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创新与创业深度融合、广泛性与普及性交融的一种全新的创新创业模式,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与趋势。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架构体系,最后论述了"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在现行国家实施创新发展驱动、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一系列问题的方式、途径与方法,它具有个体性、多样性、动态性和多重性等特征。影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因素有发展环境、价值取向和发展途径等。高职院校已经出现和正在构建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有:基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基于竞赛机制的"选拔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发散思维的"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基于校企合作的"实战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为了正确选择和运用各种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避免和防止各种模式泛化或滥用,需要紧扣"三全"发展定位,抓好广谱式教育模式的运用;坚持因校因人制宜,科学选择适宜的教育模式;统筹兼顾合理配置,强化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3.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通论》是作者建构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三论体系"("导论"、"概论"、"通论")中的一部。着眼于"古今贯通"、"中西会通"和"系统融通",以"理论意识"为统领,以"问题意识"为动力,以"范式意识"为指引,对"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指向、战略导向、发展取向和协同推进策略进行积极探索,从根本上破解了价值观念、组织模式和制度建设这三个当前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继续向纵深发展的瓶颈问题。目标在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前提的全面变革、本体问题的全新阐释和研究范式的整体转换,建构中国特色"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滞后,与社会实践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要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需要对教育观念做出整体变革。为此,要树立全新的"大创业教育观",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建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范式,将广义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性教育)和狭义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性教育)进行融合,确立二者之间的衔接互动机制;确立实践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建构面向实践的课堂教学、参与体验平台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在国家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教育部提出"创新创业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广谱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教育原则,这些政策导向指明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广谱式"发展的重要趋势。所谓"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使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贯穿于高校教  相似文献   

6.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需求与地方高校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提出了适用于地方高校的"三三三制"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构建三层次课程体系,搭建三层级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三主体导师队伍,推行"四五"学科竞赛和创新实验室管理法,实施"学生实践—教师科研—科技创新"循环互动模式,创建5位联动创业扶持服务链,有效解决了创新创业普惠化教育面临的教学问题;参与实践的3所高校均获批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释义存在多种误区与分歧,需要对其进行历史考察和语义分析,以明晰其来龙去脉,厘清应有之义。在中国大陆,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引入、探索、发展和创新等四个阶段,至今,它已经成为创新驱动高校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一种自觉性行为和教育范式。从语义分析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在构词结构、哲学维度、价值维度分别表现出创新力与创造力、知与行、个体与社会的系统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可以在实际中精确化为三个基本问题,即明确"全覆盖""分层次""差异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主体;采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高校主体"与"政府驱动、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构建多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传授"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学生职业"软能力"的构成要素出发,寻找培养学生职业"软能力"的途径,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品质的熏陶、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创新创业心理的培育,可以从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角度去实现学生职业"软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成要素,并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实践,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探索了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软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科院校工程类专业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研究与分析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农科院校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发展模式,突出学生就业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意识,突出学生能力发展主线;构建具有农科院校特色的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实施全程化指导;构建基于"职业发展""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指导模式,与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在创新创业的时代流行趋势下,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逐渐成为了现阶段高职院校最关注的问题。"互联网+"的出现使互联网领域成为了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重要内容,但传统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误解。所以,基于"互联网+"的视域,高职院校开展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主要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阐述"互联网+"视域下研究高职院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13.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I"and"We"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7.
1从"碳化"与"炭化"的混沌说起高中化学历来有蔗糖与浓H2SO4反应的教学演示试验。教学中很难讲清楚两个问题:①反应是生成黑色的炭,还是生成黑色的碳?②反应过程是称"炭化",还是"碳化"?读者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不值一议的钻牛角尖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广大化学教师彼此都心照不宣而  相似文献   

18.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策学"与科举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策学"之名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个比"科举学"出现得更早的古老的词语.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策学"与中国科举史相始终,曾经盛行过一千三百年.古代的"策学"就是准备应对经学、史学和百科知识考试的一门专学,是指备考科举中的策问而出现的专门之学.清代"策学"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不仅"策学"文献种类繁多、发行量大,而且推陈出新,到晚清时期,还出现许多以西学或自然科学为内容的"策学"著作."策学"文献对研究当时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其考试内容有直接的价值,从策问题目和对策内容往往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关注的重点、政治方向和文风的变迁,并为研究当时学术和文化提供一种特别的史料."策学"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将从一个方面促使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