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朋友有一个上六年级的女孩子,她说:"我们看个书可累了,读书批注篇篇要,阅读笔记天天做,读后感想周周写.我是一个小小小孩,阅读笔记呀记也记不完."最后两句她竟学着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改编了歌词.林语堂说:"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之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2.
您有什么样的阅读习惯?会记笔记吗? 宗璞:其实我已经没有谈书的资格,我早已不能阅读,只能听.听力又在下降,整天昏昏然,算得个准残疾人.但是说起书就来了兴致,不过我谈的不是枕边书,而是脑中书.因为不能看,一切都在脑中.我从小喜读书,反正家里书多,随手便读.但喜读书不求甚解,没有章法,没有计划,也不求读完,从来不做笔记.  相似文献   

3.
李萍 《成才之路》2009,(29):70-70
读书笔记是阅读的重要辅助手段,无论是理论上的研究,还是实践中的运用.都证明了阅读时做笔记要比不做笔记效果好得多。读书笔记是科学地读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读书时要善于做读书笔记。在平时的读书活动中,我主要教给学生以下6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于记忆力不强,其实是因为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忘。这叫我吃了亏——光翻动了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因此,有人问我读过某部好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辞以答。这是个毛病,应当矫正!丢脸倒是小事,白费了时光实在可惜!矫正之法有二,一是随读随作笔记。这不仅大有助于记忆,而且是自己考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我曾这么做过,确有好处。不管自己的了解正确与否,意见成熟与否,反正写过笔记必得…  相似文献   

5.
综观中学生的阅读 ,盲目 ,不讲究方法 ,读后收效甚微。有的同学说 ,读过的书不少 ,但阅读能力却一点也没有长进。笔者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觉得这与同学们没有树立先进的读书理念有关。没有观念理论指导的行为是盲目的行为。其结果必将是事倍功半的。因此 ,只有树立先进的读书理念 ,读书行为才会变得有方向 ,有捷径 ,有实效。根据分析 ,我认为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下列观点是必须具备的 :一、走进作品的观念读书 ,要泛读 ,也要精读。杜甫说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我们多去突破“万”这一读书的“量” ,却忽视了“破”这一读书的“…  相似文献   

6.
比读书要想让孩子爱读书,家长首先爱读书,这是我的体会。家长,大多读过很多的书,学历也相对较高。我是一名教师,读书成了我的业余爱好。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提倡建设学习型组织,我所在的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校园”,鼓励师生阅读教育名著,撰写教育日记。于是,  相似文献   

7.
姜文轩 《小读者》2013,(1):49-49
第一,读书时要给书分个类,不要混为一谈,阅读分为知识型阅读、消遣型阅读、精神型阅读,这三类阅读都需要,不要贬低哪一类,但是要分清楚,混成一类很麻烦。第二,要读一流的书。第三,读书尽量不要多。“尽量少一点儿,多读经典,找适合自己的书读,将其留在脑中,最后把你们的书放在你们的心灵书架里,这样你就丰富了你的阅读。”第四,不读一下子看不下去的书。要寻找自己喜欢的书,其实也是在寻找你自己。第五,读书其实只是一个跳板,最后要读的书可以成为自己的经历。要在阅读当中获得新的东西,让阅读成为享受。  相似文献   

8.
一日,偶然听到邻家小孩用《我是一只小小鸟》的曲调唱着这样一首歌谣:“我是一个小小孩,阅读笔记呀却记也记不完。我祈祈求求、祈祈求求一个轻松的阅读,这样的要求实在太难。”我吃惊不小,忙请孩子“解读解读”。那孩子开始大倒苦水:“我们看个书可累了,要求多着呢!老师要求我们:读书批注篇篇要,阅读笔记天天做,读后感想周周写……”最后孩子“结案陈词”:“课外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9.
一、写批注笔记的依据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七十年代,我在中学读书,语文老师要我们做语文笔记,并经常检查。笔记本上记的全是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及文章的写作特点等,这些全是照搬老师的。刚走上讲台时,我也要我的学生这样做过,考试时,学生捧着笔记本当法宝,其结果,学过的课文像雁过留声,回味时似黄鹤一去。书是书,我是我,收效甚微。这种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的传统做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0.
我爱读书,半个世纪以来,读过的书已不知其数,然细想这五十年的读书生涯中,对我人生最有影响的书不是那些大部头的经典名著,也不是充满人生奋斗哲理的人物传奇,而是一本浅显通俗的小薄书《雷锋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应做到"六多",即多读、多观察、多思、多做笔记、多写、多修改。一、多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有人说过:"艺痴技必精,书痴文必工。"这些都说明了多读对于写好文章的重要性。纵观写作上有成就的大作家,都是读过很多书  相似文献   

12.
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凑之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从童年时期开始我便疯狂地迷恋上了读书,在我成长的不同阶段,我阅读了不同种类的书籍,与书籍一起走过的口了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幼儿园时,我读童话书,它们净化了我的心灵。一本本童话书,把我带入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让我感悟到人间的真善美,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读《绿野仙踪》,我感到人要有同情心,  相似文献   

13.
我没有机会进大学读书,也没有读过多少书,谈读书有点脸红。但幸运的是自己做了语文老师。一边教学,一边读书,便成了我这个“土八路”语文老师的一个特点;和学生一起读书成了我的一大快乐。  相似文献   

14.
<正>钱钟重书做读书笔记的功夫是一绝。他的笔记本很厚,是普通练习本的4倍,上面写得密密麻麻,有中文也有英文,别人很难看懂。他每读一书,必做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钱钟重书的夫人杨绛在《钱钟重书手稿集》的序言中曾详细叙述过他做笔记的方法。她记得,钱钟重书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那里的图书概不外借,书上也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学生们去读书,只能携带笔记本和铅笔,边读边记。"钟重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有很多互记钟上外文  相似文献   

15.
读懂书     
把书读过了,不等于把书读懂了。做了笔记,也不等于读懂了。偏偏,读一本书,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它读懂。要读懂一本书,要注意:(一)先要知道作者到底说了些什么;(二)检查你确  相似文献   

16.
奶奶的收藏     
王国军 《高中生》2009,(19):71-71
在奶奶的收藏室里,保存着一大堆学费单。闲暇时,奶奶总会把这些学费单拿出来看看。奶奶是没读过书的,她的六个子女中,也只有两个读了书。一个是我爸爸,一个是我叔叔。那时候,父亲的学费单是用白纸写的,上面歪歪地写着"学费一块八",再盖个大红章,这就算是能去学堂读书的通行证了。  相似文献   

17.
张鹏 《师道》2023,(4):16-17
<正>阅读,总有一定目的,或为丰富学养、开拓视野,或为修身养性、娱乐消遣。目的不同,采取的阅读方式自然不同。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读书,还是应该抱有一点“功利”目的的,即厚积学识,改造教育实践。也就是说,读书要有所获、有所思、有所创并有所用,决不能泛泛而读,蜻蜓点水。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重读汤拥华老师的《文学批评入门》一书时。此书一年前读过,  相似文献   

18.
我的阅读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工作性阅读,定下选题之后我就要为了做节目大量阅读,否则晚上直播我说什么?第二个是职业性阅读。我要看每天的新闻每天的报道。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人的阅读。每天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去阅读跟这个时代没有关系的东西。书和书是不同的,有的书当你拿起了,翻过其实它就已经被读完了,它不值得你一页一页地全读完;有的书,其中的某十页你读了,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五你就已经读过了;有的时候,一句话就够了;有的书,作为文字之美,包括它的很多细节,你要全部读完,但是你想全部记住也很难。  相似文献   

19.
谈读书     
我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于记忆力不强,其实是因为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忘。这叫我吃了亏——光翻动了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因此,有人问我读过某部好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辞以答。  相似文献   

20.
读书的趣味     
我觉得读书并不是一定要去看那密密麻麻的文字,书也并不是那一张张纸做的。书也许是天地,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种精神。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