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同为辞格,我们可以抽象出比喻的基本格式,却很难对夸张进行格式化描写。本文尝试从语义的角度,抽象出夸张的表现形式:1.直接借助数字形式表达的夸张;2.数字形式投射为概念,借助概念表达夸张的语义;3.借助句式表达夸张的语义,主要包括三种基本格式及其变式:“x得y”,“x比y更……”,“x连y还不如”。  相似文献   

2.
以无赖颓废风格著称的太宰治在二战期间完成的小说《清贫谭》《竹青》,其一改自我否定的论调,充满着平实温暖的浪漫主义情怀。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作品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本文将详细分析两部翻案作品与原作的区别,挖掘太宰治在中国古典文学上的再创造,并探讨太宰治在战时背景下回归古典的独立的文学立场。  相似文献   

3.
《斜阳》是日本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褒贬不一。这部小说的标题形象、贴切、喻意隽永;书中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个性突出、富有魅力;小说的结构严谨,悬念不断,引人入胜;结局也十分耐人寻味,是一部值得细读和研究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薛云虹 《考试周刊》2009,(1):196-197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太宰文学.对当时的世人特别是日本战败后那个时期的青年人产生了无可计量的影响。不仅是那个非常时期的青年们狂热地追读他的作品,现在同样盛传于世。每年都有新的太宰文学热爱者出现。在他去世六十年后,其作品仍不断吸引着年轻读者,并以各种形式影响后辈的作家。太宰文学长盛不衰的原因,除了内容上的独具一格,文体上的特色也是不容忽视的。《斜阳》和《人间失格》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中心.分别从鲜明的表现、敏锐的感受性、讲述能力这三个方面分析其文学创作的文体特色。  相似文献   

5.
勒内·韦勒克和奥斯汀·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十分重视文学的“内部研究”,这与他们“纯文学”的文学观密不可分。无论是对文学本质特征的界定、文学存在方式的分析,还是对文学史写作的探讨,从中都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筑摩书房发行的《太宰治全集》第12卷中收录了太宰治的遗稿《大鸦》。这篇遗稿不足1000字。太宰治在昭和21年(1946年)4月22日给堤重久的信中曾写到:“我现在正在写一篇30页左右的小说,叫《未归还的朋友》。等这篇小说写好后我就要以《大鸦》为题,写一篇像《阿Q正传》那样的揭露虚伪文化人的小说。”
  那么,太宰治为什么要模仿鲁迅的《阿Q正传》来写《大鸦》呢?本论文试图以太宰治遗稿《大鸦》为视角,探索太宰治文学作品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深感城市颓废之气的韩少功返回乡村八溪峒,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对田园自然尽情讴歌,表迭对和自然相融相契、浑然合一的民间精灵,神性与人性交织而成的生命敬畏、尊重,他在《山南水北》中表现的山野自然.是反思现代文明的参照物.是人类回归自然的诗惑栖居。  相似文献   

8.
仿拟,作为一种积极修辞,近些年来逐渐成为修辞学研究及语言应用的热点。本文将以孔庆东作品中的仿拟为例,对仿拟的定义、机制(包括结构、心理驱动、特征等)及仿拟策略等做较详细的理论阐释,以期对仿拟修辞有更深一步的探讨、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丹穆若什对世界文学的三重界定肯定了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即肯定了译者主体性在构建世界文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从该定义出发,本文通过对比杜甫《月夜》英译本差异,发现译者主体性对原文传播视角的偏折、译本的可接受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论证了其在世界文学构建中的作用,并建议译者形成以接受语境为导向的主体倾向。  相似文献   

10.
太宰治在自传体作品《人间失格》中对主人公叶藏的一生做出了"丧失为人的资格"的评语。但此处的"人间失格"并非如日常语境中的"不是人"那样带有绝对贬义,而别有一番辛酸无奈的内涵。本文将结合文本讨论"人间失格"的真正含义,并由此分析太宰治笔下叶藏的人格,人性的真实、常态的可怖,最终得到作者自觉不容于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女权主义高涨的今天,女性主张独立自由,可是却忽视了女性价值标准中隐含的男性价值,本文以《一个女人的史诗》为例探讨女性书写中的男性标准,并指出这种价值标准应该被清算。  相似文献   

12.
正前言魏微是外界公认的70后美女作家,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曾在《内心苏醒的一些方面》中评论道:"当‘美女作家’横行的时候,生于‘70后’的魏微就已经是一个优秀而且成熟的小说家了,面对浮躁而庸俗的文坛,她一直保持着沉静而执着的心态。"在网上魏微有一个名叫巷陌的粉丝群,粉丝在《我所认识的美女作家魏微》中这样评价她:"魏微是个美女,魏微是个作家,但魏微不是个美女作家。"一般女性小说是时尚的、快餐式的给人一种短暂的精神上的满足,这种小说以情节取胜,能够做到情节的丰  相似文献   

13.
太宰治是日本现代文学“无赖派”(新戏作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人间失格》是其自杀前发表的自传体小说,小说的风格阴暗、颓废,甚至被认为是其“遗书”。反讽叙事学理论为我们解读这部作品提供了新视角,作者的原罪思想、批判现实主义以及反世俗精神等跃然纸上,使作品体现出深刻的悲剧内蕴与巨大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以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为例,从导致中西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来探讨文化差异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只有深刻理解并恰当表达深层文化信息,完成文化传递的任务,才能保证文学名著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我国文坛上掀起一场颇具声势的“新历史小说”创作思潮。以《花腔》为代表的仿史小说,也隶属于“新历史小说”的一种创作程式。仿史小说运用消解手法,将历史的“真相”置于广泛的“虚无”之中,通过对历史“虚无”的体认,颠覆传统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善于描写独特的地域风情。《受戒》向读者展示独特的生存环境中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从人物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等方面对《受戒》进行品评,以此来观照作者的文学殚想。  相似文献   

17.
诗化小说是沈从文湘西作品常用的文体。本文的分析表明 ,湘西小说的“诗意”主要来自于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它不同于中国古代抒情传统中完满自足的“诗情画意”之抒发 ,而呈现出抒情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认为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倡导“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并主张以“时代”审视古今中外之文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文学观的提出其意义重大:一是体现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热潮;二是对周作人日后创作有着指导意义,并推进了新文学的发展进程;三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汇与撞击.同时,随着对“人的文学”观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反思“为人生”与“为艺术”、借鉴与自我殖民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处于边缘地位,是原文和原作者的"仆人",而"叛逆"又成了翻译不可避免的本质特征之一。译介学"创造性叛逆"概念的提出确立了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地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文章以葛浩文翻译"狼图腾"为例,从篇章结构、语言和文化这三方面探讨了"创造性叛逆"在翻译活动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形貌修辞是一种旨在利用字体字形、排列方式、标点符号、图形图表等手段来提高作品视觉效果的修辞方式,在文学创作中多有应用。本文以霍译《红楼梦》为例,从字体字形、排列方式和标点符号三个方面论述了形貌修辞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霍译《红楼梦》中的形貌修辞体现出很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具体语境中的认知凸显度十分明显,为其译文的总体文学性和艺术性贡献了一份力量。形貌修辞在文学翻译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译者要善于根据题旨情境对之进行充分利用,以提高译文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