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轼不仅作为“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令世人敬仰,而且更以其别样的人生态度向世人展示出独特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他的人格精神主要体现在:“奋厉有当世志”,关心百姓疾苦,坚持文学创作,胸怀旷达,乐观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在诗、词、赋、散文方面均有极高成就,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这样一位堪称全才的大文豪,一生却大起大落、命途多舛。可是,他却未被命运的悲剧击垮,仍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纵观苏轼作品,他的人格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与亲友的感情笃厚在苏轼的作品中,有大量的作品是写给弟弟苏辙的。如最有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作于公  相似文献   

3.
4.
5.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他洒脱的个人气质、豪迈的精神、旷达的人生态度,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学习苏轼的精神,有助于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词源学、心理学、人格结构的角度对毛泽东的人格精神基质--“虎气”和“猴气”作出阐释,同时,还尝试从古代人文传统和现实斗争环境两方面来探讨毛泽东人格基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人格,是在广泛的文化关系中体现其价值的。人与自然(物)、社会(他人)及其身心之间的关系,容纳了人生活动的全部内容。苏轼处在专制体制进一步强化的历史时代,作为一个既具有典型的艺术气质、又坚持用文艺干预生活,既努力超然于物、又始终执着于现实人生理想追求的文学艺术家和政治实践家,他的人格思想,既重视生活的智慧与灵动,又体现了“群居不倚、独立不惧”的高气伟节,既探寻着“寓意于物”、游心物外的“达物”人生观,又坚持着“不逃世之事”、凡事不分巨  相似文献   

8.
“浩然之气”是孟子人格精神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浩然之气”已成为一种坚守志节、不媚于俗的独立人格的同义语、代名词,它不仅孕育了无数中华仁人志士,且对中国艺术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艺术的理论和实践,无不打上这种人格美的烙印,从而形成中国艺术源远流长的人格传统。宏扬和完善中国艺术的人格传统,对于中国当代艺术事业的发展兴旺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苏轼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以其带有强烈人文主义精神的文学观念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禁欲主义思潮作出了否定,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人文主义运动的兴起。苏轼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儒道互补人格模式,成为封建时代后期知识分子奉行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唐诗主情,以韵味胜;宋诗主理,以意趣胜。这一点,历来已有定评。这里所谓“意趣”,就是“理趣”。清代的诗评家沈德潜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国朝诗别裁·凡例》)钱锺书先生进一步指出:“盖谓词章异乎义理,敷陈形而上者,必以形而下者拟示之,取譬拈例,行空而复  相似文献   

11.
“行云流水”创作观是苏轼创作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是受我国古代儒家美学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是苏洵“风水相遭”说的继承和发展。“行云流水”说强调创作更有灵感,要能写出客观事物的千姿百态美,它追求的是一种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此说强调了创作主体的修养和作用,在今天仍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苏轼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全才,可谓千古一人。于书法实践,其位列“宋四家”之首,其《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就书法理论而言,其取自老庄而又兼有己意的“无为”书学思想对后世也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3.
试论陶诗的人格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千百年来,陶潜更多地被当作“隐逸诗人之宗”来解读。本文认为:陶潜最独特的魅力,是他对人生意义的终极追问,以及在此追问中所建构的新的人格范型南山人格;而正是南山人格的自然、真率与冲淡、虚静,铸成陶潜诗歌永远的神韵。陶渊明诗歌的人格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采菊东篱,躬耕南山”的生存方式,与“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在诗性与神美的层面,达到了完满的契合,二是借“形、影、神”之间的人格对话消释人格主体“营营以惜生”之苦,将大钧之力、大化之功融入南山人格;三是兼用儒道之生死观,建构“乘化以归尽”的生命意识,使人格在生死之思中得到升华。南山之于陶潜,是诗性栖居之地;南山之于中国古代文学,则标识着一种独具魅力的人格范型。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人生充满坎坷,一生屡遭贬谪,尤其是“乌台诗案”促成了他思想的成熟,塑造了他的文化人格。他的文化人格精神融合了儒、道、释三家,最终达到了即此即彼的“自然”人生观,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一生,无论遇到多大挫折,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都始终不改其独立自主的可贵人格,那就是他灵魂深处的一个"真"字.苏轼对国家、对人民、对政敌、对亲人等诸多方面抒写着灵魂深处的一个"真"字,散发着独特的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17.
按中学历史知识,王安石是改革派,司马光是保守派。为使学生们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从史实上给苏轼予以全面审视。  相似文献   

18.
苏轼以他打破传统因袭态度的创作精神,把诗文革新运动的革新精神扩展到词的领域,一扫词坛侧艳重靡的积习,扩大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语言风格,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为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反映学校价值观,并被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学校精神”被誉为校园文化的“主导和核心”,它常常渗透在学校传统、学校风格、学校目标追求、学校道德规范、学校的领导作风与方式、教师的师德与教风、学生的学风与班风等各个方面。 一、学校精神的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职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精神"的提出源于与"大学精神"的比照。分析"高职精神"产生及藉以存在的哲学基础有助于加深对其本质的认识。"高职精神"与"大学精神"的同构与异质向世人展示了它们共存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