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燕 《文教资料》2012,(11):38-39
"得"是西昌方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在西昌方言中,"得"有三种用法:助动词、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西昌方言中的"得"。  相似文献   

2.
无锡方言是吴方言的一种,它有着吴方言的共同特征,在历史的进程中自身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本文对无锡方言"老小"一词进行研究,"老小"在语音、词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在字形上几乎没有变化。文章对各方言中的"老小"这个方言词和方言中"孩子"的说法进行比较,发现"老小"存在于不同的方言区里,并且就吴语方言区内,关于"孩子"的说法是不同的。"老小"这个词的发展也印证了无锡方言受到普通话等方面的冲击,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3.
笔者讨论的是武汉方言中的"洋"词。本笔者考察了武汉方言中"洋"词的类型,使用状况。同时,探讨了"洋"词的语法和语义特征,得出"洋"可以作为武汉方言的方言特征词这一结论。最后,探讨了武汉方言"洋"词反映的武汉文化。  相似文献   

4.
"得~"结构词在现代汉语和各地方言中都很常见,例如现代汉语中"得了""得令""得到"等,在北京话中也会有"得嘞"这样的表达。怀宁方言中也有很多"得~"结构的表达,它们有不同的构词特点,表示不同的意思。文章拟从"得了""得着""得很/死"的结构来对怀宁方言中的"得~"结构进行初步探索,了解其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全面描述云南方言"掉"的结构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方言"掉"与动词、形容词的组合能力在四个方面强于普通话。云南方言中存在"VC掉O"格式,为云南方言"掉"的语法化补充了新的结构类型。在关注该结构中"了"的语法性质的前提下,讨论了云南方言中的"掉"在不同结构中的语法性质,认为"掉"处在语法化的过程中,但是尚未完全虚化为体标记,存在完成体助词"掉"、唯补词"掉"以及羡余成分"掉"。  相似文献   

6.
扬雄《方言》中提到的楚方言词较多,但存在同一个楚方言词重复被注释的情况,这表明楚方言用了某词并不排斥其他方言也用该词的信息。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揞"、"搴"、"逞"字为例,结合共时、历时材料,探寻"揞"、"搴"、"逞"字的方言义及其发展演变。并通过调查它们在当今各地方言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其现在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演变,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大量以"杀"字作补语的动补结构,已经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但却很好地保留在了太谷方言中。文章将结合所收集到的语料从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探讨太谷方言中"杀"字结构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自己"一词是20世纪末语言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简单反身代词的"自己"有其独特的历史来源和使用功能。而在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的怀远方言中,"自己"一词却拥有超越反身代词的使用功能,即作为谓词,意义相当于汉语普通话中的"不客套、随意"。  相似文献   

9.
苏寅 《现代语文》2009,(7):109-110
芜湖方言中有丰富的子尾词.本文着重分析了芜湖方言中"子"尾词的构词形式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韶刀"一词在有些明清小说中经常出现,在很多方言中至今仍被使用.它是联绵词,有"糊涂"和"唠叨"之义.  相似文献   

11.
"煞"和"足"是宁波方言中用来表示程度的副词。二者在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根据宁波奉化方言及《宁波方言词典》对"煞"和"足"的用法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七大方言分区中,河南属于北方方言区,其"得劲"一词广泛适用于河南大部分地区,且用法颇具地方特色。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与其他方言相比,河南方言"得劲"词义丰富,有五种不同的义项。通过考察"得劲"的具体义项、语法功能及其语用功能,探究"得劲"一词的词汇化过程,旨在揭示河南方言"得劲"一词用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永安方言的"行",是一个比较活跃的词,它可以分为:动词"行"、名词"行"和介词"行"三类。永安方言中行字不仅保留了古义,还有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意义和用法,试就永安方言"行"词义及其与古代汉语动词"行"的演变发展的关系做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鄂东方言口语中大量存在"量名"结构独立使用的现象,与普通话不同的是,"量名"结构不仅可以出现在宾语位置,而且可以出现在主语位置,表现出有定、无定、类指等多种指称属性。本文认为鄂东方言"量名"结构表示有定是指示词在语境中被省略的结果,表示无定、类指或周遍意义是数词省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应县方言隶属山西晋语区,最典型的语音特征就是入声字的广泛使用,这些入声字中最活跃且能产性最高的要数收喉塞音尾的"圪"[k?]字。"圪"与其它语素相结合,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拟声词等。本文从基式与变式构词两方面,对应县方言圪头词的结构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应县方言中,圪头词中"圪"字的附加意义呈弱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啴咺"一词,从"恐惧"义的角度来说,除了出现在扬雄的《方言》原文(并被《广雅》收录)之外,在其他汉籍文献中再无见到其具体用例。现在一些南方少数民族方言和引入了该词的汉语方言中,仍保留了这一古语词。中国民族史和古代人口迁移史的材料表明,"啴咺"可能与古百越民族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是楚地方言和百越民族语言长期接触与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沂源方言比较句,以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语料为基础,从比较词的读音入手归纳了沂源方言几种常见比较结构类型,重点分析典型的"起"字比较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在河南方言中,“抹儿”一词有“能力、本事”的意思,该词在《金瓶梅》中就已出现,徐州等地也在使用,但其得义缘由一直还是个谜。本文从方言出发,对“抹儿”追本溯源,认为其义来源于古代武将的标志性头饰“抹额”,由此引申出“能力、本领、本事”之义,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语音的连读同于“抹儿”之音而最终记作“抹儿”。“抹儿”和另一方言词“一抹儿”进行比较,指出两词虽然形式相似却有不同的得义缘由,并且两词都已有消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刘维 《考试周刊》2014,(82):19-20
浏阳方言历来被归属为湘语中的赣语言。浏阳方言中最常用的体貌助词有"咖""哒"。其中"咖"用法很复杂,可以放在句中,充当动词后缀,也可以放在句末,充当语气助词。"哒"在不同的句子结构中,或者在同一个句子的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词性、时态和语气特征,并且还可以进行不同的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20.
河曲方言中,"家"的虚化用法相对比较丰富。本文在全面描写河曲方言中"家"用法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归纳其在共时平面上语义的虚实、语法功能和语用特点,并参考其它方言中的相关现象,梳理出了河曲方言中"家"从实词到词缀,再到助词,最后成为一个词内成分的语法化的过程,指出在语法化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主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