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诗学在中国诗学思想史上占重要地位,其诗学的核心观念“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已成为中国古典诗歌解读的主要途径。本文试图通过对“知人论世”诸概念间的内在理路进行考察,对后世相关诗学实践作进一步的剖析,并试图通过在与西方文艺阐释学的相互观照中进行一次“活化”中国古典诗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陈永红 《学语文》2021,(2):45-47
探讨《锦瑟》的主旨,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授学生以法,引导学生理解、鉴赏作品主旨情感,触类旁通并学会能力迁移。  相似文献   

3.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中的两种主要批评范式,均由孟子提出。在鉴赏和批评文学作品时,这两种批评方法是紧密相联的,可以说"以意逆志"是以"知人论世"为基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批评方法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内涵,在文学作品鉴赏和批评中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元结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其诗论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个人经历密不可分。本文将以"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其诗论思想,探求诗人之"志"。  相似文献   

4.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作者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有着不同的精神追求。对于作者所诞生的经典,应当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在古诗文阅读感悟教学中,让学生在一定的知人论世的前提下学习,是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  相似文献   

5.
刘兴国 《语文天地》2013,(15):55-57
诗歌赏析既是高考必考内容,也是折射学生文化素质的一面镜子。怎样把握诗人的创作意旨,成了无数学生的困惑,也成了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不失为揭示诗歌创作意旨的有效方法。"意"是读者之意,"逆"既指接纳,又含探究之意,"志"是作者或作品表达的原意,"以意  相似文献   

6.
阅读应该是一种具有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劳动,而传统的语阅读教学注重的是如何读懂作的本意,这种阅读方法不利于发挥读的主观能动性,提倡“以意逆志”和“望生义”的阅读方法正是对传统阅读方法的矫治,从学生实际来看,它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对《长恨歌》痴迷,这应该是因为人们为唐明皇和杨贵妃那凄婉动人、缠绵悱侧的爱情所感动。人们对《长恨歌》主题的看法一直有分歧:有揭示统治阶级荒淫的“讽谕说”,有歌颂唐明皇与杨贵妃真挚爱情的“爱情说”,现在竟然还出现了一种新奇的看法,即“白居易假扮唐玄宗私会杨贵妃”。  相似文献   

8.
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离开读的语文课堂,别说高效课堂,那根本就是缘木求鱼,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收效。对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分量的古诗文来说,读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古诗文教学大放异彩,收到预期的读书效应?结合教学实际,本人认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要把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论作为一种完整的文学理解方法来看待,实际上是证明了这样一种观点:文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艺术过程,由世(世界、社会)、人(作者)、意(读者)、志(本文)构成。四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文学理解意义的生成就不再如模仿理论、实用理论、表现理论或客观理论那样,只有其中一个或两个要素决定生成,而是由四个要素共同决定生成  相似文献   

10.
一、“知人论世”的含义。“知人论世”是说要读懂前人的作品 ,就应该知晓作者的身份、思想、经历、家世…… ,应该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及作品产生的具体背景。“知人论世”见于《孟子·万章》。《孟子·万章》说 :“一乡之善士斯友—乡之善士 ,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天下之善士为不足 ,又尚论古人。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根据朱自清《诗言志辨》的分析 ,“知人论世”并不是说诗的方法 ,而是谈交友方法和修身原则。“尚”是“上”的意思。就是说 ,一个称得上…  相似文献   

11.
“知人论世”是一种延承了两千余年的诗歌解读手段.但在概念理解、方略实施等方面,“知人论世”仍缺乏有效且明晰的界定与廓清,进而成为语文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祸源”.以几首新诗的教学为例,梳理新诗教学的现状,了解“知人论世”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深入探究“知人论世”背后隐存的问题;同时,从建构完善的角度,积极思索并介绍一些实践性规约,借以改善语文教学,提升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2.
《孟子·万章》中提出的“知人论世”的文学评论方法对后世的文学鉴赏和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在的各种公开课中我发现教师都会在教学中安排“知人论世”这一环节。但运用得是否恰当就值得商榷。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和观摩课堂后的感受谈谈对“知人论世”这一教学环节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不管是从老师还是学生方面来说,古诗文的教学总会让大家始终觉得有一道门槛不易迈过去。本文试着从几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网络的不良影响和目前语文教学的功利性现象破坏了语文的健康教学秩序;语文教师专业学识的不足及教学方法的不当影响了古诗文教学的质量;学生对古诗文没有兴趣。  相似文献   

14.
张磊 《现代语文》2011,(4):96-98
一、三维目标 1.通过诗词对仗格式背诵全诗。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诗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5.
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观深受法国印象主义批评和西方科学实证思想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健吾在批评中以作者中心论为基础来分析作者与作品、作者与时代关系等方式是源于中国古代诗学中"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批评传统。正是受益于中国古代传统文论的滋养,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才形成其独特的型态。  相似文献   

16.
孟子在纠正咸丘蒙解诗只抓住个别词句而曲解原意时,提出了一个解说诗的原则:“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这个原则被后代推崇并常常加之引用,但对“以意逆志”究竟作何解释,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分歧的焦点是在“意”字上。一说“意”指学者,即说诗者的心意,“志”是诗人志所欲之事,即作诗者的本意,“以意逆志”就是“以已之意逆诗人之志”。自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应用题是数学课程广泛应用的一种题型,它立足于实际,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展现出来,主旨是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然而,历来初中数学中的应用题琐碎而繁多,极易引发学生的数学枯燥感,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将应用题转化为问题解决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师在当前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着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新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的基础上,感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将知识与现实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自己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以“问题解决”教学的内涵为切入点,重点对“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文本阅读教学中的"知人论世"不应该是一项机械性的教学任务,而应该对此怍"三维"思考:选择适切的内容以创建文本内外的关联;选择合适的课堂呈现时机以架构文本解读契点;以学生接受的效能为辅翼使之领会文本真意。  相似文献   

19.
"以意逆志"是古代文学批评中一种传统的方法,由孟子提出。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将"以意逆志"解释为"根据作品探索原来创作意图"。那么,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该如何理解"以意逆志"?一、"意"的理解对于"意",传统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意"即说诗者自己的心意;另一种认为"意"即作者的意旨。还有一种折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对“以意逆志”这一命题的认识见仁见智,有人以为是以读者之意逆作者之志,还有人认为是以作者之意逆作者之志。按照认识论与接受美学的认识,不论是那种看法,其所逆的作者之志都只能是读者阅读图式与文本双重建构的结果,或者是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所提供的视野相互融合的结果,这些结果都具有个体差异性和时代差异性。因此,这一命题所强调的是文本意义的历史生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