在床上苦思冥想打腹稿。待到把每一段、每一句都想好了,他才钻出被窝动笔。打腹稿,也就是在考虑文章的主题、材料和结构。而结构是重点,即…  相似文献   

10.
引言:《少年王勃》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诗人王勃在年少时应邀到滕王阁赴宴,登上滕王阁后,壮丽美景尽收眼底,于是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慨,胸有成竹地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著名文章《滕王阁序》的故事。教学此篇文章,我主要通过教学与情景感受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想象的动力,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点燃头脑...  相似文献   

11.
一、沉入文本:明主旨,抓“教眼”,构主线 (一)三个“走近”明主旨 (1)走近作者。课文改编自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第一回。该文刻画了一个淡泊名利、嵌崎磊落的文学家王冕的形象。改编为课文后尽管着眼点有所改变,但对于少年王冕勤奋好学、孝顺懂事的形象刻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引言:《少年王勃》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诗人王勃在年少时应邀到滕王阁赴宴,登上滕王阁后,壮丽美景尽收眼底,于是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慨,胸有成竹地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著名文章《滕王阁序》的故事。教学此篇文章,我主要通过教学与情景感受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想象的动力,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点燃头脑中的"一把火",引导学生自主感知与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审美  相似文献   

13.
一、单元整体理解 本单元四篇课文是从史书和人物传记中节选的,前三篇是根据史实而写的历史性传记,后一篇是书信。按照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应该把握两点。 1. 选择典型事件,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描写以及对比方法,刻画人物性格。 《鸿门宴》记叙和描写了项羽、刘邦双方斗争的场面,人物众多、气势宏大、斗争错综复杂。作者抓住了项、刘两个主要人物,选择典型事件,通过富于个性的语言和行动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项羽坦率轻信,骄矜自大,刚愎自用;刘邦深谙世故,多谋机诈,善于权术。《项羽本记》是项羽的专传,而在“鸿门宴”一节中,作者对他正面直接描写较少,主要是通过对其他  相似文献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七十列传之一,成功地刻画了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历史人物。本文就蔺相如形象的刻画进行粗浅的分析。一、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蔺相如的一生行事极多,不可能一一罗列,只能选择最典型的事例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司马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故事。仅仅通过这三个典型故事,就已经把蔺相如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使他的“智”和“勇”跃然纸上。在“完璧归赵”这一情节中,蔺相如首先有审时度势之智,“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  相似文献   

15.
《局外人》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作品能够很好的阐释"荒诞"这一主题,离不开作者对作品形式的巧妙构思,本文即从情节架构,人物设置和叙述特点三方面对文本进行阐释,解读作者是如何利用作品的形式更好的展现作品内容和主题。  相似文献   

16.
王颖 《考试周刊》2007,(47):119-120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为著名的一部作品,在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刻画了桑提亚哥这一人物形象。海明威早年比较悲观,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态度和观点在晚年改变了许多,《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精神世界正表现了这一点。通过刻画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展现他的乐观态度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可以探索出桑提亚哥超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细节描写是《左传》诸多艺术成就中的一个方面,它在《左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左传》中的细节描写作用多种多样。有的举重若轻,以小见大,通过细节描写揭示事情成败的根本原因;有的展现人物性格;有的刻画人物容貌、表现人物心理;有的展示人物所处环境、事件发生背景;有的还附加了自己的情感,表达对人物的评点。  相似文献   

18.
互文指的是前人或同代人发表的文章的一部分被后来的作者模仿或在后来的文中被借用。小说《河湾》文本的魅力植根于文本的互文性中。小说广泛引用《刚果新国王》、《黑暗的心》、《一九八四》、《埃涅阿斯记》和《罗摩衍那》的情节和语言。《河湾》中的互文性是V.S.奈保尔刻画人物、展现主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绝少有原生态的,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接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景物描写,一是融入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情感的景物描写.前者借助景物来表现作者情感;而后者,不是直接地展现作者的情感,而是借助景物,来表现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的情感.前者一般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这里单说后者.此种景物是作品中人物眼中之景,此种景物之“情语”也是作品中人物之情.例如,鲁迅的《社戏》,写小伙伴们划船去听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写景,就是在写人物“心情”.在阅读过程中,如何界定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对应关系,往往会成为阅读中的难点.下面就以小说《芦花荡》为例,试作说明.  相似文献   

20.
王化菊 《文教资料》2010,(14):25-27
本文从分析英国作家鲁德亚德·吉卜林的小说《基姆》中的典型意象红色公牛入手,以后殖民的视角,通过具体阐明其与文本中三类人物的关系.指出作者在文本中着意刻画英国殖民政府十九世纪末对印度的脉脉温情却又同时无意识地透露了其实质残忍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