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跟笑有关的几个字——"各(gě)""捧哏""胳肢"和"绷不住"人有一种表情——笑。人们开心时会笑,不开心时还会去寻开心,不愿笑时可能有人会逗你笑,逗而不笑的甚至免不了要搔你的痒处,让你非笑不可。但是,想写一写有关笑的字,却笑不出来了。怎么回事?原来是有几个与笑密切相关的字不会写。北京、天津一带把滑稽  相似文献   

2.
<正>好米到底是什么米?——谈粳米、糯米、籼米的关系稻米主要出产在南方,北方人对稻米知之甚少。儿童时期只知道大米饭(又叫白米饭)比小米饭好吃;少年时期增长了点儿知识,知道白米又分为机米和大米两种,机米糙而大米精,机米出饭多却不香,大米好吃却不出数;青年时期关于稻米的知识又增长了不少,见到了许多新词——糯米、江米、黏米、粳米、籼米等等,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搞不清  相似文献   

3.
正不同的揉面方式有不同的词儿——"搋面"与"戗面"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天天与面打交道。对付面的手法多种多样:和(huó)、揉、擀、抻等等。和又有不同的和法,揉也有不同的揉法。揉面中有两个词比较常用,而写法却很少有人熟悉,那就是"搋(chuāi)面"和"戗(qi3ng)面"。不少人不认识"搋"字,更不会写"搋"字,就把"搋面"写成"揣面",殊不知写了一个大白字。请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这两个字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正萝卜不好吃的口感——"艮"萝卜是常见的蔬菜。好的水萝卜可以当作水果吃。卖萝卜的常吆喝:"水萝卜赛梨吔。"意思是,他的萝卜比鸭梨还好吃。北京人最讲究吃心里美的水萝卜,认为萝卜不仅好吃,而且有益于健康。有首儿歌说得好:"吃凉萝卜喝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意思是常吃萝卜不得病。不过,买萝卜得会挑,有的萝卜好吃,有的萝卜不好吃。  相似文献   

5.
正两个难写的常用量词——沓和摞汉语中有丰富的量词,什么事物用哪个量词与该事物的性质形态或人们的着眼点等密切相关。性质形态不同要用不同的量词。稳固不能移动的东西用"座",可以说"一座山""一座房屋""一座石碑""一座钟"等等,而轻便灵活的东西就要用"只",如"一只老鹰""一只苍蝇""一只蚂蚁""一只手表"等等。同样的事物,人们的着眼点不同时也可以用不同的量词。"墙"注重平坦的表面时说"一面墙",注重阻碍作用时说"一堵墙",注重分割作用时说"一道墙"。同样是"人",  相似文献   

6.
正喷射有哪些说法?——唧、滋和蹿喷射是常见的现象,日常生活中说到喷射时经常用喷冒等词,如油井喷油了焊枪喷着火舌地震时喷砂冒水天然气管道泄漏,引起五个窨井冒火。它们所常用,是因为大家熟悉它们想到就能写出,毫不费力。有的词虽然也常说,却较少见诸文字,主要原因是落笔时颇为踌躇。例如j~了他一身水,该用激还是该用唧?把握不准,还是用喷算了。再如爆  相似文献   

7.
<正>下决心大干一场——"捋""撸"和"挽"人们描写要下决心大干一场的时候,通常用"捋胳膊挽袖子"这一动作来显示。如:"农户邀请外国朋友们亲自试试炒茶,萧恩捋起袖子就上阵了。""医务人员全部捋起袖子,挺身而出,以最快的速度从各自的岗位上赶到县血站献血。""你还忍哪,要是我,早捋  相似文献   

8.
正物种与性别的称谓——骒马的骒汉语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对不同的人或动物,用不同的词来区分性别。如:人分男人、女人,鸡有雄鸡、雌鸡,牛称牡牛、牝牛,马叫儿马、骒马,驴称叫驴、草驴。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做一番猜想,也是很有意思的。人是讲文明的,人的性别不能从  相似文献   

9.
介绍三种小吃——"醪糟""饹馇"和"馓子麻花"南方人喜食醪(láo)糟,北方人会做饹馇(gē zha),西部地区爱炸馓(sǎn)子麻花。这三种带有地方色彩的食品,深受群众欢迎,可惜的是人们对它们的名称用字却不是很熟悉。卖醪糟的人常把醪糟写成"捞糟""劳糟"。其实醪糟的名称和用字都是有讲头的。上海人做醪糟要先买甜酒药或称甜酒酿,说明醪糟与酒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强调动作性还是修饰性?——"墁"与"铺"在网上用"砖墁地"与"砖铺地"进行搜索,后者的数目要比前者多十倍,并且其中有些场合是完全相同的。例如:一则消息说:"据天坛公园副园长介绍,这次大规模修缮经过充分勘察论证、精心准备安排,主要修缮内容包括恢复祈年殿院内地面墁砖、三层台基金砖墁地。"另一则报道同一事件的消息说:"三层露天台基金砖铺地。天坛公园  相似文献   

11.
正用油的技巧——"焌锅"与"炝锅"引人流口水的味道莫过于炒菜的油香。然而,这香味是怎么出来的呢?用半锅滚油炸出来的油条、油饼、丸子、鸡腿,连着半锅油一起端上餐桌的水煮肉、水煮鱼,吃起来味道可口却没有那四溢的飘香。真正香味扑鼻的饭菜倒不需要那么多的油,只需要用油的技巧。那就  相似文献   

12.
正鸡毛怎样弄下来?——"挦毛"和"煺毛"吃鸡不能连毛吃,那鸡毛怎么弄下来呢?有人说"拔"。这种说法不能说不对,可是失之于笼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有不同的做法。如果是只长着漂亮羽毛的大公鸡,你又需要鸡毛做掸子或毽子,就要把鸡毛"挦  相似文献   

13.
正像蒸却不叫蒸的两种加热法——馏馒头和烀白薯做饭时经常用"蒸"法。用蒸汽加热应该都可以称"蒸",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特别是在厨房里。用蒸汽加热的方式方法略有不同,就要换个名称。甚至于操作方法完全相同,只是被加热的饭食略有差别,就绝对不能说蒸,非得改个名称不可。蒸馒头。把生面做成馒头的加热  相似文献   

14.
正同样是胃,名称不同——鸡嗉子、鸡胗子和猪肚子同一样事物用于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称谓。鸡爪子如果上了餐桌,就叫作凤爪。猪舌头作为冷盘,人们唤作口条。大家对此都已习以为常。另外,同一种器官,由于动物种类不同或作用不同,器官结构各异,名称也就不一样了。比如说胃,当猪胃做成食品时,无论煲汤、炒菜、清  相似文献   

15.
正几种难写的针法——"缉""缲"和"绗"这里说几个缝纫行业的专用词,它们极为常用,也是日常生活用词,可以说得上是家喻户晓了。有哪个妇女不懂"缉边儿""缲带子"和"绗被子"呢?话又说回来,懂归懂,要叫她们写出这三个字,估计十有八九不  相似文献   

16.
正点燃的香如何计量——"炷""柱""住"和"箸"不会写"一炷香"的"炷"字的人,一般会用哪一个字来代替它呢?经过上网调查,发现答案非常有趣。原来每一个写别字的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理解。我用百度网查了一下,用"炷"字的大约有29万篇,而用"柱"字的竟达52万多篇,还有3000多篇用"住"字,另有200多篇用"箸"字。  相似文献   

17.
正放在水里加热可不都叫煮——"炖"和"焯""煮"是厨房里不少烹饪方法的统称。其实煮的花样很多,不同的花样有不同的叫法。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熬",是指较长时间地煮,有句老话"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可见熬确实需要较长的时间。由于时间过长,有时竟然把水都熬干了,"熬盐"的办法就是从这儿引  相似文献   

18.
<正>家具上的横木有专名——谈"牚"人们为了称说方便、准确,给各种不同的物品都取了专名。就拿家具来说,"卓"是高的意思,"桌子"就比"茶几"高;"倚"是靠的意思,"椅子"都比"板凳"多个靠背;"盒子"的本意是两部分相合,"匣子"的构造应该有推拉的盖子。不仅不同的物品有专名,一个物品的各个部分也都取了专门的名称。就拿椅  相似文献   

19.
你会写这些菜名吗?——豇豆、蔓菁、瓠子、莴苣和芫荽有几样常见的蔬菜,说出来谁都知道,要写出来却有点困难:豇(jiāng)豆,一年生草本植物,荚果长条形,种子肾形。荚果和种子也叫豇豆。豇豆的嫩荚是很常见的蔬菜。豇豆可以炒食,可以闷饭,用开水焯一焯还可以凉拌。很多人不认识"豇"字,见了"豇豆"常读作g3ng d7u。写成"江豆"更是常见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正"纽扣"一点通——谈"纽"与"钮"将"纽扣"写成"钮扣"的还真的不少。《人民日报》报系旗下的22家报刊在近7年中,就有177篇文章是写作"钮扣"的。(据2007年7月11日"人民网·报系搜索"显示)百度网的统计更夸张,达247万,即使挤掉一些水分,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为什么人们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原因还是对"纽扣"一词选用"纽"而不用"钮"的道理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