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诗经·小雅》中的145个“其”字句的基础上(重复出现不计),探讨“其”字的用法规律。“其”字作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在句首时全部是代词,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在句中作代词时多是修饰名词的定语;作副词包括程度副词,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作虚词时是助词、连词和语气词,作语词只有一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穷尽调查<诗经·国风>中共230个"其"字用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其" 的用法."其"作实词时主要用作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在句首可用作定语和主语,在句中可作修饰名词的定语,也可作兼语;作副词可作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其"作虚词时主要用作助词和语气词:作助词时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形式;作语气词只两例,并且是同一句的重复.  相似文献   

3.
刘丹青(2009)曾指出,"至少在北京口语、尤其是东北口语中,我们可以确认双数的意义已靠了‘俩’的用法在代词上存在。"与"俩"类似,中原官话河南固始县方言中的"两倌[liαη35kuan213]"也应该视为三身代词的双数标记。其"两倌"是个粘附成分,不能单说单用,只能用在三身代词后构成"俺/你/他+两倌",指称包括"我/你/他"在内的两个人,在句中做主语、宾  相似文献   

4.
"们"是普通话中很常见的复数助词,"N们""N"+"们/些"在四川省德阳市的使用频率很高。德阳方言中的"们"出现了语法化的现象,加在单数人称之后,构成"我们、你们、他们、它们"等相应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修饰亲属称谓语,常表单数意义。作真性复数和连类复数时,"些"部分代替了"们"的用法。德阳方言中"们"不仅可以修饰人物名词和人称代词,还可以修饰植物、动物和无生命的事物名词。通过对德阳方言中"们"的语法化及其变体"些"的表义特征等的研究,探究"们"在德阳方言中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5.
"其"是高中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之一,它属于多义虚词,使用频率高,用法极其灵活。采用穷尽式的调查方法将其用法主要归类为代词和副词。将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复指代词。副词主要分为:表委婉的推测语气副词,表反问的疑问语气副词,表希望、祈使、命令的语气副词和表假设的语气副词。与此同时,还对"其"的用法和词组进行了归纳总结,对虚词"其"的简析,对高中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关于代词重叠现象的研究相对薄弱。对荣河话中的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作出简要分析的同时,也了解到了荣河话中关于代词重叠的特殊用法。荣河话中人称代词的单数和复数形式都可重叠使用,对所指代的人称起到强调的作用。荣河话中的疑问代词按指称对象可以分为六类且都可重叠使用,疑问代词的重叠根据语用场合的不同,表达不一样的隐含义。  相似文献   

7.
"不成"从先秦时期由一个表"不能成就"之意的非词结构逐步变为现今的句末语气词,先后经历了向否定意义副词的过渡阶段和既可作表否定意义副词又可作反诘副词的阶段,最后变为了句尾语气词。现代汉语的使用中,"不成"仍具有以上三种用法。徐时仪提到"不成"在唐代已有处在句末的用法,并且其作为句末语气助词在宋元时期可经常见到,这一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儒家经典《论语》中"之"字出现频率高,涉及用法范围较广。用作动词时,"之"字为表示"到、往"的及物动词;用作代词时,"之"可作人称代词,指代人物、事物,也可作指示代词,表示"这(些)、那(些)";用作助词时,"之"字主要体现在作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方面;用作介词时,"之"字相当于"于"、"对于"。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方言中,"非"是作为程度副词来使用的,其语义与句法结构形式都跟普通话有较大差异."非"以单音节形式作程度副词使用既不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又与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差甚远.大理洱海沿岸地区白族话中用[φε44]作程度副词,它是白族话固有的词语,随着民族的融合及文化的交流,[φε44]这一白族话中的程度副词被汉族吸收、借鉴,成为云南方言中特有的表程度的副词.  相似文献   

10.
探讨贵州黔东南方言有别于普通话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词法方面包括重叠,词缀,以及某些代词、量词、副词、介词、语气词的用法;句法方面包括"遭"字句,"把"字句,"得"字句,差比句,疑问句,以及特殊语序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考察了呼和浩特话的人称代词"俄"与"/nia/"的句法功能、使用范围和社会意义。指出"俄"是呼和浩特话中特有的人称代词,是方言与普通话相糅合的产物。"/nia/"在呼和浩特话中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用法,第一人称用法有其特定的社会意义,第三人称用法同晋语区第三人称"/nia/"的用法基本相同,但也有些细微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河州话中的复数标记"们"构词能力强,使用范围广泛,除可用在指人名词、人称代词后表示复数外,还可以用在指物名词后表示复数,这是其它汉语方言中很少见的语法现象。元代文献材料中有大量与河州话复数标记"们"相似的用例。河州地区的历史、民族状况推断,河州话复数标记"们"的特殊用法主要是汉语西北方言与阿尔泰语系语言(主要是蒙古语族)长期接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方言中,"非"是作为程度副词来使用的,其语义与句法结构形式都跟普通话有较大差异。"非"以单音节形式作程度副词使用既不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又与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差甚远。大理洱海沿岸地区白族话中用[φ44]作程度副词,它是白族话固有的词语,随着民族的融合及文化的交流,[φ44]这一白族话中的程度副词被汉族吸收、借鉴,成为云南方言中特有的表程度的副词。  相似文献   

14.
谈副词的内部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是介乎虚实之间的一类词,它的主要语法特点是:(1)可以修饰动词(包括能愿动词)形容词;(2)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代词和其他副词,即使在名词代词或其他副词前也不直接发生修饰关系;(3)一般不能单说。关于副词的内部分类,有两个问题需要加以讨论:(一)用什么标准给副词分别归  相似文献   

15.
"焉"与"之"辨     
在上古汉语中,"焉"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用法亦较为复杂.既作实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也作虚词(语气词、介词等).有时是代词兼语气词,有时相当于介词加代词(于+是),于是又被称作兼词.作为指示代词的"焉"和所谓兼词的"焉",前人概括为"用与‘之'同"和"用同‘于之'(或同‘于是')".这种解释往往凭现代语感而定,即用现代汉语译文来判断它的词性和用法,这是极不科学的,常常见仁见智,甚至相互抵牾矛盾.文章将同一语境分布中的"之"和"焉"作了比较,并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和它们指代的对象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上古汉语中绝大多数的指示代词"焉"都不能简单解释为"同‘之'"或"同‘于之'",实际上"焉"与"之"的区别是"之"常作宾语而"焉"常作补语.  相似文献   

16.
向江 《初中生辅导》2013,(Z1):69-70
学生在使用人称代词的用法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记住人称代词的用法,特作如下歌诀。人称代词分两格,三种人称主宾格;主格句中作主语,位居句首请牢记;宾语用的是宾格,紧跟动介后边行;人称代词也有数,单数复数莫用错。  相似文献   

17.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北端,这一区的方言属于山西方言云中片.此方言中的"个"存在大量的非量词用法:"个"可以构成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名词以及副词.对大同方言中带"个"字语料进行分析,并充分描写"个"在大同方言中的非量词用法,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其用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现行教材在对"相"的解释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孔雀东南飞>为例,探讨"相"的用法."相"在古汉语中主要用作副词,大部分用作指代性副词,相当于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好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其意义和用法较为丰富,可以作谓语、补语、语气词、话语标记等。作为话语标记时,"好了"后项一般是陈述句和祈使句的形式。语篇位置上,"好了"可位于话轮开始、话轮中间和话轮末尾。在人际功能上,具有劝慰、责怨、打断对方及提示注意等功能。"好了"与"行了"作为话语标记,存在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20.
说“大家”     
作为一个人称代词,"大家"在人称指示的价值场中存在,它统括"我、你、他",混同了对话参与者和言谈对象的角色分别,表示亲近和团体归属,并从指示用法引申为非指示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