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运用美国现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家艾德里安娜·里奇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理念,对中国当代作家林白的代表作《一个人的战争》及其姐妹篇《说吧,房间》两部长篇小说进行分析,发现小说中无论是女主人公女伴的离去、离世,还是女主人公与女儿的被迫分离,林白所呈现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都走向断裂。与此同时,小说中的女性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进入男性建构的"共同体",女性个体与群体的主体性最终被消解,反映出林白对里奇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概念进行的批判性思考,体现了林白反乌托邦的现实主义写作意识及其女同性恋书写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文论兴起以后,简.爱形象受到极大的关注,被视为反抗男权传统的一面旗帜。简.爱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对女性的规范要求相悖离,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但这种反叛远非后来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倡导的那样彻底,而是对主流文化有一定的回归倾向。这里,反叛与回归之间的矛盾有其合理性,进一步拓展了简.爱形象的内涵,对现代女性亦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对沙俄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尖锐批判,同时塑造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典型形象,为其赢得了不朽的声誉。但他的妇女观与农奴制息息相关,充满着矛盾与悖论。表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存在着妇女观与女性文学形象、男性霸权主体话语与女性反叛形象话语的双重悖反。托氏文本话语作家主体的“卧室理论”,实为“狼对小羊的真理”;女性形象反叛“卧室理论”的语义特征,实为“主体间性”的视界取向。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在小说集《传奇》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参与了人物性格的塑造.经过比较,大体上可以将其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类:无母爱的扭曲者形象、有自我意识的反抗者形象和无自我意识的顺从者形象.在她们身上,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排斥、男尊女卑观念的遗害、女性心理的某些隐秘东西以及作者自觉的女性意识和对男权社会的反叛.  相似文献   

5.
王雷雷 《文教资料》2011,(11):15-16
女性反叛形象是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群体,女性的反叛行为,一方面,对于女性本身,使她们得到了更加自由的外部环境,以及可以独立自主的充分条件,另一方面,当反叛的发生与社会类型的转变同步时,叛逆行为将融入社会变革的力量,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力。任何叛逆的姿态在反叛行为的性质发生改变时就被消解了。但是人类个体骨子里面天生的"不盲从,不反对"的反叛性,是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现的最贴近人性本真的特质。或者说,贴近人性的本质,就是对现世的秩序的反叛。  相似文献   

6.
丁玲是一个为女性的解放而呐喊和狂奔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特别是前期)始终响彻着女性觉醒而反叛世俗的主旋律。她塑造了一批觉醒的女性形象,她们所经历的自我意识、女性意识和生命意识三个层次的觉醒,诠释了中国女性现代性觉醒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苗族现代作家沈从文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从这些女性形象的生活状态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入手,对她们作谱系梳理,可分为纯朴的湘西少女、顽强善良的女性形象、被生活所迫的妓女形象、挣扎与反叛的女性形象、"堕落"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是各种人性的"面影",透过众多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映照出沈从文忧国忧民的思想,他带着忧思探寻理想的生命形态,力图重塑民族灵魂,振兴民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与“泼妇”、“悍妇”和“淫妇”相对的母亲形象历来以其善良慈爱恭俭温和受到称颂,然而“文化大革命”后开始发表作品的中国女作家们,在女性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以文学的特殊方式对“母性”进行了质疑,表现了新一代女作家对传统女性角色的思考和反叛。  相似文献   

9.
现代女作家的女同性恋书写既是对男权文化的逃避与批判,又是异性爱的替代品,难逃男性意识与审美趣味的窠臼。当代女作家的女同性恋书写,是女性的一种深刻自恋,无意中满足了男性的窥淫欲,陷入了消费社会的商品陷阱中。女同性恋书写表现了男权文化下女性的永恒悲剧。  相似文献   

10.
丁玲在早期创作中塑造了梦珂、莎菲、阿毛、伊萨等一系列女性形象,构成了以莎菲为核心的"莎菲型"女性形象。"莎菲型"女性形象塑造的主要原因是女性解放思潮下的时代环境、作家思想状况的影响而形成,"莎菲型"女性在性格命运与情感体验方面体现出反叛、孤独、幻灭等相同特征。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喜剧中出现了许多聪明智慧的女性形象,她们敢于为争取自由、人权及社会尊重而斗争,具有反叛性。但由于历史及社会的局限性,莎翁在喜剧结尾处将女性塑造成了与社会传统习俗更为相符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相较于前代类题材作品,元代婚礼杂剧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普遍增强。在中国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教化下,元代婚恋杂剧中却出现了大量的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剧中女性大都追求人性解放与爱情,不卑不亢,自尊自重,追求自主平等的婚恋,渴望建立于情感之上的爱情婚姻。研究元代婚恋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婚恋观,对于我们更好了解元代文人的创作心理,甚至了解元代女性形象和婚恋观念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丁玲早期的小说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即女性的视角、女性的笔触、女性的意识和心理、对传统男尊女卑的极端反叛、莎菲型的女性形象及很强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
孙莹 《林区教学》2014,(10):36-37
在美国文坛上,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很多"硬汉"的形象。但学术界对他作品里的女性形象却褒贬不一。鉴于此,通过对其女性作品进行全面解读和深入挖掘,可以发现海明威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完美的、反叛的、中性化的、升华的等众多女性形象,从而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梳理了女作家笔下女同性恋书写的发展演变,指出这是女作家反抗父权文化体系、寻求女性情感慰藉的一种书写策略,与异性恋书写及男作家笔下的同性恋书写都有本质区别,对这种书写之于女性解放/女性写作发展的意义应予以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潘金莲和傅彩云是中国章回小说中非常特异的两个“女性形象”。她们具有反叛男权社会的共同气质言行,泼辣狠毒、工于心计,通过展现女性身体魅力获取男性宠爱,并以此为资本追求性爱享受。这些气质言行与一贯温柔贤淑的传统“女性形象”背道而驰,有力打破了男权意识下惯常的“女性形象”塑造。潘金莲和傅彩云在生存空间及对两性态度上有明显差异。潘金莲囿于狭窄的家庭空间,而傅彩云则在家庭空间与公共社交空间跳进跳出;潘金莲的异性交往体现为无目的的纵欲,傅彩云则是追求女性独立的性解放。这些差异不仅传示出各自时代的性别压迫,也体现出“女性形象”在章回小说中由晚明至近代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具体可分为三类:从礼女人、完美女神、反叛女妖.女人的从礼表现在以殷温娇为代表的平凡女性严格遵循礼法妇道;女神的完美表现在以观音为代表的女性是男性事业成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是强势男性仰慕崇拜的对象;女妖的反叛则表现在她们大胆地追求个体欲望的实现,多受到男性的打压批判.由从礼到完美再到反叛彰显出女性自我个体意识的萌动.  相似文献   

18.
谈简·爱女性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一部经典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描写了她为追求女性独立和爱情平等而进行的坚强不屈的斗争。本文着重从四个层面,即她的自强反叛、向往自由、追求精神平等和完整意义的爱情观对其女性形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华语女同性恋电影在21世纪呈现出叙事策略和文化观念上变化,各位导演寻求女性多种声音,汇合成女性世界潜在对话现象。基于女同性恋电影独特而复杂的内涵,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认同"、"自我"、"反思"、"面具"、"父权"等关键词进行整体考察女同电影,通过横向史的梳理,纵向阐释影片文化内涵、意象,探讨女同性恋在这一时期的突破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葛特露与繁漪同为男权社会制度下的精神反叛,行为抗争的典型女性形象。为了摆脱社会的压制与命运的不公、两位不甘屈服的异国女性都举起了精神反叛这面大旗。葛特露自立新生的方式摆脱了悲剧命运,繁漪的全面毁灭体现了她的悲剧不是命运悲剧而是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