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看到一本书名《王鼎钧论》的书,作者戆描写到:王鼎钧以他的生命历程创造了一种可能性,纵然生命的年轮里,有太多时代的辙痕,在他作品中,却能将根须吸收的人生经验加以升华,复能在文路上日益精进.无论是理性的哲思,或是抒情的时代刻画,都给人宽厚的温暖、清明的指引、心灵的飨宴。彷佛那浓浓的树阴。后来,在网上又发现一则疑是王鼎钧先生自撰的文字:“为基督信徒,佛经读者,有志以佛理补基餐数义之不足,用以诠释人生。建构作品。吾生有涯,而又才力不逮,常引为恨,曾仿佛家四弘誓愿作铭以励天下同文,铭曰:‘文心无语誓愿通,文路无尽誓愿行,文境无上誓愿登,文运无常誓愿兴。’”在他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眼泪和痛苦,但也看到中国人的微笑和希望。凭借他的观察力、想象力,写出了他最好的散文。  相似文献   

2.
下午起床时,我照常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并帮小班孩子们整理衣服。铭铭把手放在录音机的喇叭处,然后惊喜地告诉我:"老师,我的手有点麻哎……"我笑着问:"为什么会麻呢?"他先是没说话,过了一会儿,他双手比划着说:"因为里面有2个齿轮,2个齿轮在转……"整理完衣服后,我跟大家分享了铭铭的发现:"刚才铭铭发现了  相似文献   

3.
以下是本人搜集的名人座右铭,特采撷于此,与君共赏。墙铭:曹雪芹曾将"富非所望不忧贫"之句用草书写在屋内的墙上,表现了自甘淡泊的生活态度。尺铭:蒲松龄将其"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  相似文献   

4.
镜铬 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在大立镜旁糊了面“纸镜”,上书“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前宜直;气度: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铭如其人,周恩来的一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桌铭 少年时代的鲁迅酷爱读书。一次,他上学迟到了几分钟,老师批评了他,但他并不因为家里有事才迟到而原谅自己,便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为座右铭,激励自己珍惜光阴,刻苦攻读。他曾说:“时间就是生命”。 砚铭 陈毅曾请人在自己心爱的砚盒上镌刻了这样  相似文献   

5.
【正】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是在日常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习得并成熟的。独生子女在园的社会交往状况,需要教师格外关注。记得那是铭铭进幼儿园以后的第一次新年节目排练,我忽然发现他独自站在教室门口,于是过去招呼他:"铭铭,快来和我们一起跳舞吧!"他还是一动不动地站着,没有回答。入园三个月了,铭铭只喜欢玩教室内各种各样的玩具,或者...  相似文献   

6.
[砚铭]陈毅元帅曾请人在自己心爱的墨盒上镌刻了这样十七个字:“满招损,谦受益; 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意思是:自满就会招来损失,谦虚可以受到补益;在名利地位面前决不伸手;终日勤奋苦干,努力向上,永不懈怠。陈老总将此“砚铭”身体力行,终生不渝。[物铭]座右铭除了文字,还有引物为“铭”的。波兰著名的作曲家肖邦,在他被迫离开  相似文献   

7.
<正>一、问题的发现:铭铭在园呈现多动特征铭铭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自从他第一天入园开始,我就发现他好像没有安静下来的时候。不是和旁边的小朋友在吵闹,就是一个人在那儿东张西望,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专心。我针对他作了一些观察:观察1:有一次有老师在我班开课,一开始,铭铭因为换了老师而好奇地认真了一会儿。当老师开始正题的时候铭铭早控制不住自己了,拿起自己衣服上  相似文献   

8.
出场宝宝:刘惠铭性别:女年龄:5岁叙述人:铭铭妈第一幕关键词观察力、发问一天,我心血来潮地去换了个新发型,一回到家就被铭铭缠住了:“妈妈,你的头发怎么不一样了?为什么原来黑色的会变得红红的呢?以前妈妈的头发是直直的,现在怎么会有一个一个的小圆圈?那么铭铭的直头发也能卷成小圆圈吗?头发卷成小圆圈的铭铭会更漂亮吗……”第二幕关键词敏感、宠爱一次,我的朋友带着他的孩子来我家做客。那孩子的年纪和铭铭差不多大,两个小孩很快就玩在一起了。到了吃饭的时候,我常常会夹菜给做客的小孩,让他多吃点。我还在诧异原本活泼的铭铭怎么一声不…  相似文献   

9.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度,法门无量誓愿度,佛道无上誓愿度”,这是佛教众人的四宏愿.佛是既有相又无相,既有生灭又无生灭,既亲近众生又超越众生的存在.人人皆能成佛.成佛之遒:戒、定、慧三学.佛教一些积极因素对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邕的《铭论》是对铭体发展史的首度系统总结,其《铭论》体现了铭体文的载体意识、功用意识。他的碑铭文对歌功颂德类铭文前散后韵体式进行了规范,后人纷纷仿写他的碑铭文。  相似文献   

11.
有师徒两个僧人,从很远的地方去灵山朝圣。他们一边化缘一边赶路,日夜兼程,不敢稍有停歇。因为在行走前他们发了誓愿,要在佛诞日那天赶到圣地。作为僧人,最重要的就是守信、虔诚、不妄语,更何况是对佛陀发的誓愿呢?在穿越一片沙漠时,年轻的僧人病倒了。这时离佛诞日已经很近,而他们距灵山的路还有很远。为了完成誓愿,师父开始搀扶着弟子走,后来又背着弟子走,但这样一来,行进的速度就慢了许多。三天只能走完原来一天的路程。到了第五天,弟子已经气息奄奄,快不行了,他一边流泪一边央求师父:“师父啊,弟子罪孽深重,无法完成对佛陀发下的誓言了,…  相似文献   

12.
从内容上说,铭文是对所铸钟鼎由来的说明,钟鼎是为纪念赞颂祖先功绩而铸;铭还可以纪生者之功,其基调是赞颂;铭又常用于鉴戒,劝人肃言慎行。刘勰所论铭体之"大要"有三:"其取事也必核以辨"其实是曹丕"尚实"说的展开,"弘润"之说显然也从陆机"温润"说脱胎,"其摛文也必简而深"是陆机"博约"说的继承。铭体以永垂后世为目的,因而都以金石为载体,这就注定了其体以言简意深为尚。从形式上看,铭可分为缀序铭和徒铭两种模式。就铭文本身来看,其形式一为骚体,二为齐言。铭文从刻铸于金属到镂刻于石材再到书写于纸张的演变历程,也是其形制篇幅由简到繁的演变历程。从载体看,铭文渐与碑文合拢并流。《文选》共录铭五篇:班固《封燕然山铭》属武将外战功勋铭,具有强烈气势美;陆倕《石阙铭》属帝王内战功勋铭,注重征讨正义性;崔瑗《座右铭》是立身处世的自我勉戒;《剑阁铭》为山河之戒张本;《新刻漏铭》的价值是在于体现了器物铭所应具有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3.
千与千寻 《家长》2012,(4):32-33
同情心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尤为珍贵,尤其值得提倡。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能够为孩子将来融入集体和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铭铭对家长说,同学总是排斥他,不跟他玩儿,班里有什么集体活动,同学也不告诉他。铭铭的家长找到班主任了解情况,结果却令家长大吃一惊。原来同学们排斥铭铭是有原因的:铭铭幸灾乐祸、缺乏同情心。就拿上周来说,班里一个男生踢足球的时候腿摔骨折了,同学们都去慰问他,还有的男生主动背他上下楼及上厕所,但和那个男生坐前后位的铭铭却无动于衷,还笑那个男生又傻又笨,是个倒霉蛋儿。  相似文献   

14.
陈永泽 《天中学刊》2012,27(3):92-95
《肥皂》是鲁迅的代表作。作品中,四铭在"性欲内驱力"的驱使下,在"本我"引导下直接追求欲望主体——女丐。在行动元语境下,分析四铭的动作及其功能可以发现,鲁迅对四铭的认知存在两歧性:本意是要运用精神分析,塑造一个伪善、迂腐、保守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但在分析的过程中,却在潜意识里认同了四铭性欲的转移,在不自觉中暴露了潜藏在其内心的"魔鬼"。  相似文献   

15.
铭者,记载、镂刻也。古往今来,凡注重修身养性、励精图志者,无不十分重视其铭的作用,因而那些内容充实、格调高雅、寓意精湛的各种铭文、铭句皆被人们用来鞭策意志、加强修养、裨益身心。镜铭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在大立镜旁糊了面“纸镜”,上书“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度: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铭如其人,周恩来的一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桌铭少年时代的鲁迅酷爱读书,一次,他上学迟到了几分钟,老师批评了他,但他并不因家里有事迟到而原谅自己,便在课桌上刻了一个…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卿的《窦娥冤(节选)》作为经典作品历来都入选高中课本(人教版1。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不愿含冤而死的强烈的反抗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稍加点拨后学生对第一、第二桩誓愿都能理解,可是不能理解第三桩誓愿。当我解释说窦娥唱出“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辩”,说明“亢旱三年”这个誓愿表明窦娥要惩治贪赃枉法的昏官污吏,  相似文献   

17.
一日,在接铭铭放学时,眼看他努着嘴、皱着眉走出校门,手里拿着一张白色东东,直觉判断肯定考试成绩不理想,果然,他拉长着声音跟我说:妈妈,我们班今天测试百位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要求5分钟以内完成,我只做了59道,我们班没有一个做完的……我拿过来看了看卷子,这是他第一次做100以内的加减进退位速算,难免这样的结果,所以安慰他:没关系,你多练习就好了。可是,妈妈,我们再过一星期就要进行年级速算比赛了,能练好吗?看着铭铭一脸的沮丧和疑问,深知他是个事事  相似文献   

18.
马苏云 《班主任》2010,(3):49-49
上午课间时,小铭对我说他昨天的语文卷子做好了,今天忘记带来,想下午再交。我同意了。可是很快,小倩告诉我小铭在撒谎,他带了卷子但是没做。这种不良行为可不能坐视不理,但怎样才能让小铭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  相似文献   

19.
三命而俯     
《学习之友》2019,(1):1-1
当然,敢于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而不是个人风头主义,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并不是敢于担当。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個"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相似文献   

20.
张大千书法因其强烈的个性特色被誉为"大千体","大千体"受清末民初碑学书法实践的深刻影响。碑学书法的意趣与大千情性契合。张大千接受碑学书法的影响当在拜师曾熙、李瑞清以后。其拜师曾熙、李瑞清学习书法,动因较复杂,且时间均在1919年。张大千研习碑学书法经历了三个阶段:直接取法曾李二师阶段;遍临"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阶段;由博及专,以《瘗鹤铭》、《石门铭》为基础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千体"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