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小琼的诗歌因真实、深刻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她对打工者生活的书写及对打工者命运的思索构成了其诗歌丰富的内涵.可多方面阐释的独特意象--铁,在重复中由浅入深的情感的增强构成了其诗歌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诗人在爆发灵感、捕获意象之后,便要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全面构思。诗歌的构思包揽广泛,其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立意和布局。古人所谓“立意”,今天称之为“确立主题”。诗歌和其它文章一样,都有其写作目的和动机,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或情感,总要选择并确立一个主题。为了写诗而写诗,那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不知所云。即便所谓  相似文献   

3.
从一个侧面很难洞悉诗歌创作的个中趣味,诗歌作为抒情的理想发生地,抒情维度不能忽略。同时,诗人写作的心灵默契,使情感抒发成为文本的"事件",诗歌获得了叙事维度。此外,语言等的形式因素是诗歌的核心,诗歌也因此获得了修辞的维度。我们希望通过文本中提供的标志,从叙事、修辞、抒情三个维度抵达当代诗歌的创作现场。  相似文献   

4.
悲剧痛感是悲剧的精髓所在.本文旨在论述悲剧痛感的产生机制以及审美快感的转换机制,同时引申出悲剧痛感转化为审美快感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命与审美     
宇宙是活的生命。宇宙生命自我展现为万物的生命;万物实现着自我生命的同时就在实现着宇宙生命;体验着自我生命的同时就在体验着宇宙的生命。当我们通过体验万物的生命而体验自我的生命,并同时体验着宇宙生命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之火与万物的生命之火,以及宇宙生命之火在同一个交点上燃烧了。在那一个瞬间,所有生命的节奏韵律在同频共振了。这是对宇宙场与能贯通万物并将万物熔为一体的体验;在这一刻,我们体验到活的生命向大自然的复归,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合一。这就是儒家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道家所谓“物我两忘”的境界,亦即禅宗所谓“空无妙有,瞬间永恒”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海子为重点个案,以透析诗性活动过程中主体的思想和精神之基本进路为观照视角,以考量审美与信仰作为潜在极性的抒情场中诗性个体的精神生态深富悲剧色彩的两重性表现为主线,试图触摸一下诗人"生命叙事"的内涵,找出某些贯穿诗人心路历程的"真值"函项。  相似文献   

7.
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与传统佛教以及一般的所谓宗教有很大的差异,这往往导致人们很难理解甚至误解禅宗。实际上,禅宗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生活重于教义,审美高于信仰”这十二个字。一方面,禅宗否定佛教教义,将日常生活本身当做修行;另一方面,禅宗又“呵佛骂祖”,抛弃对佛的信仰,只追求个己“禅悦”的审美境界。尽管禅宗看起来颇为离经叛道,但是禅宗依然认为自已没有违背佛教的基本精神且最能反映佛教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的富足并没有带来心灵的安乐,反而加剧了人们的困惑失落。当我们反思这个现状的时候,发现心灵的失落与信仰的缺失有关,因为信仰能够带给人们精神的引领。关注社会转型期信仰的构建维度,对中国信仰缺失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如何建立真正融入我们灵魂的现代价值系统,成为全民族的内在精神力量给出解答。  相似文献   

9.
"祛魅"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现代人的命运需要以理性来匡扶信仰,法律作为一种人世生活的秩序安排,既是一种规则体系,也是一种意义体系。形式理性法提供了生活的可预测性与可计算性,价值理性法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的意义感与价值满足感。本文尝试以韦伯视阈中的"理性"概念为切入点,阐释法律得以成为信仰对象的理性基础,进而说明只有兼具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法律信仰方可突破现代理性的牢笼。  相似文献   

10.
11.
周颖怡 《文教资料》2013,(36):16-18
细读徐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诗歌,在审视徐迟诗歌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深层次挖掘徐迟不同时期的诗作在“诗歌的现实品格”、“诗歌的核心元素”、“诗歌的修辞美”、“诗歌的忧伤基调”方面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共性,感受徐迟诗歌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人格、情感倾向和理想志趣.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生活和学习的都围绕考试运行,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命意义和精神成长问题,却又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作深刻思考,以致有时会把学习的目标与生命的目标混为一谈。作为一个思维接近成熟或已经成熟的学生,他们需要这种思考为其学习和生活乃至整个人生指引方向,需要作为生命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信仰教育来支撑并完成这一使命,实现生命的幸福健康成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一)佛教艺术的审美,在历史上是和信仰结合在一起的.由于僧尼信仰与世俗信仰存在着差别,就出现了佛教艺术的社会作用的主次问题(也包括信仰与审美的关系问题)石窟艺术是为了僧尼入窟"观象"?还是为了世俗"祈福"?这个问题乍看是一个宗教内部的问题,实际上,它影响我们认识和理解佛教艺术.假若把石窟艺术纯粹看作为僧尼而作,那么云冈、敦煌、龙门、麦积山、大足等佛教艺术遗迹就不过是一宗宗纯属神  相似文献   

14.
音乐作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产生发展以及表达的内容全都离不开生活,同样又反作用与生活,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还是作为交际群体的社会,音乐对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宋世家大族杰出作家谢灵运之所以在山水文学创作中取得如此突出成就,其经济生活状况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谢灵运富足奢华的庄园经济生活催生了他的山水诗,还影响其山水诗的创作题材、情感状态、精神境界和审美取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论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的应有关切是生命教育的两大问题.人生信仰可以帮助个体珍惜身体、诗化生活和升华生命.在考虑生命教育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关切生命教育的意义本质及符合生命教育本质的活泼形式,反对"放养"式、"饲养"式和"圈养"式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绘画艺术是画家借特殊语言——绘画,来体现主体品格、个性气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人文思想及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8.
<正>生命就像一次搭车旅行,旅途充满希望和梦想;生命又似一次扬帆远航,沿途充满未知和挑战。经历过悲欢离合,品尝过酸甜苦辣的人,才能体会到生命之重、生命之贵。每个人的生命既有长度,也有宽度,当然还有高度,而同舟共济、生死离别又赋予它厚重的温度。生命的长度历练了一个人的性格。人应该怎样活着?是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还是追名逐利、灯红酒绿,时间给予了它多种可能。生命如同一场比赛,既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是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为了个体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相似文献   

20.
张炜小说创作成就斐然,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座重镇.五十多年来,张炜在探索诗歌的艺术道路上同样创获颇丰.张炜的诗纯粹而深刻,呈现出立足时代文学脉络的文体自觉性和创造性,为当代新诗走向成熟进行了新的选择与尝试.同时,张炜的诗充满着生命与哲理的美学意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诗歌创作之路.通过考察张炜诗歌的创作概况、分析研究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