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俊玲 《天中学刊》2012,27(3):82-85
《文选》十五类赋,"耕藉赋"居于第三,颇受昭明重视,原因大致有二:藉田礼仪式表现了帝王的无上尊严与权威,起到了强化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的作用;梁武帝较历代帝王尤为重视藉田礼。"耕藉"类所收潘岳《藉田赋》通过铺张扬丽的手段表现了尊崇皇权的思想,阐发了天子藉田的根本意义:一在致孝,一在固本。这些认识与身为太子的萧统的思想深相契合。而《藉田赋》庄重典雅的文风,亦颇合《文选》的选录标准,成为此类赋入选的唯一作品。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礼仪特别发达的时期。南朝作为当时中华文化的主要保留地,继承了大量的礼文化,与此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重建了传统礼仪制度。藉田礼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礼仪,本文试图通过深入分析,弄清楚南朝藉田礼制的建设情况,明晰其历史地位与影响,进而对于文化建设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礼仪特别发达的时期.南朝作为当时中华文化的主要保留地,继承了大量的礼文化,与此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重建了传统礼仪制度.藉田礼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礼仪,本文试图通过深入分析,弄清楚南朝藉田礼制的建设情况,明晰其历史地位与影响,进而对于文化建设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少数民族在其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衣饰民俗文化,色彩在古代华南少数民族衣饰民俗中的运用,体现了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文化艺术特点,从而使衣饰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西周统治者举行的“藉田礼”是西周时代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周天子以亲耕为表率,宣扬“民之大事在农”、“王室唯农是务”,意在表示对农事的关切和重视。这种“藉田礼”的实施,统治者虽美称为“借民力治之”,然而真实意图是要无偿征用农夫的全部劳动力,图例史农夫终年耕作于“籍田”之一。“籍田”上的收获名义上要用于祭祀、尝新、救济,实则是以此方式掩盖统治者的剥削行为。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它藉借花妖狐魅、畸事异人等奇特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强烈的民主思想和批判精神,成为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的高峰。《促织》是其中  相似文献   

7.
农业的发展关乎一个政权的稳定和强大,古代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包括政治、军事等力量在内的人为因素促成的,而不只是一个自然自发的过程。我国古代农业发展与传统的"富民"思想和"重农"政策是分不开的,"重农"政策往往与富国强兵政策联系在一起,根源于部落之间的争霸战争。"重农"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为督办农事、重农抑商、变革土地制度、耕战政策、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等。在"富民"思想和"重农"政策的指导下,国家制定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而促进了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与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农业文明的兴起。  相似文献   

8.
秦代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这已为史学界所公认,但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在秦代有否发展,则众说不一。根据文献记载和地下出土的实物,我们赞同秦统一全国后农业生产曾有较大发展的说法①,为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受到教益,我们谈一下秦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条件与标志问题。  相似文献   

9.
解兴民 《考试》2011,(4):39-42
一、图片型 【方法】本类题目先要观察题干体现的主题,然后提取图片所示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例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信仰.神道亦是日本本土宗教,两者在长期的中日历史文化交流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古代天皇制也体现了道家思想和神道思想。  相似文献   

11.
《司马法》是先秦流传至今的记载古军礼的重要典籍,它以司马之职的官守及军中制度和法规为内容,以追述古代的军礼或军法为主,是先秦军礼的综合性总结.以《司马法》为主要材料,辅以先秦典籍、出土遗物及简牍材料,对中国古代大师礼、大田礼、大均礼、大封礼等军礼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从而深化对中国古代兵法及古代礼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彝族"撮泰吉"与"老虎笙"两部古戏具有浓厚的祭祀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演出前对祖先神等各种神的祭祀,演出结束之后,还要进行送面具和送虎队,实际都是在举行送神仪式";撮泰吉"与"老虎笙"具有厚重的农业文化色彩,两者不仅再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过程中曾经存在的重要仪式和重要典礼,而且基本上可以说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过程,这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相当大的关系;"撮泰吉"与"老虎笙"突出的生殖崇拜文化意蕴,主要体现在对"两个生产"的高度重视,即对物质资料生产本身和人类种的生殖与繁育的认真对待,也许是无意识的,但我们相信这种无意识将会是根深蒂固的.  相似文献   

13.
新辨析     
《新读写》2021,(4):17-17
藉借籍藉,形声字,从草耤声,音jiè,本义为"古代祭祀用的垫子",引申为垫子。孟浩然《还山贻谌法师》:"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藉琴砚"即垫琴砚。又引申为坐卧。孙绰《游天台山赋》:"藉萋萋之纤草。"即坐在萋萋纤草上面。藉与耤是古今字。古时天子假借民力耕耨之田叫做耤。由于耤是藉的古字,所以藉又有"假借"的含义,如"藉口"。又由"假借"引申出假设义。  相似文献   

14.
南宋的《陈旉农书》首次简洁明了地总结了江南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经营思想,实乃我国第一流古农书。其植桑技术主要体现在注重肥地和苎桑套种,并首次记载了桑树嫁接技术。其养蚕技术主要体现在注重育种,努力育出能眠得整齐的良种,精心打理蚕室,通过加温来控制蚕室温度,勤喂叶除沙和预防蚕病,盐渍藏茧,缫丝时勤换水等方面。其蚕桑经营思想为增加土地综合利用率,通过精心养蚕、缫丝、织绢,“唯藉蚕办生事”,并以套种苎麻、纺线织布为补充,解决全家的赋税和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5.
范式作为一种特定社会成员共同接受的信仰、公认的价值和接受的总和,反映在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中是"治事"、"安身"的追求。"治事"、"安身"的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范式,是在古代早期知识生产过程中实用技术知识与思想知识分离及其思想对技术知识的统领下,社会分工与职业分化中形成的,是在自在性教育制度中发展和通过强制性教育制度不断强化的。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范式在古代职官教育、职医教育、艺徒制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中,体现为"治事、成物"、"试验候症"、"以技安身"、"人为物本"等思想与实验观测、取象比类、问难论辩、观察模仿、示范推广等方法相结合,通过实学思想总结,使"中体西用"成为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内部文化力量,对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礼对于维系我国古代社会稳定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礼在婚姻缔结之前,主要表现为"六礼"和"五不取";在婚后体现为"三从"和"四德";当婚姻出现问题时,主要体现为"七出"和"三不去"。反观现代婚姻关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礼制缺失造成的不良后果。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古代"礼制下的婚姻",对于现实婚姻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毛靖宇  陈婉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2):70-72, 79
"机窍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读书写作思想,认为思想、灵感、文章是在一定状态下从"窍"中生发而出的。文章以唐彪为例,对这种古代思想进行阐释与重构,从"静"字工夫、"读书作文总期于熟"、"文章全藉改窜"三个方面阐释古人为涵养、诱导、习练作文机窍所积累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宋志明教授撰著的《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于201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收入"京师大讲堂"丛书并出版。该著是宋先生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性论著,藉  相似文献   

19.
开山祭祀是瑶族感谢祖先和神灵的保佑、祈求农业生产顺利丰收、族人富足安康的一种生产祭祀活动,极具传统农业宗教信仰特点。文章通过描述越南谅山省高禄县公山乡小板瑶组织的开山祭祀,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揭示开山祭祀作为民间宗教信仰对瑶族在文化同质大势中保持民族性、维系民族认同感、教育后代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瑶人生产生活中起到的心理调适功能。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实现农业的“四化”,即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商品化。这些方面直至今天仍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应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